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語
佛山祖廟春秋兩祭,始于明景泰年間,在明清時期是珠江三角洲唯一列入官方祀典的祭祀活動,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深遠意義。2010年祖廟百年大修后,重新恢復了秋祭,每年與佛山秋色一并舉行,佛山秋色與祖廟秋祭活動融為一體,成為佛山廟會的一種新形式。
秋祭傳統(tǒng)上在日間舉行,耆老鄉(xiāng)紳到祖廟參加諭祭。秋色活動傳統(tǒng)上多在晚上舉行。秋色活動中,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通過游行的形式來展出。此外,人們在秋色巡游中展示各種表演藝術(shù)、民間音樂,并表演舞龍、舞獅、十番、鑼鼓柜等助興,以表達喜悅。秋色活動年復一年,技藝越來越高超,規(guī)模越來越大,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活動。
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每年秋天,佛山都會舉辦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精彩得讓人嘆為觀止的廟會活動。
佛山的廟會一般都是在祖廟舉辦。祖廟作為佛山的民間祭祀中心,在佛山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那富麗堂皇的古建筑,精美絕倫的陶瓷瓦脊,在秋天碧藍的晴空映襯下熠熠生輝。靈應祠三門前整齊地擺放著六套青銅禮器,盛放著各色祭品。兩側(cè)飄揚的旗幟被風刮起,發(fā)出爽利的聲響,兵丁護衛(wèi)一字排開,聲勢浩大,莊嚴肅穆。
“歷朝諭祭,圣代尤崇,春秋肅祀,百爾虔恭?!彪S著主禮人的一聲宣告,北帝的儀仗來到三門,秋祭開始了。秋祭有九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北帝儀仗引領(lǐng)、諭祭祭品敬奉、進香、祭文誦讀、敬酒、肅拜北地、敬獻祭舞、切金豬、鳴禮炮。我和爸爸媽媽來得很早,站在最靠前的觀禮區(qū),現(xiàn)場莊嚴肅穆的氣氛迎面撲來,讓我緊張得屏住了呼吸。那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祭祀活動雖然看不太明白,但我依舊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轉(zhuǎn)睛。
秋祭結(jié)束,緊接著便是熱鬧的鄉(xiāng)飲酒禮,主禮人邀請客人來到祖廟正殿旁的廣場。此時已是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映著落日余暉,漫天紅霞,格外壯觀。廣場上擺放了幾十張八仙桌,桌上有盆菜、碗碟、茶水,桌子中間還點綴著活靈活現(xiàn)的陶瓷公仔。兩側(cè)連廊走出許多叔叔阿姨,他們熟練地點燃盆菜下面的酒精燈,四五人一組來到各個餐桌旁邊,將一個個茶杯斟滿,齊聲呼喊:“歡迎各位耆老鄉(xiāng)紳入座!”悠揚的粵曲響起,賓客們陸續(xù)入座,主客盡歡。
宴會結(jié)束,夜幕降臨,祖廟燦爛的燈火像一條巨龍,延綿到門外——秋色巡游要開始了!
我們隨著指引走出祖廟,秋色巡游的隊伍已經(jīng)在大門外列隊等候。祖廟正門搭建了兩層樓高的表演臺,巡游燈車從大門一直延綿到祖廟路。這條平時繁華熱鬧的祖廟路,里三層、外三層都是前來觀看巡游的人。隨著一通震天的鑼鼓聲,巡游開始了。
一輛輛燈車從祖廟大門口開始,一邊走,一邊唱,他們有時候還會停下來,舞蹈演員在路中央跳起舞蹈,路邊的人群發(fā)出一聲聲歡呼。我們在大門外的觀賞臺看著五彩繽紛的燈車走過,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航天夢想”號、“繁榮富強”號、“稻花香滿天”號……每一輛彩車都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各色彩燈爭奇斗艷:頭牌燈、宮燈、羅傘、魚燈、雀鳥燈、獸類燈、龍燈、花果燈、人物燈,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人們就像置身于一個個絢麗多彩的美夢之中。表演的隊伍就這么歌唱著,歡呼著……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豐收!
回望燈光中歸于平靜的祖廟,我在心中默默地念著:這片土地,真美好。
指導老師 曹立輝
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