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 瑜
本·范·迪耶柯是國際著名的低音長號演奏家、教育家。他1955年出生于荷蘭海牙,從小跟隨他的父親學習長號演奏,1976年任職于荷蘭廣播愛樂樂團低音長號演奏員,后在鹿特丹愛樂樂團、荷蘭交響管樂團擔任演奏員工作;由于他優(yōu)秀的演奏能力后來任職于鹿特丹音樂學院,并且在2014年擔任ITA(國際長號協(xié)會)第一副主席,并且獲得了最富盛名的ITA NEIL HUMFELD 獎。
本·范·迪耶柯(在本文簡稱為“本”)的優(yōu)秀不僅僅表現(xiàn)于他優(yōu)秀的演奏能力、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樂器改良做出的貢獻,也在如何獲得最佳長號演奏狀態(tài)的理論方面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本所著的Ben's Basic就從呼吸、日常訓練和預熱三個方面來描述多年以來他的演奏經(jīng)驗。本文主要從他的著作第一部分“呼吸”進行一些分析。
本在書中很謙虛地表達了希望能給大家一些觀點和方向,但是希望大家尋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創(chuàng)造性。本的這本著作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對于自己每一個練習都有詳細的注釋和講解,中國教育文化中所有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在這本書籍中有著非常顯著的體驗。
本在正文中首先提到的是“自然的呼吸方式”(a natural method of breathing)。他強調最自然的呼吸方式也就是最放松的呼吸方式,就像在森林里散步時聞到大自然的味道,深深的沁入心脾。最放松的呼吸方式是發(fā)生在睡眠當中,那個時候身體肌肉是完全放松的。然而人的身體構造和呼吸中的運動方式是決定你是否能夠正確、自然而放松的呼吸,本著重強調了訓練中氣息在肺中填充的三個步驟。①氣息首先填充軀干的底部,也就是腹部;②然后填充肋骨,使其擴張;③最后使胸腔的上半部分也充滿氣息,這樣就能利用整個身體的結構,達到最大的氣息量。然后他還提出了兩種吸氣的方式,這個觀點比較新穎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本講道,用嘴呼吸無疑是最廣泛的呼吸方式,但是如果用嘴呼吸的同時你把手放到喉嚨上,就能感覺到喉嚨在呼吸時有抽動;但是如果用鼻子呼吸,就感覺不到喉嚨的運動。這樣就能做到”非常放松,特別深和低的呼吸”(very relaxed,extremely deep and low breaths)[1]。這個觀點和筆者一些聲樂朋友給的呼吸建議不謀而合,在聲樂呼吸練習中為了保持喉嚨的放松,他們往往會利用鼻子呼吸,“……吸氣,先通過鼻子,使肺部逐漸膨脹而又不緊張,這樣的吸氣可以保持相當長時間而無疲勞感。”[2]在時間不是特別緊迫的情況下,這個建議可以值得多嘗試,因為這種呼吸方式被稱之為“全呼吸”,它可以讓你的身體充滿氣息,長時間的練習可以使你的演奏狀態(tài)持久有效。
在書的這個部分本用詳細而簡單的方法列舉了五種訓練步驟,并且強調這個練習非常重要,我們將對此進行分析。
訓練一:躺在地板上用鼻子緩慢地吸入八拍;屏住氣息八拍;再緩慢地呼出氣息八拍。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直到完全放松,再用嘴重復這樣的呼吸動作,保持和用鼻子呼吸一樣的放松感覺,最后慢慢站起來進行下一項訓練。在這個吸氣過程中要向下推動橫膈膜,屏住吸氣時不要有任何緊張的感覺,呼氣時口腔打開不要發(fā)出聲音,呼吸完全保持均勻,仔細傾聽氣息的聲音。這個練習使用了自然的呼吸方式使人們在訓練之前保持安靜的、放松的狀態(tài)。
