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宇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在新媒體發(fā)展時代,媒體融合應運而生,并且伴隨著互聯(lián)網以及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媒體融合幾乎已經成為媒體傳播發(fā)展中一個不可逆轉的發(fā)展方向,在圖書出版行業(yè)中,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出版運營方式需要及時地進行調整,才能更加有效地應對經濟、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圖書市場的變化,這對于科技圖書編輯來說就意味著新的工作能力要求。
傳統(tǒng)媒體的主要代表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的視聽媒體以及紙質媒體,而新媒體則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依托于新的信息交流傳播方式而誕生的,具體表現為建立在互聯(lián)網基礎上,諸如貼吧、論壇、豆瓣、微信公眾號、抖音等類型的信息交流平臺。新媒體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在信息開放程度、信息存儲量、傳播速度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并且在互聯(lián)網以及手機、電腦等電子信息設備得到廣泛普及以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使每個人都能夠便捷地獲取信息,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電子設備連接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交流,通過轉發(fā)、檢索、瀏覽等方式,多樣化地進行信息交流,并且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視頻畫面或是圖片文字,而是更多地將這些傳播要素綜合地進行整理,人們在接收到信息以后也能夠第一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發(fā)性傳播,擴大信息的推廣和影響范圍,具有極強的信息傳播靈活性。
科技圖書相較于傳統(tǒng)圖書出版中的小說等虛構類數據,應當屬于非虛構的圖書類型,這類圖書往往有著更強的紀實性,并且科技類圖書自身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通??萍紙D書的讀者群體比較單一,主要為科研人員、高校科技類相關專業(yè)學生以及科技愛好者。另外,對于科技圖書本身的出版制作,所花費的時間周期較長,投入的成本相對較高,這就對科技類圖書的作者以及編輯有著較高的專業(yè)水平要求,在科技圖書出版中,經??赡軙媾R優(yōu)質科技圖書由于經費以及時間等問題不能進行出版的現實情況,這對于作者、編輯、讀者來說,都是一種缺憾[1]。
在新媒體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媒體信息傳播領域新的發(fā)展方向,但在目前的理論實踐工作中,由于發(fā)展的時間較短,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正在面臨著轉型較難的問題,在融合渠道以及融合方式上并沒有明確的實際理論標準,科技圖書編輯不知道該從哪種角度推進這方面的工作融合,媒體融合的功效沒能及時地得到發(fā)揮。同時,由于出版行業(yè)進入網絡市場運營的時間較短,導致許多科技類圖書依舊以紙質類型書籍為主,網絡發(fā)展的市場環(huán)境較差,數據種類的數量也相對較少,并且在對網絡市場了解不多的情況下,科技圖書編輯貿然進軍網絡市場,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運營風險,因而大多數出版社出于自身的經營考慮,對于網絡市場選擇了較為保守的經營態(tài)度,編輯因此較難參與到媒體融合的流程環(huán)節(jié)中。
在出版業(yè)經營中,最重要的關注點就是書籍的盜版問題,這一點在網絡圖書市場上尤為顯著,其會對出版社在網絡經營中能夠獲得的效益產生巨大的沖擊。并且科技類圖書自身的受眾群體較小,這就導致科技圖書在圖書市場中的占有率逐漸下降。同時,短視頻時代的發(fā)展,出現了許多經營科普類賬號自媒體,科技愛好者們可以通過觀看相關賬號的視頻滿足自身對于科技知識的需求,而且對于科技知識的獲取更加靈活。這就使得科技愛好者對于科技圖書的實際需求下降,若不能改善科技圖書的相關數字出版情況,就會使得科技圖書逐漸地失去市場的支持。
