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波,江其龍,楊曉軍,劉小斌*
(1.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 510405;2.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州 510405)
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LEMS)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的突觸前膜受自身免疫性抗體攻擊,使得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功能受限,LEMS由Eaton和Lambert在1956年首次報道,LEMS常需要和其他肌無力癥狀的疾病相鑒別,如重癥肌無力、多發(fā)性硬化等。LEMS患病率為0.84/百萬,臨床漏診率及誤診率較高,救治率較低[1],經(jīng)過60余年的研究,現(xiàn)代醫(yī)學對其發(fā)病機理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臨床、電生理特征、血清抗體學將該病與重癥肌無力等其他肌無力綜合征相鑒別。目前醫(yī)院疾病編碼為“副腫瘤綜合征,相關性肌無力綜合征”。
劉小斌教授為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鄧鐵濤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師從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教授,深得師意,臨床上擅長診治重癥肌無力、脊髓性延髓性肌萎縮、肌萎縮側索硬化、假肥大型營養(yǎng)不良、肌無力綜合征等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疾病。筆者整理劉小斌辨治LEMS思路,并記錄其中1例使用間斷沙丁胺醇片調節(jié)免疫力,中醫(yī)藥予補中益氣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交替服用補益脾腎,治療腫瘤相關性LEMS的診治經(jīng)驗。
LEMS的臨床三聯(lián)征為肌肉疲勞,腱反射減弱以及膽堿能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活躍[2]。LEMS血清中存在特異性電壓門控式的鈣離子通道(VGCC)抗體,不同于重癥肌無力突觸后膜的作用靶位,自身免疫性VGCC抗體作用于突觸前膜,使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的功能受到限制,導致肌肉收縮無力。臨床上,LEMS常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腫瘤綜合征,常把LEMS分為腫瘤性LEMS(T-LEMS)和非腫瘤性LEMS(NT-LEMS),約有63%的LEMS患者被診斷為副腫瘤綜合征,且與小細胞肺癌聯(lián)系尤其密切。VGCC抗體對于LEMS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85%~95%)及特異性(98% ~100%),其中P/Q亞型的VGCC抗體在LEMS疾病中尤其具有特異性[2]。但仍有10%的LEMS(NT-LEMS為多)的VGCC抗體陰性[3],容易發(fā)生誤診及漏診。
LEMS患者常表現(xiàn)為副腫瘤神經(jīng)綜合征,較常見的是合并小細胞性肺癌,65%的T-LEM患者是男性,平均發(fā)病年齡為60歲[4]。NT-LEMS占13%~50%,男女發(fā)病率無差異,常與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有關,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如重癥肌無力、橋本氏甲狀腺炎等[5]。73%的小細胞性肺癌患者被證實患LEMS[6]。
