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良駿
認(rèn)識老姜二十多年,他沒挪過地方。每周一、五的8點至12點,他在菜市場廊沿下“磨刀霍霍”。
老姜這個磨刀匠有來頭,他是鐵匠出身。他父親開打鐵鋪,5個兒子不上學(xué)了,就打鐵。世上三種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打鐵為首苦。老姜12歲,小學(xué)未畢業(yè)就入了行。父親是師傅,即使是兒子,當(dāng)了學(xué)徒照樣得守行規(guī),犯了錯,打是輕的,對著冷鐵塊錘1000下、2000下才是真罰。
被罰后,還要跪著聽父親教訓(xùn)。那時,主要做農(nóng)具,做出來的犁、鋤、鐮等都有快口,如未錘結(jié)實、均勻,或有氣泡,萬一斷裂,輕則傷手腳,重則喪命。兒子不懂,常不服氣地嘀咕,哪有這么嚇人!父親橫眉豎眼地呵斥,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兒子犟不過父親,也怕罰,個個用心學(xué),人人都有真本領(lǐng)。
我是他的老顧客,家里大小刀具、剪刀,時不時地請他磨。他的價是固定的,特大刀15元,一般是10元,小的不管多小都是5元。其實小的更難磨,捏都捏不住,不知他怎么三弄兩弄就好使了。我建議他小的難磨,也可以收10元,他搖搖頭。
他穿的衣服很舊,但洗得干凈,胡子刮得精光,也不大說話。我?guī)|西去磨,主要是想給他多賺點,他常常說,這刀不用磨的,我不管,還是讓他處理。他感知我的善意,愿與我說說話。
他說,打鐵鋪整天坐著等取貨的人,他們?nèi)页顺燥埶X,沒一分鐘敢浪費,后來有人看他們生意好得來不及做,也在旁邊開了打鐵鋪,但做不過他們父子6個,很快就打烊(歇業(yè))了。
父親賺了錢,為兒子們成家,每個兒子一套房。到2000年,父親年紀(jì)大了,打鐵鋪開不下去,就關(guān)了。父親留下養(yǎng)老錢,余錢平均分給5個兒子。到關(guān)門那年,5個兒子都已成家生了兒女,生活有保障。至于以后干什么,怎么干,父親說,只要記著做人要有打鐵功,千錘才能成形,百煉才能成鋼,干什么都能成。他還教育他們,人不要太貪心,能過日子就行。
兄弟們各奔前程。老姜才四十多歲,不干活肯定不行。聽人說,上海機會多,就來了。有一天他走過菜市場,見人在磨刀,便饒有興趣地走過去看。他不屑地笑了:像這樣硬手硬腳磨,沒幾次,刀就沒鋒口了。這活,他能干,肯定能干好,于是就留在了上海。他與人合租了一間小屋,在北新涇,每月分?jǐn)?500元。這一干,就干到了現(xiàn)在。
一輛自行車,一張長板凳,一塊磨刀石,一只小桶,一塊抹布,他就這些家當(dāng)。他有許多老顧客,大至菜市場斬骨的刀,小至修眉的細刀,還有指甲鉗,他都能磨。南京西路、延安東路、南大路……他排好日程,每周輪著去。
家里有把小剪刀,是老人留下的,我當(dāng)寶貝似的藏著,那天不小心摔在地上,刀尖摔斷了。我拿去給老姜看,他忽然眼前一亮,贊道:“好刀!”一向話不多的他忽然滔滔不絕地說:“這把剪刀上百年了!是手工錘的,多勻!在我們鋪子里,這樣的小剪刀,淬火后,要兩人一起錘1080下,再由父親進行最后加工,才能成形!”竟有些愛不釋手的樣子!
正說著,來了一個男人,拿了把刀和他爭執(zhí)起來,老姜不回嘴,只是苦笑。男人吵架沒對手,罵罵咧咧地走了。他說,刀也有靈性,像人一樣,有病可治,但恢復(fù)原樣怎么可能?就像人老了,硬要醫(yī)生治成個美人,走遍天下都不可能。他拒絕修這把小剪刀,說,再好的東西,緣盡了,便不可勉強了。老姜的話,竟然富有哲理性,讓人回味無窮。
(常朔摘自微信公眾號“夜光杯”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