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聿青
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深度研究當地民俗文化特征,創(chuàng)設物化教育環(huán)境,及時捕捉生活契機,參與傳統(tǒng)文化活動,研讀古鎮(zhèn)文化實踐,推出研學課題,優(yōu)化專業(yè)培訓,從不同角度展開信息搜集,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更多的素材[1]。研究表明,教師針對學情做對應研究,篩選當地民俗精華,組成多元、靈動、活潑、趣味的園本課程,幼兒喜聞樂見,其教育效果顯著。
幼兒年齡較小,直觀思維比較敏感,教師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處理,能夠給幼兒感官帶來一定沖擊,如果能夠適時融入古鎮(zhèn)民俗文化元素,勢必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內容。民俗文化多具有個性化特點,其視覺沖擊力都很強。教師在布置教室環(huán)境時,增加一些民俗飾物,或手工作品,或美術繪畫創(chuàng)作,或當地特產,都能夠創(chuàng)設典型的物化環(huán)境,為幼兒順利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
教師對環(huán)境做物化處理,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環(huán)境變化,對多種生活環(huán)境因素做梳理,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造觀察和體驗的機會,為幼兒提供更多物化學習體驗。古鎮(zhèn)民俗文化在幼兒生活中有廣泛滲透,教師應在布置教室環(huán)境時,適時做好對接處理。如掛圖的選擇,可以挑選當地名勝古跡的游覽圖,也可以是當地名人的字畫,或者要求幼兒收集當地名勝游覽參觀的照片。如果有可能,鼓勵幼兒將當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方面的掛飾、玩具、手工制品等帶到幼兒園,對教室進行適宜的裝飾。教師組織幼兒參與教室環(huán)境建設活動,能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在實踐體驗中建立文化意識。幼兒在文化信息素材收集過程中,對相關信息有深入閱讀和觀察,文化學習自然發(fā)生。教師借助教室文化建設滲透古鎮(zhèn)民俗文化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民俗文化活動,其助學效果顯著。
教師從教室布設角度展開物化教育,組織幼兒利用教室布設機會進行民俗教育,為幼兒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古鎮(zhèn)名勝古跡眾多,其名著資源也比較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更多素材資源,幼兒對這些文化現象比較熟悉,自然能夠主動接受。教師有意識吸納民俗文化內容進入園本課程之中,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還給幼兒帶來更多實踐體驗機會。特別是組織幼兒與教師一起從文化建設角度展開實踐,能讓幼兒充分感知民俗文化的魅力,促進文化意識的建立。
民俗文化無處不在,教師在組織生活活動、主題實踐、戶外游戲、實驗操作等活動時,都可能接觸到當地的民俗文化,教師需要做好融入對接設計,讓幼兒在活動實踐中建立民俗文化感知[2]。民俗文化信息充斥我們的生活,教師需要結合幼兒活動做對應采集,讓這些民俗文化素材成為園本課程的內容,引導幼兒結合民俗文化展開活動和游戲,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文化的教育和洗禮。
??诠沛?zhèn)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旅游資源也極為豐富,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多種途徑接觸古鎮(zhèn)民俗文化,重點關注一些名勝古跡,都可以讓幼兒產生一定的心理觸動,對民俗文化產生更多依賴感、親切感。海口古鎮(zhèn)有全國最大的坐佛,還有現存最長的龍江千年古橋。龍江橋、古民橋、古街、彌勒巖等都是比較著名的景點,蘊含濃厚的文化氣息。教師可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相關內容,組織幼兒參觀游覽這些名勝古跡,讓幼兒主動講述游覽經歷,從而創(chuàng)造教育契機。幼兒會積極回饋和響應,展示游覽圖片,講述游覽故事,保證互動活動順利展開。
教師應深入研究古鎮(zhèn)名勝古跡信息,從文化教育角度展開設計,組織幼兒介紹生活經歷,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機會。教師可針對幼兒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育組織,推出一些交流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從幼兒介紹情況能夠看出,教師園本課程活動組織是比較成功的,讓更多幼兒順利進入活動環(huán)節(jié),在主動介紹和體驗中形成文化傳承認知。
教師要精心選擇教學資源信息,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更多支持。民俗文化內容的滲透,能夠極大豐富園本課程內容,也能夠為幼兒帶來文化感知體驗的機會。民間游戲、民俗表演、民歌童謠、民俗比賽、民間創(chuàng)作等與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相融合,教師可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展開園本課程建設,為幼兒提供更多活動機會,以提升園本課程教育品質[3]。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家長參與園本課程建設,以獲得更多有效支持。
民俗文化蘊含內容豐富,教師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慶活動滲透民俗文化教育內容,能夠為幼兒帶來全新學習體驗。如??诠沛?zhèn)幾乎每年都要舉行“鬧元宵,游古鎮(zhèn)”的民俗文化節(jié)活動,幼兒對這項活動比較熟悉,教師可深入活動現場,搜集素材信息,為園本課程提供豐富的素材支持。例如,教師可以集中展示各種燈籠的照片,為幼兒提供更多直觀觀賞的機會,也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制作紅燈籠”實踐活動,使其親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在燈籠觀察過程中,教師發(fā)現一些燈謎信息,可以及時記錄下來,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展示出來,指導猜燈謎的技巧,這也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內容。??诠沛?zhèn)民俗文化節(jié)包括諸多內容,教師可深入街區(qū)展開詳細觀察,對居民做實地采訪,獲得豐富調查訊息,為進一步完善園本課程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海口古鎮(zhèn)民俗文化節(jié)活動具有代表性,幼兒對此比較感興趣,自然會予以更多關注,教師可以將搜集到的民俗文化內容融入園本課程之中,為幼兒帶來更多鮮活的學習機會。教師不妨借助這些民俗文化活動形式,組織幼兒活動,讓幼兒自然進入活動之中,親身感受民俗文化的多樣性,促進幼兒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
