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煜 賈若瑩
“無論你是20歲、30歲,還是四五十歲,一定要讀一讀陳行甲的這本《在峽江的轉(zhuǎn)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蚁肱c他對話,問一問他為何總是不選陽光道,偏愛走這獨木橋?!边@是抖音上閱讀量數(shù)千萬的一段文案。自2021年上市以來,這本“人生筆記”已取得80多萬冊的銷售成績,并獲南方周末2021年度十大好書等多項榮譽,一向標準苛刻的豆瓣評分高達9.1,微信讀書APP未上架電子版,訂閱人數(shù)已有11萬多……作為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我們經(jīng)常收到讀者熱情洋溢的來信,有的發(fā)來讀后感,有的希望見到陳行甲,有的想請陳行甲去講課,有的想洽談改編成話劇或影視……可以說,陳行甲的讀者真正涵蓋了老中青群體,相關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從山村孩子,到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再到公益人,陳行甲的半生經(jīng)歷,就像峽江一樣,暗礁險灘、浪奔潮涌。2023年1月6日,在杭州師范大學的一次活動上,有讀者問陳行甲:“你總是對外輸出能量,那么你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1月8日,得知陳行甲要參加一個論壇,一位鄉(xiāng)村醫(yī)生專程趕到北京,只為與陳行甲見上一面,交談幾分鐘。晚上接受采訪時談到這位讀者的支持,陳行甲眼含熱淚,重申前兩天在杭州師大被問及的問題,說道:“大家這樣的愛,這樣的信任,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力量。如果把信仰描述得具體一點的話,那就是,我信仰愛,我信仰真誠,我信仰人間正道,這是我終極的力量來源。”
這本書也得到了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著名軍旅作家徐貴祥的關注,而這個“關注”是無意中實現(xiàn)的:當時徐貴祥老師正在等夫人的午飯,無聊中在一堆即將被清潔工收走的“廢品”里,將它拿出來隨意翻了翻,不料“一見鐘情”,就再也放不下來,一連看了數(shù)十小時,大受感動與震撼。
感動歸感動,陳行甲真的就像自己書里寫的那樣嗎?出于一位資深軍旅作家多年的嚴密思維,徐老師并沒有僅憑書中陳行甲的表述便立刻做出判斷,而是以偵察兵的視角,通過多種方式調(diào)查了一番。徐老師通過好友、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聯(lián)系了人民日報出版社,也從另外的渠道聯(lián)系了陳行甲本人,這是一個同步的過程。彼時恰巧陳行甲到北京出差,在人民日報出版社辦公樓樓道里,徐貴祥老師和陳行甲見面了。白襯衣、牛仔褲、雙肩包,與網(wǎng)絡中大眾對他的形象描述如此一致,陳行甲雖已是“知天命”,卻帶著一身少年朝氣,讓人很難將他與新聞中那個“一身殺氣”的縣委書記聯(lián)系到一起。
在堆滿書稿的編輯部辦公室里,短短幾分鐘,兩人便從一見如故到肝膽相照,先說山再說天,說完大塔說旗桿……話題轉(zhuǎn)到文學上,從《阿Q正傳》里的阿Q到《木偶奇遇記》里的匹諾曹,從職場的紛擾到蘇軾的曠達,雖身處盈尺之地,卻“揚眉吐氣,激昂青云”。中午,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在會議室鄭重鋪上桌布,擺上盒飯,徐老師、陳行甲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以及出版社領導、編輯一起用餐,以茶代酒,互表心意。所謂“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即此情景吧。這頓簡單而又隆重的午飯令見慣了大場面的徐老師深有感觸,此后他談及此,笑道:“那是我有生以來最難忘的一次午餐?!?/p>
新的一年到來了,一切都有了新的開始。這本“廢品”內(nèi)容到底怎樣?這頓盒飯又吃得如何?徐老師欣然命筆,寫就書評《青山遮不住》,記錄了這段讓他難忘、讓旁觀者印象深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