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本
勤儉是個傳家寶,之所以稱其為“寶”,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節(jié)約方面,而且能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女兒看見別的孩子大手大腳亂花錢時,從來不羨慕,相反,她會瞧不起那種行為。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經(jīng)常有家長跟我說,孩子亂花錢,管不了,并因此導致了很多親子之間的矛盾。還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把錢控制住了,孩子就不會亂花錢。但我覺得這只是表面上的,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況且,誰能做到嚴格控制?父母控制了,能保證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給孩子零花錢嗎?因此,我的觀點是:孩子不懂得節(jié)儉,大多因為缺乏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不懂得節(jié)儉,家長應當從自身找原因,不能怪孩子。年幼的孩子還沒有錢的概念,更沒有節(jié)儉的意識,因此,節(jié)儉的習慣需要從小引導和培養(yǎng)。
女兒從初一就開始收集礦泉水瓶子賣。她每天用塑料袋把同學喝完的空瓶子帶回家,攢多了,我就跟她一起去賣掉,我記得最多一次賣了80多元。后來我跟她說,她們學校高一有一個學生,為同學過生日花了70 多元。女兒這樣“算計”:過一次生日花70 元,就要撿700個瓶子,真辛苦啊。知道錢來之不易,還會亂花嗎?后來,她放學后甚至經(jīng)常步行回家,為的是節(jié)省5角錢的車費。她這樣算:省5 角錢相當于撿了5個瓶子,而且在路上能思考很多平時沒時間思考的問題,或是跟同學結伴邊走邊聊,體味不一樣的快樂。
在女兒的帶動之下,班里許多孩子也都“跟風”開始撿瓶子,這樣就出現(xiàn)了競爭,一些孩子還事先跟喝礦泉水的朋友約好:“你喝完后瓶子給我?!?/p>
班里有個叫楊浩的同學,物理成績比女兒好,數(shù)學成績則不如她。有一次,楊浩請教女兒一道數(shù)學題,女兒見他正好喝完一瓶礦泉水,便跟他進行了一筆“交易”:如果女兒把問題講明白了,楊浩手中的礦泉水瓶子就得歸她所有。就這樣,那個課間他倆同時用一只手握著瓶子,女兒則用另一只手給他講題,直到講明白了,楊浩才松掉握住瓶子的手。女兒回家跟我講這個過程時,風趣地說:“爸爸,我們這叫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痹诩冋鏌o邪的孩童時代,這難道不是簡單的快樂嗎?女兒的這種快樂甚至感染了我。
有些家長覺著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心思單純,不會想得這么復雜,相反,他們會把節(jié)儉這件事變成一種樂趣。
勤儉是個傳家寶,之所以稱其為“寶”,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節(jié)約方面,而且能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