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棟 郭甲民 黃子超 朱金祥
(陜西省腫瘤醫(yī)院腹部腫瘤外科,陜西 西安 710061)
胃癌是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病理類型主要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性胃癌,其中早期胃癌在黏膜或其下層發(fā)生,未對深層造成浸潤,開腹及腹腔鏡根治性手術將受累組織、病灶組織切除既能獲取理想效果。但開腹手術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2]。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成為臨床新的選擇[3]。本文主要探討高齡胃癌患者治療中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高齡胃癌患者90例,依據手術方法分為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組(腹腔鏡下手術組)和傳統開腹手術組各45例。腹腔鏡下手術組患者平均年齡(70.26±4.35)歲,女10例,男35例。在腫瘤直徑方面,2~5 cm 21例,6~8 cm 24例;在腫瘤部位方面,賁門胃底部18例,胃體部14例,胃竇部13例;在病理類型方面,分化型10例,未分化型35例;在病理分期方面,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21例;在浸潤深度方面,T1 7例,T2 18例,T3 20例;在淋巴結轉移方面,N0 6例,N1 21例,N2 18例。傳統開腹手術組患者平均年齡(70.14±3.45)歲,女11例,男34例。在腫瘤直徑方面,2~5 cm 20例,6~8 cm 25例;在腫瘤部位方面,賁門胃底部19例,胃體部13例,胃竇部13例;在病理類型方面,分化型11例,未分化型34例;在病理分期方面,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在浸潤深度方面,T1 8例,T2 16例,T3 21例;在淋巴結轉移方面,N0 7例,N1 19例,N2 19例。納入患者均經腹部超聲、上腹部CT、胸片、胃鏡、病理活檢確診為胃癌;均符合胃癌的診斷標準[4];均具有齊全的病歷資料。已排除腫瘤對結腸、脾臟等造成直接侵犯;有顯著腫大淋巴結出現在腹主動脈周圍;有腹腔、肝、肺等遠處轉移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傳統開腹手術組: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將切口開在上腹部正中,充分暴露病變部位,對腫瘤大小、病理類型、浸潤深度進行觀察,如果患者的腫瘤部位為賁門胃底部,則給予其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及食管空腸Roux-Y吻合治療,若患者的腫瘤部位為胃體下部、胃竇部,則給予其根治性遠端胃大部切除術治療,用吻合器吻合胃空腸及Braun吻合,將一根腹腔引流管常規(guī)留置下來,完成手術后標本送檢,確定術后病理分期。腹腔鏡下手術組:全身麻醉,將1.0 cm套管針經臍下緣置入,將氣腹建立起來,將腹腔鏡置入,將0.5 cm套管針置入左右麥氏點,將0.5 cm套管及1.0 cm套管針分別置入左右上腹部,用腹腔鏡探查腹部,按照胃癌根治手術原則進行手術治療并用吻合器吻合胃空腸或食管空腸Roux-Y吻合,腹腔引流管常規(guī)留置下來,完成手術后標本送檢,確定術后病理分期。
1.3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文獻[5]中的標準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觀察記錄圍術期相關指標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隨訪1周。
2.1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的情況分別為,腹腔鏡下手術組34例、10例、1例;傳統開腹手術組10例、22例、13例。腹腔鏡下手術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78%高于傳統開腹手術組的71.11%(χ2=18.550,P<0.05)。
2.2圍術期相關指標 腹腔鏡下手術組的切口長度短于傳統開腹手術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開腹手術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除時間、進食流食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傳統開腹手術組(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2.3并發(fā)癥 兩組發(fā)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瘺、胃癱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分別為,腹腔鏡下手術組0例、0例、1例、1例;傳統開腹手術組2例、3例、1例、2例。腹腔鏡下手術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低于傳統開腹手術組的17.78%(χ2=12.830,P<0.05)。
胃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極為常見。近年來,我國高齡胃癌患者數量在人類不斷延長的平均壽命、日益加劇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的作用下日益增加[6]?,F階段,在胃癌的治療中,手術切除仍然是臨床通常采用的方法,但是由于高齡患者具有較低的機體器官儲備能力、較弱的免疫功能,大部分患者伴不同程度與種類的合并癥,因此具有較差的手術耐受性、較大的手術風險、較多的術后并發(fā)癥及較高的死亡率[7-8]?;诖耍R床應該將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的手術方式選取給高齡患者。
本文結果顯示,腹腔鏡下手術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78%(44/45)高于傳統開腹手術組71.11%(32/45)(P<0.05),切口長度短于傳統開腹手術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開腹手術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除時間、進食流食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傳統開腹手術組(P均<0.05)。原因為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在腹腔鏡輔助下具有較小的手術切口、較為清晰的手術視野,能夠在可視狀態(tài)下以較快的速度將手術完成,對手術時間過長或手術切口過大引發(fā)的大量流血情況進行避免,從而有效提升治療效果[9]。本文結果還顯示,腹腔鏡下手術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44%(2/45)低于傳統開腹手術組17.78%(8/45)(P<0.05)。原因為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機體具有較小的應激反應發(fā)生幾率,從而促進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減少[10]。
綜上所述,高齡胃癌患者治療中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較傳統開腹手術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