T-LEMS主要臨床癥狀常為近端肌無力,查體可見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7],近端肌力、腱反射減弱,膽堿能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減退是LEMS的表現(xiàn)三聯(lián)征,肌無力臨床表現(xiàn)三聯(lián)征、重復肌肉神經(jīng)電刺激圖和肌無力相關抗體檢測是確診LEMS疾病的重要線索,而高特異性的P/Q型VGCC血清抗體陽性是確診的主要證據(jù)。LEMS為腫瘤或潛在腫瘤疾病,LEMS與惡性腫瘤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因此懷疑疾病是LEMS,應積極完善腫瘤血清學檢測和針對性影像學檢查[8]。但LEMS綜合征合并潛在腫瘤患者,單靠癥狀等進行臨床確診容易誤診、漏診,因為肌無力癥狀不具有診斷特異性,諸如重癥肌無力、免疫治療與化療的毒副反應、肉毒桿菌中毒亦可產(chǎn)生肌無力癥狀[9]。
T-LEMS患者結合自身腫瘤分期的手術、放化療、中醫(yī)藥、姑息療法等抗腫瘤治療以改善患者不適,提高生存質量[10]。目前,順鉑和依托泊苷聯(lián)合靜滴化療配合放療的治療方案,已逐漸成為小細胞性肺癌肌無力綜合征(SCLC-LEMS)治療的標準方案[11]。目前對癥治療口服藥物主要有鉀離子通道阻斷劑、膽堿酯酶抑制劑、鈣離子通道激動劑及免疫抑制療法及抗腫瘤療法,對于難治性LEMS,球蛋白、潑尼松或其他免疫抑制劑也可使患者受益。在某些難治性病例中,利妥昔單抗和血漿置換也被證明是有益的[12]。
近年來,β2腎上腺素受體(β2-AR)激動劑的療效再次受到關注。內源性兒茶酚胺或外源性β2-AR 激動劑主要通過刺激淋巴細胞上的β2-AR 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作用。去甲腎上腺素是交感性神經(jīng)遞質,主要通過與免疫細胞上的β2-AR 結合調節(jié)T、B淋巴細胞的功能,實現(xiàn)對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沙丁胺醇是一種選擇性β2-AR 激動劑,通過與單核巨噬細胞和T細胞結合,協(xié)調 Th1/Th2細胞因子平衡并可抑制T細胞依賴性B細胞的活化,降低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產(chǎn)生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13]。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沙丁胺醇作為免疫調節(jié)劑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潛在治療藥物[14]。短期應用沙丁胺醇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對呼吸肌、咬肌、咽喉肌及四肢肌肉作用較好,但對眼外肌作用較弱[15-17]。研究表明,β2-AR激動劑還可促進骨骼肌肌漿網(wǎng)內鈣離子釋放增強骨骼肌收縮力量,并可穩(wěn)定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后膜乙酰膽堿受體,有利于神經(jīng)肌肉傳導[18]。雖然其不能替代抗膽堿酯酶藥和激素,但作為LEMS的輔助治療往往使患者獲益。
劉小斌認為,本病依靠基因抗體檢測診斷,抗電壓門控鈣通道抗體(VGCC)陽性,結合臨床慢性肌無力及相關綜合證候得出,應屬“痿病”本虛標實之證。腫瘤相關性LEMS癥狀若以四肢近端肌力減退、肌肉萎縮、深反射減弱等為主,四肢萎弱不用,中醫(yī)辨病“痿病”范疇,本虛為脾腎虛。治病必求其本,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腫瘤后期應抓住脾腎虛損本質?!饵S帝內經(jīng)》認為,氣機升降的樞紐屬中焦脾胃之運化功能的體現(xiàn),脾胃受納水谷、運化精微物質,完成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是水谷精微的生化之源、氣血之母,四肢肌肉、五臟六腑因其而受濡養(yǎng);《素問·痿論》中強調“五臟因肺熱葉焦發(fā)為痿”[19],腫瘤相關性LEMS疾病后期,正氣不足、津虧勞熱,肺臟不能生化津液,通調水道,順氣灌溉。如《黃帝內經(jīng)》“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胃經(jīng)為合,合折則氣無所止息,認為痿病的發(fā)生與陽明胃經(jīng)、中焦脾胃密切相關,治痿獨取陽明亦在強調中焦脾胃對四肢肌肉的影響。
