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紫娜,張萌萌,馬素紅,韓 冰,孫文妹
(1.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一科,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超聲科,河北 衡水 053000)
剖宮產(chǎn)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對患者的危害性較大[1]。受精卵著床于既往剖宮產(chǎn)瘢痕處,繼續(xù)妊娠則出現(xiàn)子宮穿孔、產(chǎn)后大出血等風險,臨床一經(jīng)診斷會立即終止妊娠[2]。聚桂醇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硬化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近年有學者基于其藥理特性發(fā)現(xiàn)聚桂醇用于CSP的療效顯著[3]。目前,CSP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治療較棘手,尤其是治療后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依然是難題。目前還未找到一種安全性高且易于被醫(yī)患接受的有效處理方式,因此探索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生物學標記物對CSP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E-鈣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的缺失與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活性氧和凋亡信號通路的上調(diào)有關,E-cad可介導上皮-間質(EMT)的轉化[4]。既往研究表明組織的損傷反應與上皮細胞中E-cad的低表達具有顯著相關性[5],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可直接刺激成纖維細胞,與傷口瘢痕的形成有關[6],且在物理化學應激或感染期間,若上皮或內(nèi)皮細胞受到損傷,IL-33可作為標記物對免疫系統(tǒng)發(fā)出警報信號,機體炎癥反應加重[7]。但E-cad和IL-33在CSP中的研究還鮮有報道,尤其是國內(nèi),尚未見相關研究。本研究意在證實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治療CSP的療效及可靠性,同時探索一種能夠預防性檢測CSP的血清學因子,為早期預防性治療和減輕患者痛苦及機制的研究提供參考。
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確診的CSP患者184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5~44歲,平均(33.9±6.1)歲。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2例。觀察組:行清宮術聯(lián)合超聲引導下的聚桂醇注射治療(陰道超聲引導穿刺聚桂醇注射后4~20h行清宮術);對照組:行清宮術聯(lián)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后48~72h后行清宮術)。納入標準:①參照CSP診斷標準[8],且經(jīng)超聲確診為CSP,生命體征平穩(wěn)且無重度貧血及休克癥狀;②無急性生殖器官感染者;③肝、腎功能正常者;④耐受治療。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大出血者;②本次妊娠曾接受過人工流產(chǎn)手術或藥物流產(chǎn)者;③孕囊與膀胱間子宮肌層完全缺失者;④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耐受治療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孕囊周圍血流信號分級:根據(jù)Adler血流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如下:①0級,孕囊周圍沒有血流信號;②Ⅰ級,少量血流存在于孕囊周圍, 1~2處點狀血流可見;③Ⅱ級,孕囊周圍可見1條主要血管或孕囊周圍幾條小血管同時可見;④Ⅲ級,孕囊周圍視野內(nèi)可見≥4條血管或孕囊周圍可見豐富血流[9]。
所有患者術前均做好常規(guī)檢查、術前準備等工作。超聲引導下聚桂醇(10mL:100mg,國藥準字H200804445)注射:在0.9%氯化鈉注射液注入5mL超聲造影劑聲諾維,經(jīng)患者肘靜脈快速注入1.2mL,之后超聲引導下經(jīng)陰道穿刺至孕囊周邊肌層處緩慢多點注射聚桂醇,直至超聲下孕囊呈環(huán)狀或片狀強化,周圍血流減少。子宮動脈栓塞術:注入造影劑后再注入慶大霉素(2mL∶80mg,國藥準字H41020318),之后通過明膠海綿顆粒(560~710μm,國械注準:20193131657)栓塞雙側子宮動脈,造影完成栓塞。
清宮術后需要密切觀察,出院后門診隨訪血hCG值,超聲監(jiān)測瘢痕處組織物殘留。
對術后的蛻膜組織通過4%多聚甲醛固定,常規(guī)脫水后,進行石蠟包埋,連續(xù)切4μm厚片。之后將切片放入65℃烤箱30min,后行二甲苯脫蠟,對樣本進行酒精梯度式水化及加熱修復后,將樣本溶液冷卻至室溫。通過山羊血清封閉,兔抗人E-cadherin、加入鼠抗人IL-33一抗,4℃條件下過夜。第二天加入HRP標記的二抗,后將以上樣本加入鏈霉親和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孵育后進行DBA(Sigma公司,美國)染色,對其進行蘇木精復染,通過梯度乙醇脫水處理,二甲苯透明,通過中性樹脂膠片對其進行封片,顯微鏡下觀察。
①臨床療效。有效:孕囊清除,血β-hCG值正常;無效:孕囊清除失敗,持續(xù)表達的血β-hCG;有效率=組內(nèi)治療有效例數(shù)/組內(nèi)總病例數(shù)×100%。②記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月經(jīng)恢復正常時間、術中出血量等臨床指標;記錄患者術前和術后1、3個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雌二醇(estradiol ,E2)。③觀察記錄術后1個月的不良反應。④隨訪患者宮腔粘連、閉經(jīng)情況,隨訪時間1年。⑤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數(shù)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scale,F(xiàn)SFI)評估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性功能,得分越高越好。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查血E-cad、IL-33水平。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β-hGG轉陰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月經(jīng)恢復正常時間、術后排卵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和近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t=30.36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后的FSFI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5天、1個月、3個月,觀察組的FSF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治療后15天、1個月和3個月,觀察組的FSH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E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FSFI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cores in FSFI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表5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FSH、E2水平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FSH and E2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E-cad、IL-33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5天、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血清E-cad、IL-33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觀察組蛻膜組織中的E-cad、IL-33表達較對照組明顯降低(棕黃色減少),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蛻膜組織中E-cad及IL-33的表達情況(免疫組化,100×)Fig.1 Expressions of E-cad and IL-33 in decidua of pregnant wome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HC,100×)
