□金芬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把“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之一。思維能力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閱讀教學中,巧妙運用圖表工具,可為學生的思維訓練導航,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遵循嚴密的邏輯規(guī)則,通過逐步推理得到符合邏輯的正確答案或結論的一種高階思維能力。適合培養(yǎng)分析能力的教學內容在統(tǒng)編教材中很常見。使用適合的圖表,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功能。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礎。如教學四年級下冊《我們家的男子漢》時,教師借助圖表工具,引導學生把握課題的含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步,閱讀課文,整體感知“他對食物的興趣”“他對獨立的要求”“他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沉著”三部分內容,分析主人公身上“男孩子”和“男子漢”的比例。第二步,根據交流討論結果,形成一張圓餅圖(如圖1)。第三步,看圖說說有什么發(fā)現。
圖1
學生發(fā)現,主人公身上,男孩子的特點越來越少,男子漢的特點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他脫去了稚嫩,走向了獨立。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然后驚喜地發(fā)現,作者的結論與他們的發(fā)現不謀而合,領悟到“男子漢”的成長要義。
讀出文本的言外之意是閱讀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的能力之一。要先審視已有信息,再對隱含信息作出有理有據的分析。比如,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一課中,面對“此是君家果”的考題,楊氏子的“聰惠”盡在一句“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應聲答曰”直接表現楊氏子的反應快,學生不難理解,但言外之意他們卻不一定能感悟到。借助圖表工具,可輔助學生一一分解字詞,領悟語言中蘊藏的智慧,透過人物描寫,解讀人物思想,感受人物形象(如表1、表2)。
表1
表2
有時,故事涉及多個人物。在分析事件的走向時,學生可能會無從下手。教師可引導學生編織起一張思維網,思考不同的選擇會帶來的不同結果,由此明白人物作出抉擇背后的心理過程。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跳水》時,教師借助圖表工具(如圖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言行背后的思維內容,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的。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船長“拿槍”的果斷和機智。
圖2
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浮于表面,或偏離主旨,都是正常現象。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對學生的理解力進行監(jiān)測,促進學生在閱讀中作出正確判斷。
閱讀教學中,要學會深度挖掘文本信息,深化對人物的理解。比如,《楊氏之子》一文說楊氏子“甚聰惠”。學生容易得出“能言善辯”這樣單一的結論。要讓學生的思考再往前一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重讀文中的關鍵詞句,利用圖表工具(如圖3),輔助學生重新細數楊氏子的言行舉止,從中找出新的內容。
圖3
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所以學生的意見難免會出現分歧。此時,教師需要適恰地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處。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一課,就“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學生之間出現了分歧。對此,教師借助圖表工具(如圖4),讓學生有理有據地作出判斷。針對學生的判斷結果仍不相同這一結果,為了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教師設計了火星生命探索預測行動,希望他們用自己掌握到的相關資料展開大膽的預測。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會因知識面狹窄、認知水平略低或對文章主旨理解不夠深刻而出現思維偏差。教師應把握這一思維訓練的好時機,啟發(fā)學生思考,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課時,對于武松,多數學生認為是“真勇敢”,也有個別學生認為是“假勇敢”。于是,教師借助圖表工具,引領學生回讀、思考和討論。再次細讀時,認為武松是“假勇敢”的學生指出了一些細節(jié),認為這些細節(jié)寫出了武松的勇敢是帶著害怕、擔憂和驚慌的。教師點頭贊同,并追問道:“但這影響他‘打虎英雄’的光輝形象了嗎?”接著,認為武松是“真勇敢”的學生迫不及待地說:“他最后能夠沉著地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打死老虎,不是更說明他是一個人世間的真英雄嗎?”師生在討論、完成圖表填寫(如圖5)的過程中逐漸達成一致——武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看到了他是真的勇敢。
圖5
圖表工具能形象地展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開展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見性的思維活動。
六年級上冊《燈光》一課講述的是郝副營長在一次圍殲戰(zhàn)中,用火柴點燃書本為后續(xù)部隊照亮前進道路的故事?!盁艄狻辈粌H是課文的題目,也是全文的線索,內涵豐富。為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和傳承紅色基因,教師出示圖表工具(如圖6),并追問學生:“在你了解的革命故事中,還有誰也猶如燈光?”學生勾連自己的閱讀經驗,在圖中填寫了眾多英雄人物的名字。隨著一顆顆“星星”被點亮,學生對“燈光”的理解不斷升華,對革命精神的感悟也不斷深入。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講述英雄事跡及革命精神給予自己的啟示,將革命傳統(tǒng)的育人立意落到實處。
圖6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金字塔》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圖表工具,緊扣批注中的疑問進行閱讀探究(如表3)。
表3
對未知的探索本身也是對自己的探索。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產生超越文本的新內容、新觀點,啟發(fā)學生開展重組、想象、預測等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思維的廣闊性和獨創(chuàng)性,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和思維發(fā)展相輔相成,但閱讀改變思維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所讀的內容,以及閱讀的方法。教學中圖表工具的運用,是希望學生不要喪失分析、解釋、評價、批判、想象、創(chuàng)造等能力,更不能放棄閱讀的意義——用心思考和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