社會科技技術水平的發(fā)展,以及手機、電腦的普及使得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變得更加簡潔,這種現實情況會對圖書行業(yè)造成一定的沖擊。人們想要獲取信息不再需要到書中一頁一頁逐字逐句地進行尋找,只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關鍵字檢索,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圖書編輯的自我定位也就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在傳統(tǒng)的書籍出版模式中,編輯和書籍作者對于書籍的出版掌握著重要的話語權,具有書籍出版的主導權,在進行組稿、核紅、校對、排版以后就可以進行出版,讀者只能被動地接受現有出版書籍的內容,而在現如今讀者獲取信息與知識的方式發(fā)生變化以后,對于知識的獲取渠道不再是單依靠書籍,這就使得圖書編輯更加感受到讀者市場對于書籍內容方向的需要,從而在組稿階段確認書籍的方向性,來對受眾群體提供針對化的信息內容服務,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2]。
在出版社的生產經營中,書籍的生產出版管理是業(yè)務運行的核心,在進行科技圖書出版時,編輯應當做好成本規(guī)劃等方面的工作。而在實際中編輯還面對以下難題,即在進行科技圖書內容的選擇時,往往難以做出決策,在現如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環(huán)境中,科技類圖書制作很難保證內容的生命力,這就導致可能等到書籍制作完成,進行銷售時內容可能會出現過時的現象,這就會影響到書籍的銷售,導致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強。
1.大數據思維
在圖書出版與新媒體融合時,大數據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作為科技類圖書的編輯,應當具備一定的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思維主要是指對常規(guī)技術無法捕捉并處理的大宗數據進行技術處理的一種思維方式,巧妙地使用大數據思維能有效地幫助圖書編輯優(yōu)化對于圖書內容的選擇,依照市場的變化導向提高圖書內容與市場需求的適配程度,增強科技圖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提高市場的占有份額。科技圖書編輯應當深入地了解大數據的運行方式,加強自身對于這種數據運行方式的把握,通過市場變化數據來為自身的圖書編輯工作提供參考,令科技圖書的出版工作采用更加專業(yè)的方式。
2.全局性思維
在新媒體融合的視角下,知識傳播方式以及信息獲取的角度正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因此,在圖書出版工作中想要保證圖書的產品優(yōu)勢,就要求其編輯有著一定的全局性思維。具有全局性思維的科技圖書編輯能夠在進行圖書出版工作時,對新媒體融合資源進行統(tǒng)合,能夠有效地豐富科技圖書的內容以及運營編輯方式。因此,科技圖書編輯應當具有全局性思維,來進行相關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溝通渠道搭建,并通過社群運營的方式來去挖掘讀者未來的閱讀需求,來進行具有前瞻性的選題策劃,讓書籍生產更加迎合讀者群體的知識需求,保證選題的競爭力。同時,科技圖書自身的邏輯性以及相關知識內容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也要求編輯具有一定的全局思維,來保證在進行圖書的編輯組稿策劃時能夠保證書籍知識內容的完整性[3]。
3.開放性思維
在新時代的媒體信息傳播環(huán)境下,科技圖書編輯要突破傳統(tǒng)的圖書編輯思維,以開放性思維來打破傳統(tǒng)思維定式的桎梏,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整個科技圖書出版狀況??萍紙D書編輯應當以開放的角度來看待數字媒體技術在圖書編輯領域發(fā)揮的作用,消除內心對于數字技術的偏見,增強對數字媒體的認知。同時,對于科技圖書的組稿內容選擇以及方向也應當不再拘泥于以前的眼光,不斷提高自身對于內容的敏感度,積極地去了解更多前沿的先進技術內容,將更加新穎的技術引入到科技圖書的內容中,擴大書籍選題角度,增強書籍的競爭力。
4.個性化思維
編輯在日常的圖書編輯工作中,主要負責的是對書籍內容的組稿、校對、編排等工作。在科技圖書編輯中需要編輯人員具有一定的科技相關學術能力和技術知識水平。而在多元化的書籍市場中,編輯應當具有一定的個性化能力,避免因循守舊的思維定式使得書籍的出版變得同質化,導致失去書籍的特色。因此,編輯在對圖書進行編校時應當對于作者個性化的部分進行一定的保留,提高個性化表達對讀者的吸引力,所以科技圖書編輯應當提高自身的個性化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對讀者閱讀需求進行發(fā)掘的基礎上來滿足現代讀者的閱讀個性化需求,提高讀者群體對于科技圖書產品的購買欲望。
1.堅持“內容為王”,定期展開調研工作
