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方式,涌現(xiàn)出多樣化的媒介材料和科技化的創(chuàng)作手段。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架上繪畫的內容和形式也發(fā)生了變化,我的繪畫創(chuàng)作也得益于這些新手段。
我近期的油畫作品大部分取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努力去發(fā)現(xiàn)那些平常又感人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之美。我經常被公園中立體的山石、平靜的水面、普通的人造景觀,甚至路邊的尋常之物所吸引。在這些風景中,我經常加入現(xiàn)實中活動的人,如在山石間晨練的人、在河里暢游的泳者、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的學生等。我追求一種瞬間將要完成或正要發(fā)生的事,給觀者以想象的空間,并與觀者保持既互動又有距離感的矛盾關系。
我近幾年的繪畫創(chuàng)作主要分為“故園無聲”“試水”“水花”“石灘”四個系列作品?!肮蕡@無聲”系列作品追求一種靜謐的疏離氣息,體現(xiàn)了自我理想精神化的表達。園林山石之間行走游離的“小人兒”等元素來源于我觀察世界的方式以及精神內省,也是自我情緒的傳達。這一創(chuàng)作過程同時也是從自然現(xiàn)實轉化為自我內心世界的過程,促使物象與心象達到了一種契合。
在“水花”系列作品中,我試圖將畫面中呈現(xiàn)出的形式感建立在繪畫性的語言之上,對物象內在本質的挖掘大于表面瑣碎的細節(jié)處理。畫面中的人物或者物象常常都是簡化概括的,人物面部沒有表情,衣紋服飾只做概括處理,黑白灰大關系和瞬間的動態(tài)才是我感興趣的。畫面整體上趨于平面化處理,但保留了筆觸感和繪畫性。色彩以固有色為主,進一步純化畫面,營造一種安靜、樸素、有趣,甚至帶有幽默感的效果。
在作品《試水之三》中,我把整幅畫處理成綠色調,用直線將背景和水面分開,增加了畫面的形式感,試水的“小人兒”構成畫面主體。我捕捉到人物在游動瞬間掀起的層層波紋,不同方向的波紋線將畫面分割又聯(lián)系到一起,將觀者的目光引向“小人兒”。波紋的深淺變化分割了水面,雖運用平面化的處理,但又不失厚重感,同時追求在這種平面化處理中找尋豐富的變化。
在“石灘”系列作品中,我的整體創(chuàng)作思路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無論在構圖、色調、表現(xiàn)手法還是形式語言上,都有了新的思考。例如作品《石灘之一》,畫面里沒有“人”的參與,散落在海灘的山石成為主角。在我眼里,這些經過上億年海水侵蝕變得光滑圓潤且形態(tài)飽滿的石頭不再是普通的石頭,它們蘊藏著某種精神的力量和特殊的美。我把每塊石頭重新組合并置在畫面中,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整體色調以暖灰色為主,石頭大小、疏密的安排構成畫面節(jié)奏感。用松動繁密的小筆觸畫出石頭堅實的質感,畫面整體氣氛依然是沉寂的、孤獨的。
這個時代,網上不乏各種有趣的圖像和視頻,這些素材也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基于自己的興趣點,我會截取圖像、視頻中某一片段進行加工合成再創(chuàng)造,并將這些手段巧妙整合升華,找到自己最想要表達的部分。我認為畫家更多的時候要通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體驗感知周圍的生活,做一個親歷者,真誠面對這個世界,直面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一種新鮮感和敏感度。畫畫就像呼吸一樣,慢慢呼慢慢吸,是一輩子的事兒。
編輯/魏偉
楊金玉,1985年出生于山東臨沂,2018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F(xiàn)為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畫院青年畫院特聘畫家,山東水彩畫院特聘畫家。
Yang Jinyu, born in Linyi, Shandong in 1985, graduated and obtain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in 2018. Now, he is a member of the Shandong Artists Association, distinguished painter at the Youth Painting Academy of the Shandong Art Academy, and distinguished painter at the Shandong Watercolor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