腫瘤相關性LEMS,久病損傷正氣,若癥狀為乏力消瘦等,則辨屬“虛勞病”范疇,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久病體虛,邪毒入侵,瘀而化積。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20],筋骨肌肉虛勞,強弩而失用,后天失養(yǎng)虛勞疾病對四肢肌肉運動的影響。
實則為積,以肺癌相關性肌無力綜合征為例,肺癌相關性T-LEMS,屬于積聚疾病,故亦可辨為“肺積”。“肺積”為古代五積(肝積、心積、脾積、肺積、腎積)之一,預后較差,病情綿延漫長,生存質量差。如《難經(jīng)·五十六難》曰:“肺之積,名曰息賁”,常位于右脅下,腫塊狀如“復杯”,經(jīng)久不愈致肺氣壅塞,息賁上氣,肺積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正氣虛衰、陰陽失調和邪毒入侵有密切關系。肺癌相關性LEMS除了肌肉萎縮無力外,患者往往咳嗽膿血,如《圣濟總錄》載:“肺積息賁,氣脹滿咳嗽,涕唾膿血”,后天失養(yǎng),邪毒入侵。肺積是陰陽失衡的最終結果,特別是針對SCLC-LEMS疾病后期患者氣血陰陽俱衰的證候,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陽化氣,陰成形”,正邪交爭,必導致陰陽失衡,肺氣衰竭瘀毒內生形成肺積[21]。
對于腫瘤相關性的LEMS,應以獨取陽明為大法,應抓住腫瘤后期,正邪交爭后中氣不足而邪毒內盛的病機,緩緩求之。《黃帝內經(jīng)》提出“治痿獨取陽明”的大法,治療應“去菀陳莝”,祛邪生新[22],“微動四極”重振脾腎之陽氣,使陽氣灌養(yǎng)全,“開鬼門、潔凈府”,使三焦水道通利,外邪有所出路。LEMS患者往往或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上后天飲食不節(jié),房勞失度,后天失養(yǎng),或情志失司,或外邪所傷,諸多病因致脾胃升降運化功能失調,累及腎陽虧虛,對于以肢體乏力萎縮等為主癥的LRMS患者,治療上當盡快設法恢復脾腎正常功能,溫補脾腎。重振脾腎陽氣,水谷精微得以溫化,腎精充盈,四肢肌肉充實。運用補中益氣湯峻補脾腎,善用黃芪、黨參、千斤拔、牛大力等峻補脾胃,淫羊藿、鹽杜仲、巴戟天補益腎氣。
劉小斌在長期臨證實踐基礎上,師承鄧鐵濤的“脾胃虛損,五臟相關”的中醫(yī)理論[23],并繼承了鄧鐵濤脾胃論思想。中醫(yī)五臟相關理論是五行學說、八綱辨證、五行學的統(tǒng)一及發(fā)展,豐富了中醫(yī)辨證理論體系,系統(tǒng)闡述了五臟之間生理及病理的互相影響及轉化?!端貑枴ゐ粽摗吩唬骸拔迮K使人痿”[24-25],與鄧鐵濤五臟相關理論是切合的,五臟氣虛皆可導致痿病。注意兼顧整體,調整氣機,使氣機調暢,升降得度,抓住脾胃這個軸心,同時溫補腎陽,兼治五臟,緩緩求之。臨證時注意調和五臟,兼顧整體,常選用黃芪、五爪龍、黨參、茯苓、麩炒白術等以益氣健脾益胃,選用熟地黃、制何首烏、肉蓯蓉、酒山萸肉、川牛膝等以培補肝腎,益精填髓,各施其用。
考慮腫瘤相關性肌無力患者氣血陰陽俱虛,應加入血肉有情之品調整氣血陰陽,如明代王肯堂:“陽明虛,于五臟無所稟,則不能行血氣,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腫瘤相關性LEMS,后期氣血陰陽俱虛,五臟失養(yǎng),氣血陰陽交合不暢,筋骨、關節(jié)、肌肉后天失養(yǎng),痿證起矣?!皻夂o所受,則衛(wèi)氣不能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脾腎氣衰,衛(wèi)氣不能溫煦肌肉腠理,乘虛而入。“血海無所受,則上下內外之絡脈空虛”,血脈虧虛,脈管經(jīng)絡不能受榮,髓海不充,形體萎弱不用[26]。陽氣循六經(jīng),推動氣血流通,是外邪痰飲瘀血消退,配合活血化瘀,利水滲濕之藥可使三焦水道通利,四肢陽氣通暢,四肢肌肉溫煦得用。臨床用麻黃、附子溫通陽經(jīng),紫河車補腎益精、益氣養(yǎng)血,鹿角霜壯元陽。