表6 兩組患者血清中E-cad及IL-33表達情況Table 6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s of E-cad and IL-33 in serum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E-cad、IL-33分別與β-hCG轉陰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流信號分級、瘢痕處肌層厚度、月經(jīng)恢復正常時間、E2水平均呈正相關(P<0.05);E-cad、IL-33與FSH水平均呈負相關(P<0.05);血清E-cad與血清IL-33呈正相關(P<0.05),見表7。
表7 血清E-cad及IL-33與各臨床指標相關性Table 7 Correlations of serum levels of E-cad and IL-33 with clinical indexes
治療前,子宮大小形態(tài)如常,前壁下段瘢痕處可見妊娠囊,周邊可見血流信號,瘢痕處漿膜層連續(xù)完整,可見肌層回聲;治療后,子宮下段瘢痕處可見無回聲區(qū),形態(tài)不規(guī)則,未見明顯的血流信號,見圖2。
CSP一經(jīng)確診,應立即終止妊娠,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治療。而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注射入子宮前壁肌層處,因其具有硬化劑作用,可阻斷孕囊周圍血管及前壁肌層,可達到降低孕囊活性的作用,降低手術風險[10]。本研究通過超聲引導聚桂醇治療CSP發(fā)現(xiàn),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縮短,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11],推測可能與聚桂醇治療的原理有關,聚桂醇通過阻斷子宮瘢痕處的炎癥反應,促進血栓形成,實現(xiàn)血管阻斷后止血[12]。且使用聚桂醇不會對遠處血管造成損傷,可避免不必要的出血[13]。另外聚桂醇可以使孕囊周圍硬化后血管閉鎖,進而減少行清宮術后的出血量,清宮較徹底[14]。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β-hCG轉陰時間、月經(jīng)恢復正常時間及術后恢復排卵時間都縮短,可能與使用聚桂醇可使血管發(fā)生病理性阻塞,胚胎組織及絨毛發(fā)生變性壞死,結合清宮術可實現(xiàn)相互協(xié)同作用,且治療后,觀察組的FSFI評分顯著增高,激素FSH水平也顯著偏高,E2顯著降低,提示使用聚桂醇患者恢復更快,更利于女性性功能恢復。觀察組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較于對照組顯著偏低,提示使用聚桂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分析原因可能是聚桂醇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和更好的止血效果,可更準確地定點清宮位置,對殘留組織進行定位,對出血血管進行電凝,清宮更徹底,操作時間少,進一步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注射治療在CSP治療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但如何避免和降低本研究中CSP治療的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依然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在課題設計之初加入了對E-cad和IL-33的研究,希望能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的標志物,為患者減輕痛苦。IL-33在皮膚損傷后對于傷口的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刺激成纖維細胞,也與傷口瘢痕形成有關[15]。E-cad含有5個鈣黏附蛋白重復序列,對成體組織器官構成及細胞間黏附有重要作用,其表達的降低使上皮細胞失去極性,可導致組織損傷反應的發(fā)生[16]。本研究結果顯示E-cad與IL-33呈正相關,且治療后都顯著降低,但觀察組變化更顯著。提示E-cad和IL-33水平可能與CSP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這與已有研究顯示E-cad、IL-33與組織損傷反應有關的結果相一致[17-18]。另外本研究通過分析各臨床指標與血清E-cad、IL-33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β-hCG轉陰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流信號分級、瘢痕處肌層厚度、月經(jīng)恢復正常時間與血清E-cad、IL-33均呈顯著正相關。分析原因可能是,IL-33是最近發(fā)現(xiàn)的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的一種免疫途徑,其在炎癥反應中起到關鍵性作用[19]。在細胞損傷后IL-33可釋放內(nèi)源性危險信號而起到警報的作用,在細胞發(fā)生壞死時及時引起促炎生物活性物質釋放[20]。IL-33表達的降低,有利于機體各功能的恢復。超聲引導聚桂醇注射治療后IL-33表達降低且與各治療指標呈正相關,可能與治療后機體免疫反應有關。E-cad在上皮細胞的遷移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介導了細胞黏附,使集群極化,并協(xié)調(diào)了群體的定向遷移,上皮細胞和非上皮細胞都可以共享E-cad的黏附作用和調(diào)節(jié)其再循環(huán)到膜的機制[21]。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治療后,E-cad表達上調(diào)且與各項治療指標呈正相關,可能與損傷反應發(fā)生后細胞間黏附作用發(fā)生變化有關,這與國外研究結果相一致[22]。提示E-cad與IL-33有希望成為CSP診斷及預后的重要分子標記物。
本研究在術后隨訪中還發(fā)現(xiàn)FSH、E2變化,觀察組較對照組更為明顯,且相關分析顯示,E-cad、IL-33與FSH、E2呈顯著相關性,提示E-cad、IL-33可能和卵巢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相似性,對于卵巢功能變化具有提示作用,對疾病的預防和預后監(jiān)測具有指導性作用。另外本研究隨防時間截至2022年5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觀察組未發(fā)現(xiàn)再次CSP;對照組2例患者再次CSP,E-cad、IL-33水平出現(xiàn)偏高,應用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治療后降低。
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治療CSP具有很好的療效,能夠降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而E-cad與IL-33表達的變化與CSP各臨床指標密切相關,其有希望成為CSP診斷和預后的重要因子,希望為CSP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