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漫
用科學拆解“奇怪”,用知識解釋“神奇”。奇奇怪怪研究所,帶你用科學的知識探索生活,點燃學習熱情,喚醒內驅力,原來知識這么有意思!
“我看你一天天戴著個耳機,就是在開小差,根本沒有認真讀書!”
我媽每次路過我的書桌看到我戴著耳機就要絮叨一遍。在我媽眼里,“學習就是應該安靜才能專心,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就是一心二用?!钡苍S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安靜的環(huán)境,對于一部分人來說,有聲的環(huán)境可能更適合學習,而且在不那么安靜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可能更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哦!
在一項音樂心理學的研究中,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處于低分貝的有聲環(huán)境中工作或學習的人的效率會比處于完全安靜的環(huán)境下的人更高。
科學家們認為,音樂可以刺激人的神經系統(tǒng)和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tǒng),讓我們更有激情和活力去面對學習。學習環(huán)境中的輕音樂和一些白噪音,還可以隔絕噪音,幫我們集中注意力。人的聽覺神經是非常敏感的,高分貝的噪音很容易吸引走我們的注意力。而相比于別人的大聲交談,小孩兒的哭鬧、隔壁的裝修聲等這些嘈雜的聲音,有旋律的音樂當然更有吸引力啦!耳機的音樂此時發(fā)揮的作用就是讓我們保持冷靜和提升注意力,更加專注于眼前的學習。
那么,音樂的力量這么強大,要怎么利用“背景音樂”來更科學地提高學習效率呢?
首先,選什么音樂很重要!學習時聽音樂雖然有益處,但不能成為我們“摸魚”的借口。有歌詞的流行音樂或者重金屬搖滾樂之類的音樂是十分抓耳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勾走了我們的注意力,所以這一類的音樂并不適合在學習時聽。沒有歌詞的純音樂、輕音樂或者是不熟悉的外文歌曲更適合學習時聽。
其次,什么狀態(tài)聽什么音樂也很重要。比如,早上我們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時,可以聽一些旋律歡快,或是比較有激情的音樂,來激活大腦,調動積極性;而如果是剛剛運動結束,需要從活躍的狀態(tài)轉換為平靜的狀態(tài)來投入學習,這時候就可以聽一些讓人平靜和舒緩的曲目;當我們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就適合聽一些白噪音或者輕柔的音樂,將自己與外界的雜音隔絕起來,創(chuàng)造氛圍感進入學習的心流;當學習無聊,注意力開始“出走”,開始犯困時,可以切換成輕快的曲子。
最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音樂聯(lián)想記憶法”——在背書時固定播放某一首音樂,讓旋律和知識點形成關聯(lián),輔助記憶。這是因為我們人的記憶從來都不是二維的、扁平化的,音樂作為一種有規(guī)律的旋律,與無規(guī)律的背書聲可以互補形成立體的記憶空間。就像我們平時聽到某個旋律就會馬上想到歌名和歌手,然后回想起當時聽歌的心境發(fā)生的故事。利用音樂旋律來輔助記憶也一樣,當我們想不起來知識點時,可以通過曲子來聯(lián)想、定位知識點。類似的方法還有將知識點串成歌詞,也是同樣的原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幫助我們提高學習的內驅力,調整自己面對學習時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更快速地進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