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榮華
(上海誠泰精密模具工業(yè)有限公司, 上海 201812)
某車窗升降系統(tǒng)總成止動蓋如圖1所示,外形尺寸為37 mm×30 mm×14 mm,材料為PA6-GF 30%,收縮率為4%。塑件2個方向倒扣采用哈夫滑塊成型,內(nèi)孔螺紋的外徑D=φ21.6 mm,螺紋牙距P=4 mm,從塑件結構考慮,開模時需要模具還在閉合狀態(tài)下完成脫螺紋,脫螺紋時止轉(zhuǎn)依靠塑件在定模側(cè)的幾何外形結構,螺紋型芯的運動由牙軸導向套內(nèi)孔上的螺紋控制。牙軸導向套內(nèi)孔上的螺紋參數(shù)與旋出螺紋參數(shù)需一致,采用此脫螺紋機構成型的塑件最后一道內(nèi)孔螺紋不會被破壞,采用齒條齒輪脫螺紋機構,齒條的運動由液壓缸活塞桿驅(qū)動。
圖1 塑件結構
止動蓋注射模為1模4腔結構,因成型材料含有30%玻纖,其模具鋼需要氮化處理以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模具零件采用預硬鋼,熱處理硬度為29~33 HRC。
模具采用哈夫滑塊對開形式,如圖2所示,將待成型塑件兩方向的倒扣分別在2個滑塊上成型,為了避免成型塑件爪部出現(xiàn)飛邊,將牙軸插入2個滑塊上成型塑件局部結構,插穿角度為6°。塑件呈一字型排列,澆口采用側(cè)澆口,分流道1的截面為U型,位于定模板上,分流道2的截面為圓形,直徑為φ4 mm,位于兩側(cè)滑塊上。
滑塊采用斜導柱3驅(qū)動,復位采用外置彈簧8提供驅(qū)動力,為了控制彈簧的預壓量,固定彈簧用的螺釘9采用階梯式。因滑塊在天側(cè)(見圖2)方向,為了防止滑塊因自重下移導致合模時發(fā)生撞模事故,需滿足F負載≥2G滑塊;為了保證彈簧的使用壽命達30萬模次,彈簧的容許壓縮量為50%,即彈簧的壓縮量≤50%,否則會導致負載及耐久性降低,甚至造成損壞。因為G滑塊=12.8 kgf,選用彈簧型號SWF 25-10,數(shù)量2個,彈簧的常數(shù)=1.0 kgf/mm,預壓量=13 mm 則F負載=彈簧的常數(shù)×預壓量×彈簧數(shù)量=1.0×13×2=26 kg,F(xiàn)負載/G滑塊=26÷12.8=2.03>2;彈簧的壓縮量=(預壓量+滑塊行程)/彈簧長度=(13+35)/100=48%<50%,選用的彈簧合格。為了確保滑塊動作順暢,滑塊壓條13、滑塊導軌15和滑塊底部耐磨板11采用自潤滑材料,即采用特種高強度黃銅+固體潤滑劑。模具中為了防止滑塊因鎖不緊而使成型的塑件產(chǎn)生飛邊,滑塊背面的耐磨板采用淬火SKD61;為了防止2個滑塊插穿部位錯位而使成型的塑件產(chǎn)生飛邊,2個哈夫滑塊間采用止口定位;為了便于滑塊的安裝,對于質(zhì)量超過10 kg的滑塊要在其端面加工起吊螺釘孔。
圖2 模具局部結構
脫螺紋機構是模具設計的重點和難點,脫螺紋機構采用齒條齒輪,齒條采用液壓缸活塞桿驅(qū)動,如圖3所示,液壓缸9固定在液壓缸固定塊8上,齒條6固定在齒條固定塊3上,脫模時,液壓缸9上的活塞桿帶動齒條6沿箭頭方向向下運動,齒條6帶動主齒輪22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主齒輪22固定在傳動軸13上,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傳動齒輪11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并帶動與之嚙合的牙軸齒輪14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牙軸齒輪14固定在牙軸16上,帶動牙軸16作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而脫離成型塑件,當齒條固定塊3碰到行程開關24時信號輸入給注塑機,液壓缸活塞桿動作停止完成螺紋脫模。合模時,液壓缸9活塞桿帶動齒條6沿著箭頭反方向運動,齒條6帶動主齒輪22沿箭頭反方向順時針旋轉(zhuǎn),并帶動傳動軸13上的傳動齒輪11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帶動與之嚙合的牙軸齒輪14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并帶動牙軸16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復位。當齒條固定塊3碰到行程開關2時信號輸入給注塑機,液壓缸活塞桿動作停止完成牙軸16復位動作。