教師參與園本課程建設,需要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主動參與專業(yè)課題研究,這能夠有效提升其業(yè)務水平。將古鎮(zhèn)民俗文化滲透園本課程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參與一些專題研究活動,有效提升園本課程建設品質。教師應對當地民俗文化特點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專業(yè)培訓的方向,以提升研習的針對性。
??诠沛?zhèn)有悠久的歷史和豐盈的民俗文化,不僅名勝古跡眾多,還有別致的??诿朗场=處熢趫@本課程構建過程中,可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選材不同研學內容,設計不同研究課題,引導幼兒順利進入研討環(huán)節(jié)。??诠沛?zhèn)民俗文化元素豐富,衍生了更多園本課程,教師可以從環(huán)境、主題、區(qū)域游戲、一日生活、社會等方向展開園本課程研究,引導幼兒在主動觀察、深入探索、感知體驗中建立實踐認知。在課題研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深入古鎮(zhèn)進行生活觀察。如觀察??诿朗?,深入居民家庭,現場品嘗有特色的美食,對居民美食習俗做專題研究。此外,教師還可以主動與幼兒家長聯(lián)系,共同探究??陲嬍澄幕攸c。
教師圍繞古鎮(zhèn)民俗文化展開課題研究,能為園本課程建設挖掘更多信息來源。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展開課程設計,幼兒更易于接受,其教育效果也會更好。園本課程與教師課題研究相融合,教師有更多實踐機會,可以通過近距離觀察、實踐操作、搜集資料、親身體驗等方式與??诠沛?zhèn)民俗文化進行直接對話,以提升園本課程構建品質,從更多方向展開教學研究,改善園本教學環(huán)境。
教師有意識參與民俗文化實踐,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更多信息支持,也能夠促進園本課程認知積累。古鎮(zhèn)民俗文化實踐活動眾多,教師要有目的地參與一些活動,從實踐中獲得豐富的感知體驗,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教育信息,豐富園本課程內容,為幼兒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民俗表演、文化節(jié)慶、文化宣傳、主題實踐、參觀訪問等都屬于民俗文化實踐范疇,教師應有選擇地參與活動,從中獲取適合的內容和信息,充實園本課程內容。
??诠沛?zhèn)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教師以園本課程形式展開教學,深受幼兒的歡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民俗文化有生活體驗,教師在設計園本課程時,再做一些創(chuàng)新探索,精選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為幼兒規(guī)劃行動路線,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幼兒文化思維,讓幼兒在實踐參與過程中建立文化素養(yǎng)。如古鎮(zhèn)文化節(jié)活動中最常見的飛鏢、套圈、投球等游戲活動,這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教師在設計幼兒園戶外區(qū)域游戲時,借助一些替代材料,組織幼兒參與游戲和競賽,幼兒的參與熱情會更高。再如,??诠沛?zhèn)經常舉行舞龍、舞獅等活動,教師將這些活動形式滲透到園本課程之中,讓幼兒借助小板凳等物品模仿進行相關操作,幼兒主動參與性很強,活動場面氣氛熱烈。教師要悉心組織幼兒進行相關游戲活動,對每一個細節(jié)做科學處理,確?;顒禹樌归_。
幼兒園要經常組織帶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文化活動,可以突出某一個主題。教師要有對接融合意識,在組織園本課程教學活動時,注意滲透一些民俗文化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民俗文化,在實踐操作中內化文化認知。幼兒園還可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成為民俗文化的傳播者,同樣能夠為園本課程建設發(fā)揮助力作用。
海口古鎮(zhèn)民俗文化形式多樣,教師要對相關信息做梳理和歸結處理,能夠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以“海絲風情展”活動為例,教師可帶領幼兒現場觀看,給幼兒做專業(yè)的介紹,讓幼兒充分了解??诠沛?zhèn)文明的歷史。如果有更多幼兒園一起行動,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互動機會,教師與教師交流,幼兒與幼兒對話,或者推出網絡交互活動,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機會。??诠沛?zhèn)民俗文化活動內容極為豐富,教師做好協(xié)調工作,展開聯(lián)合行動,都能夠開闊幼兒學習視野。
教師可以對??诠沛?zhèn)文化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園本課程現狀,組織參觀展評活動。與其他幼兒園進行橫向交流活動,可以創(chuàng)造相互學習的機會,對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也有一定幫助。教師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讓幼兒在生活化學習中接受民俗文化,在實踐體驗中建立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園本課程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結合當地民俗文化展開園本課程建設行動,需要從多方向展開思考和探索。??诠沛?zhèn)有豐厚的民俗文化積淀,為園本課程構建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對相關信息素材進行整合處理,針對幼兒學習需要進行篩選,以提升園本課程的適應性和有效性。為了更好地搜集、吸納、發(fā)掘古鎮(zhèn)民俗文化素材,教師需要有研學精神,深入當地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與各方展開有效合作,感受古鎮(zhèn)文化的魅力,以提升民俗園本課程建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