患者,男,54歲,2022年2月因四肢乏力半年余首診,患者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纖維支氣管鏡支鏡活檢示:小細胞肺癌(上肺),后行“卡鉑560 mg+泰圣奇1 200 mg+依托泊苷130 mg”化療3個療程。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先后行阿替利珠單抗1 200 mgd1+洛鉑48 mg d2+依托泊苷0.1g d3-d5治療,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改阿替利珠單抗免疫治療3個療程,后復查胸部CT未見腫瘤復發(fā),2022年2月于廣州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查VGCC抗體陽性,診斷為:1)左肺小細胞肺癌;2)SCLC-LEMS;3)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腫瘤綜合征。癥見:四肢乏力,不能行走,輪椅輔助,吞咽困難,視物模糊,無呼吸困難,查體見雙側膝反射減弱,舌紅,苔白厚,脈沉細。中醫(yī)診斷:痿病(脾虛氣證)。西醫(yī)診斷:SCLC-LEMS。劉小斌認為,SCLC-LEMS以肌肉乏力為主,中醫(yī)辨證為“痿病”,主張應抓住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為主要病因,脾虛氣陷夾肝腎不足這一關鍵病機,治法以健脾益氣為治療大法,輔以補益肝腎。處方:黃芪45 g,五爪龍45 g,黨參30 g,麩炒白術15 g,當歸尾10 g,升麻10 g,北柴胡10 g,甘草5 g,陳皮5 g,鹽杜仲15 g,肉蓯蓉15 g,石斛15 g,浙貝母10 g,浮石15 g,共7劑,水煎服,日1劑,另起方加紫河車、酒山萸肉各10 g,二方交替服用。囑:西醫(yī)內服可考潑尼松的松(10 mg qd)+沙丁胺醇片(4 mg qd)調節(jié)免疫,頭孢類藥物積極控制肺部感染。劉小斌運用補中益氣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肺癌相關性LEMS,并善用黃芪、黨參、千斤拔、牛大力等峻補脾胃。
2022年3月29日2診,見四肢乏力,行走較前好轉,時有吞咽困難,視物模糊,痰多,無呼吸困難,刻下服用潑尼松(10 mg qd)、沙丁胺醇(4 mg qd)及中藥后病情好轉。二診守上方,酌情加紫河車15 g,桑螵蛸15 g等調整氣血陰陽,使氣機調暢,升降有度。
2022年7月19日3診,見步行就診,步態(tài)稍不穩(wěn),四肢乏力,行走較前好轉,時有吞咽困難,視物模糊,痰多,無呼吸困難,納可,刻下服用潑尼松(10 mg qd)、沙丁胺醇(4 mg qd)調節(jié)免疫功能,服用中藥后,肌力較前好轉,可以脫離輪椅,緩慢步行。三診處方守上方加預知子15 g,鹽杜仲15 g,淫羊藿15 g,麻黃5 g,淡附片5 g,細辛3 g,干姜10 g,山藥30 g,甘草6 g,百合30 g,茯苓15 g,桑螵蛸10 g,稻芽30 g。交叉服用:溫補腎陽,兼治五臟。中藥處方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麻黃附子細辛湯交替使用,西藥予潑尼松及短期沙丁胺醇片調節(jié)自身免疫,患者肌無力癥狀得以改善,逐漸擺脫輪椅。
按語:本病例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支鏡活檢示:小細胞肺癌(上肺),腫瘤相關的肌無力癥狀警惕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可能,后經(jīng)肌無力抗體檢測七項VGCC抗體陽性,肌電圖等確診為:1)左肺小細胞肺癌;2)SCLC-LEMS;3)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腫瘤綜合征。中醫(yī)診斷:痿病(脾虛氣證)。劉小斌認為,治療上,溫補脾腎,加上血肉有情之品調整陰陽,中藥處方予補中益氣湯加減、麻黃附子細辛湯交替使用,西醫(yī)予潑尼松及短期沙丁胺醇片調節(jié)自身免疫。
腫瘤相關性LEMS若以其四肢近端肌力減退、肌肉萎縮、深反射減弱等為主要癥狀,四肢萎弱不用,中醫(yī)辨病屬“痿病”范疇,久病損傷正氣,應抓住“脾胃虛損,五臟相關”的病機理論,以指導臨床用藥。治療上,當盡快設法恢復脾腎正常功能,溫補脾腎,加上血肉有情之品調整陰陽,使氣機調暢,升降得度,同時溫補腎陽,兼治五臟,緩緩求之。對于難治性LEMS,鉀離子通道阻斷劑、膽堿酯酶抑制劑、鈣離子通道激動劑無效者,患者可以使用球蛋白沖擊,潑尼松或口服沙丁胺醇調節(jié)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