無論在什么時代,圖書的編輯工作最重要的永遠是對于內容的把控。在新媒體時代,科技圖書編輯應當堅持對圖書內容的把控,以提高圖書的內容質量為工作的核心目標。在進行科技書籍的選題工作時,編輯應當對書籍相關內容的科技知識方向進行深入調研,使自己在后續(xù)對作者的稿件進行編輯、審改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能夠有效地指出稿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加強對稿件的細節(jié)質量管理,提高書籍的內容質量。同時,在對科技知識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編輯還需要深入到讀者社群中,了解現如今圖書市場中讀者對于科技圖書的需求,從中分析相關圖書的編輯出版的可能性,高效地利用好社群數據的媒體傳播方式。與市場中現有的科技圖書類型做好交叉,避免出現內容同質化現象,避免讀者對于大量相近內容產生審美疲勞。另外,編輯還應當對線下實體書店以及線上網店進行相關調研,掌握不同的市場動態(tài)變化,及時地調整后續(xù)的書籍印量,以及決定是否進行再版。最后,應當及時對書籍發(fā)售以后讀者的閱讀反饋進行收集,通過讀者反饋的內容對后續(xù)的編輯工作進行調整,在不斷調整中逐漸地優(yōu)化書籍的編輯流程,助推出版社進行不斷更新轉型,增強書籍的市場競爭力[4]。
2.增強數字出版意識,提高市場應對能力
面對新媒體融合方式,科技圖書編輯人員應當正確地認識到新媒體給傳統(tǒng)編輯工作帶來的改變,因此應當積極轉變自身思想,建立起一定的數字出版意識,積極地學習相關的數字出版內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與新媒體運營方式的適配效果,從而在進行科技圖書的編輯工作時,發(fā)揮出新媒體技術的運營傳播效果,提前對書籍的發(fā)售做好宣傳工作,并不斷地從新媒體融合中汲取新的圖書運營創(chuàng)意,提高書籍的編輯運營質量。同時,依照社會發(fā)展中的技術熱點以及讀者對于科學圖書的閱讀需要,來增強科技圖書選題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保證出版社的出版工作能夠在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中及時地適應不同導向帶來的變化。
3.增強編輯人員的業(yè)務工作能力
在新媒體融合的現實情況下,編輯應當不斷增強自身的業(yè)務工作能力。首先,科技圖書編輯應當增強自身的專業(yè)性,定期參加相關的學術研究會議,與學術領域內的專家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以擴大對接作者范圍,增強科技圖書產品的專業(yè)性。其次,應當深入鍛煉文字能力。在科技發(fā)展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被碎片化的信息內容充斥著,內心也會更加浮躁,這就使得在進行新媒體的內容宣傳時,只有更加優(yōu)質的文字內容輸出才能更有效地發(fā)揮出圖書的吸引力。同時,編輯的文字功底往往也影響編輯自身的編校能力,因此就需要新老編輯之間積極進行交流,老編輯利用自身的編校知識來向年輕編輯傳授經驗,年輕編輯可以利用自身對于新媒體的熟悉程度來加深老編輯對于新媒體的了解,形成知識技術互補,提高整體出版社編輯人員的編輯水平。最后,編輯還應當提高自身對于數字技術的關注程度,掌握現代化的編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5]。
4.拓展工作開展渠道,完善書籍運營
在新媒體融合態(tài)勢下,編輯工作方式已經逐漸變得多元化,并且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的編輯運營工作中。因此,編輯人員應當熟練地使用多媒體以及圖片處理技術來對視頻進行剪輯,通過視頻的方式來拓寬書籍的運營宣傳路徑,拓寬書籍的運營渠道。實際工作中,在文字處理、稿件組織、編輯業(yè)務等方面,編輯應當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來對稿件的基本內容、排版等進行處理,提高編輯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時還可以使用微信、郵箱等渠道與作者、插畫師等進行及時的交流,加快信息交流的進程,以提高對稿件處理的速度。同時,還要能夠有效地拓寬書籍的運營發(fā)展渠道。傳統(tǒng)的書籍運營往往是通過讀者之間的口口相傳,或是書店的宣傳,而新媒體融合下編輯可以開設自己的媒體賬號,來對正在編輯中或是已經準備發(fā)售的書籍進行前期宣傳,拓寬讀者對于書籍的了解渠道,增強售賣的可能性,有效地增強市場競爭力。最后,在新媒體融合階段,應當做好線上平臺的數字版權工作,新媒體平臺上極容易發(fā)生信息復制、泄露的情況,并且科技書籍中涉及的技術往往擁有專利權。因此,應當增強媒體平臺對于科技圖書的版權意識,有效落實數字出版版權合同,保證版權的規(guī)范性以及合法性,降低發(fā)生侵權的可能性,提高線上運營收益。
在新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出版社應當積極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編輯要立足于市場和專業(yè)知識,對科技書籍的內容、傳播形式、編輯方法及時地做出調整和改變,學習最新、最前沿的新媒體技術,推動出版社積極地進行營銷工作模式轉型,提高書籍內容質量,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科技圖書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實現出版行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