訓練二:站立姿勢,身體挺起來,膝蓋不要僵硬,雙手平舉于肩兩側,使胸部略微抬起,輕輕轉動胯部,讓腹部肌肉放松。這個姿勢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就是我們站姿演奏時正確的感覺,身姿打開,下肢與上身保持放松狀態(tài)。
訓練三:第三步驟訓練實際是第一個步驟的緩慢提升。第一步,用嘴安靜地吸入八拍,屏住氣息八拍,然后安靜地呼出八拍;第二步,用嘴安靜地吸入四拍,屏住氣息四拍,安靜地呼出四拍;第三步,用嘴安靜地吸入一拍,屏住氣息四拍,安靜地呼出四拍;第四步用嘴安靜地吸入一拍,屏住氣息四拍,然后以fff的力度完全呼出;第五步,用一拍深深地吸氣但是保持非常安靜的狀態(tài),然后以fff的力度完全呼出。本強調在訓練三中要自然地把三個步驟連貫進行,然后以不同的力度吹出,在訓練中獲得最自然、最放松的感覺(natural and relaxed feeling possible)[1]。筆者認為在訓練中保持、尋找放松的感覺是至關重要的,在練習中一定要用心傾聽,感覺氣流的運動,緩緩地吸入就像用一根吸管在吸水,深深地呼出就像嘆息,每次練習要注重自身的感受,把它帶入下一步訓練中去。
訓練四:這個訓練來自于杰夫·雷諾茲(Jeff Reynolds),在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做呼吸訓練時,這個“五連吹”可以使我們迅速進入到一個演奏的狀態(tài)。這個步驟是吸入一拍,用一拍以fff的力度完全呼出;吸入一拍,用三拍以ff的力度完全呼出;吸入一拍,用五拍以mf的力度完全呼出;吸入一拍,用七拍以p的力度完全呼出;吸入一拍,用十拍以pppp的力度完全呼出。本在這一段落里面強調,練習的目標是一秒鐘內快速、深深的吸入,避免喉嚨痙攣,肩膀要放松,傾聽氣息的聲音要柔和。筆者認為我們在進行這樣的呼吸訓練時,僅僅注重的是形式,并沒有注意到訓練的本質,自始至終我們一定要注意到氣息流速變化時確保氣息溫暖,“冷”的氣息使人緊張,“暖”的氣息使人放松。所以只有當我們放松喉嚨,使用腹部支撐,吹出來的氣息才是溫暖的,反之收緊喉嚨,吹出來的氣息就是冷的。
訓練五:最后一個步驟,拿起號嘴用手指堵住一部分號嘴尾端進行呼吸訓練,這個練習可以激活你的“咳嗽肌肉”,也就是呼吸時肌肉的支撐點?!癷nhalt for 1 second—exhale as powerfully as possible F or 4 seconds,without any decrescendo.repest this exercise several times”[1]用一秒吸氣,用盡可能大的力量呼氣3~4秒,但不能有任何衰減,重復這個練習數(shù)次。筆者認為這個訓練可以使演奏者很快地進入到演奏狀態(tài),比如在某些交響樂長時間休息,突然要進入到演奏狀態(tài),這個練習就可以使自己的呼吸回到應該具有的狀態(tài)。
最后本寫道,“相信他,經(jīng)常使用這個練習會讓你得到更多?!惫P者認為,本在這本書里面的呼吸訓練,有幾個重點一定要掌握。第一:自然的呼吸,就像睡覺時的感覺,放松身體和喉嚨;第二:用鼻子吸氣可以使練習者找到喉嚨放松的感覺;第三:呼吸練習時平穩(wěn)氣息的控制很重要;第四:大力度呼氣,要放松喉嚨,使氣息溫暖有力。第五:要長期持之以恒地訓練。
我們的學習與訓練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術,如果一個人具備了深厚而堅實的技術基礎,那么,他就有可能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中有比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吹管樂器最重要的基礎是呼吸,了解與掌握呼吸的根本,是我們每一個追求藝術表現(xiàn)力的老師和學生永久的課題,科學地掌握了呼吸技術,也就打開了演奏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