圖3 脫螺紋機構
為了確保模具零件動作順暢,導向套4采用高鎳黃銅自潤滑材質(zhì)。傳動軸13兩端設置圓錐滾珠軸承12和21,圓錐滾子軸承12選用NSK 32206(d=φ30 mm;D=φ62 mm;B=20 mm),圓錐滾珠軸承21選用NSK 30302(d=φ15 mm;D=φ42 mm;B=13 mm)。牙軸導牙套17上的螺紋傾角、直徑D及螺距與成型塑件的螺紋一致。齒條材質(zhì)采用S45C,齒部高頻淬火45~55 HRC,齒條6一端固定,為了防止齒輪嚙合時發(fā)生偏斜,在主齒輪22的對側(cè)設置深溝滾珠軸承23,選用6004(d=φ20 mm;D=φ42 mm;B=12 mm)。牙軸16及傳動軸13采用預硬鋼,熱處理硬度37~43 HRC。齒輪的材質(zhì)S45C,熱處理硬度12 HRC,表面Fe3O4保護膜處理。模數(shù)決定齒輪的齒厚,齒數(shù)決定齒輪的大小,經(jīng)綜合考慮:主齒輪22的模數(shù)m=2 mm,齒數(shù)z=17;齒條6的模數(shù)m=2 mm;傳動齒輪11的模數(shù)m=1.5 mm,齒數(shù)z=84;牙軸齒輪14的模數(shù)m=1.5 mm,齒數(shù)z=22。
成型塑件加上收縮率后螺距P=4.02 mm,螺紋的長度L=14.06 mm,螺紋型芯即牙軸需旋轉(zhuǎn)的圈數(shù)N=L/P+NS(NS為安全系數(shù),為保證完全旋出螺紋而預留的余量,一般取0.25~1),則:N=3.5(圈),為了安全起見,確保螺紋完全旋出以順利脫模,牙軸16要旋轉(zhuǎn)3.5圈以上。牙軸齒輪14模數(shù)m=1.5,齒數(shù)z=22,D=φ33 mm;傳動齒輪11模數(shù)m=1.5 mm,齒數(shù)z=84,D=φ126 mm。由D傳/D牙=126/33=3.8可知,傳動齒輪轉(zhuǎn)一圈,牙軸齒輪14可轉(zhuǎn)3.8圈>3.5,牙軸16可以完全旋出成型塑件并順利脫模。主齒輪22模數(shù)m=2 mm,齒數(shù)z=17,D=φ34 mm,每旋轉(zhuǎn)一圈,與之嚙合的齒條需運動的長度L=34×3.14=106.76 mm,從安全方面考慮,將齒條的行程設計為115 mm,采用的液壓缸缸徑D=φ63 mm,行程140 mm,行程開關2分別在齒條固定塊3和支架5上各設置1處以控制齒條的起始位置。齒輪和對應的軸間采用鍵連接,牙軸上螺牙的起始位置與鍵槽的方向一致。
模具結構如圖4所示,工作過程為:熔融塑料經(jīng)注塑機噴嘴流入流道進入型腔,經(jīng)保溫、保壓、冷卻后開模。開模前,兩哈夫滑塊包住成型塑件,液壓缸活塞桿帶動脫螺紋機構完成脫螺紋動作,然后在分型面Ⅰ處,定模板2和滑塊壓板3先打開,斜導柱帶動兩哈夫滑塊完成抽芯,定距拉板4固定在定模板2和動模板12上,Ⅰ處分開180 mm后,在分型面Ⅱ處打開,定距拉板4帶動動模板12一起運動30 mm后,在限位螺釘6的作用下,停止前進完成脫模動作,成型塑件自動掉落,開模動作完成。合模時,動模板12在復位彈簧10的作用下先回位,即在分型面Ⅱ處合模,繼續(xù)合模,斜導柱進入滑塊帶動滑塊前進完成合模,合模后,液壓缸活塞桿帶動脫螺紋機構完成牙軸復位,形成封閉型腔,合模完成,準備進入下一次注射成型。
圖4 模具結構
根據(jù)止動蓋的結構和特點,采用普通流道+側(cè)澆口進澆和2個方向哈夫滑塊成型;脫螺紋機構采用液壓缸活塞桿驅(qū)動齒條,齒條再驅(qū)動齒輪的脫螺紋機構,牙軸由螺紋導向套上的螺紋控制并后退,螺紋導向套上螺紋與成型塑件上螺紋參數(shù)一致,塑件的推出由推件板推出。生產(chǎn)實踐證明,模具生產(chǎn)效率高,動作穩(wěn)定,可為同類塑件模具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