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聰
“撈人”不成反被騙
妻子犯事被拘留后,丈夫四處托人幫忙“撈人”,經(jīng)歷四輪漫無目標的層層試探性請托,本以為找到合適的人,最終卻被騙80余萬元。
2019年11月19日晚上,河南省武陟縣人周彩鳳因為涉嫌買賣身份證件罪,被武陟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周彩鳳的丈夫趙發(fā)奎獲悉后十分著急,但他沒有走配合司法機關調查,爭取周彩鳳得到寬大處理的正道,而是病急亂投醫(yī),不斷向葛舒等身邊朋友打電話,想通過走關系的途徑了解案情,并想通過走“后門”把周彩鳳“撈”出來。
葛舒接到趙發(fā)奎的求助電話后,立即打電話給在北京的同鄉(xiāng)楊民,詢問其能否聯(lián)系河南這邊的朋友幫忙運作此事。說來也巧,由于楊民當時正好與其朋友吳俊達在一起,楊民接完葛舒的電話后,就隨口問吳俊達是否認識河南焦作公安局的人,吳俊達的朋友陳榮男在河南許昌做生意,遂答應找其幫忙打聽一下。
陳榮男接到吳俊達的電話后,答應幫忙打聽,并讓吳俊達把周彩鳳的個人信息先發(fā)給他。不久后,陳榮男回復吳俊達稱,其在河南許昌找了一個叫梁一棟的朋友,并稱梁一棟答應找關系把周彩鳳從看守所放出來。
就這樣,在趙發(fā)奎發(fā)出“撈人”求助后,經(jīng)過葛舒、楊民、吳俊達、陳榮男四人的連續(xù)試探性請托,最終通過陳榮男找到實施“撈人”計劃的人。
雖說梁一棟沒多大能耐,但他確實跟河南當?shù)毓蚕到y(tǒng)的人有些交集。為了運作此事,梁一棟當即打電話給許昌市公安局某大隊長黃英,請其幫忙,黃英不肯出面,但經(jīng)不住梁一棟的死纏爛打,只得把承辦該案的武陟縣公安局顧天進的手機號碼提供給梁一棟,讓其直接與對方聯(lián)系。
于是,梁一棟打通了顧天進的電話。梁一棟是個深諳世故的人,其原本想請黃英出面協(xié)調,現(xiàn)在黃英不出面,其自知如果直接亮明身份與對方聯(lián)系,鐵定要吃閉門羹,于是他便耍了一個小花招,在電話里自稱其系許昌市公安局某分局的工作人員,經(jīng)由許昌市公安局大隊長黃英介紹來了解相關案情。
顧天進一聽是同行,且是地市級公安局的大隊長介紹來的,便同意見面。兩人交談時,梁一棟自稱是周彩鳳的親戚,向顧天進詢問周彩鳳案件的情況并請其幫忙,顧天進回復說周彩鳳已被刑拘,但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可以辦取保候審。
也就是說,顧天進所稱為周彩鳳辦取保候審是公事公辦,并非是因為梁一棟說情打招呼,所以在事后梁一棟邀請其吃飯時,顧天進一口拒絕。
顧天進的鐵面無私和公正執(zhí)法,實際上已讓梁一棟的“撈人”計劃流產(chǎn)。然而梁一棟、吳俊達和陳榮男這三個財迷心竅的人卻不肯就此罷休,仍然想借機向趙發(fā)奎索要好處費。
為提高趙發(fā)奎的心理預期,陳榮男在與葛舒統(tǒng)一口徑后,對吳俊達謊稱周彩鳳的案情重大,需要高額費用運作。11月24日,吳俊達通過葛舒向趙發(fā)奎轉述陳榮男的話,說周彩鳳的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因為涉及非法買賣150張身份證,還有四套公司資料,法院判的話至少要五六年。吳俊達這樣說,是為下一步索要80萬元巨額運作費用埋下伏筆。
在此過程中,梁一棟冒充許昌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陳榮男、吳俊達則上演“雙簧”戲碼,為梁一棟“助陣”,以消除葛舒等人的疑慮,從而借助兩人的口口相傳來騙取趙發(fā)奎的信任,確保其爽快地支付運作費用。
80萬元的打點費用是如何分配的?其中50萬元由梁一棟拿去打點安排,剩余的30萬元由其和陳榮男各拿15萬元。
紙是包不住火的,當真相來臨的那一天,謊言終將被戳穿,而始作俑者也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12月9日,周彩鳳因犯罪情節(jié)輕微、無社會危害性,被武陟縣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2019年12月10日被武陟縣公安局取保候審。
當天,趙發(fā)奎接到通知后,到焦作市看守所門口接周彩鳳回家。他以為是自己的“運作”起了效果。在回家的路上,趙發(fā)奎告訴周彩鳳,他通過打聽消息得知周彩鳳涉嫌非法買賣150張身份證,要判五六年,為了能讓她無罪釋放,他花了80萬元請人“運作”。
周彩鳳對自己的事非常清楚,她只涉嫌買賣3張身份證,而且,她犯的事并不嚴重,如果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就可以辦取保候審了。真相大白后,趙發(fā)奎打電話質問梁一棟等人,并要求退款。然而直到這時,梁一棟等人還沒有幡然醒悟,竟然相互推脫,直至案發(fā)。
被告人陳榮男因涉嫌犯詐騙罪于2021年4月24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1日被逮捕。
河南省武陟縣人民法院(簡稱“武陟法院”)認為,被告人陳榮男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虛構事實,騙取被害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被告人陳榮男到案后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且認罪認罰,可從輕處罰。被告人陳榮男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應減輕處罰。被告人陳榮男的家屬在案發(fā)后代為退賠了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可從輕處罰。
2022年9月6日,武陟法院作出一審刑事判決,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陳榮男有期徒刑4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8萬元。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陳榮男不服,提出上訴。陳榮男上訴稱,對認定詐騙金額80萬元有異議,吳俊達說事辦成后給其分30萬元的一半好處費,其也默認了,所以詐騙金額應為30萬元。
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上訴人陳榮男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在共同犯罪過程中,上訴人陳榮男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關于上訴人陳榮男訴稱及其辯護人辯稱“詐騙數(shù)額應認定為30萬元”的理由,經(jīng)查,在詐騙犯罪過程中,上訴人陳榮男明知同伙向被害人索要80萬元而仍參與實施詐騙犯罪活動,依法應對80萬元詐騙數(shù)額承擔法律責任。
2022年11月8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現(xiàn)在社會上一些信奉“托關系”搞定一切的人,對司法機關執(zhí)法辦案活動存在誤解,在遇到親友被調查、被羈押等情況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配合辦案機關,通過采取正當?shù)氖潞笱a救措施爭取寬大處理,而是幻想通過花錢“找人、找關系”,試圖“走捷徑”減輕或逃避法律制裁。
現(xiàn)實生活中,犯罪嫌疑人家屬及親友的這些旁門左道的作派,很容易陷入不法分子設置的一些虛假的“撈人”騙錢陷阱。這些別有用心之人通常會披著“有特殊渠道”的外衣,在自己身上貼上虛假的司法機關人員標簽,抑或夸大自己與辦案機關領導或辦案人員的關系,偶爾也會向請托人“匯報進度”,以此安撫請托人,獲取請托人信任,并借運作“撈人”騙取錢財。
法律面前無特權,司法公正不容侵犯。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始終嚴格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絕不容許有人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同時,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切莫“信權不信法”“花錢撈人”,否則,輕則“雞飛蛋打”,重則涉嫌犯罪。
總之,本案提示人們,在遇到親友被司法機關調查時,要正確對待,要相信司法機關會公正處理,打消“撈人”等投機取巧的念頭,全力配合司法機關辦案,通過走正當渠道積極爭取寬大處理,切不可走類似本案這樣的旁門左道,以實際行動防范和制止此類“請托辦事”型詐騙的發(fā)生。
(文中陳榮男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本文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