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理 張國光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甭松?,難免會迷路,當一個人迷路后,一般有三種可能:一是尋找引路人,二是尋找同樣迷了路的人,三是尋找自己。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切身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種方法,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寫作指導
首先要扣住材料指令關鍵詞:“人生的道路”“迷路”“三種可能”“引路人”“同路人”“自己”。其中“迷路”為比喻義,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追求與探索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從而陷于迷茫與彷徨之中。“三種可能”則指明了走出迷途的三條路徑,考生可以比較優(yōu)劣選擇其一,也可以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三種可能”的選擇方式?!耙啡恕笔窍刃姓?、引領者;“同樣迷路的人”,一方面相互取暖,共同前行,但也可能互相拉垮,共同墮落;“自己”,求人不如求己,要找到正確的道路,自己才最可靠?!皩ふ易约骸本鸵J識自己,堅守初心,樹立自信,拒絕誘惑??忌梢詮闹羞x取一種方法來談看法,也可以對“人在迷途”尋找出路的三個可能進行對比:尋找引路人和尋找同樣迷路的人都是寄望于他人,而尋找自己是根本,戰(zhàn)勝自己才能走出困境。
例文
尋得引路人,走向新天地
□湖南省雅禮瀏陽市第二中學 張微
漫漫人生路,難免會迷路。每當“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有人尋找自己,孤軍奮戰(zhàn);有人尋找迷路的同伴,抱團取暖。其實,迷路時,我們更要善于問路,在引路人的帶領下突圍,走出迷途,走向一番新天地。
德爾斐神殿石碑有言“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將其奉為終身準則??山K其一生,我們最難做到的就是認識自己。處在迷路中的我們,沒有方向,喪失信心,單純地靠自己摸索,要想找到出口,何其難也!有時一味相信“自我”反而適得其反,不得要領,偏離正確方向。
迷路時,可能會遇到同樣迷路的人,我們可以互訴苦難,互相安慰,共商抵達坦途的方法。正如《三國演義》中面臨絕境“不知所向”的劉關張,“桃園結義”打江山,名垂青史。同伴的力量固然強大,但也難找到同心一志的人,如若“道不同”卻“相謀”,只會反生嫌隙,難以前行。倘若遇到一位“躺平”哥,不僅影響我們的判斷力,更重要的是可能會讓“迷路”的我們摒棄初心,忘記“尋找”。
而引路人,是一座燈塔,照亮迷途中的航者;是一面旗幟,引領徘徊中的行人。要想盡快撥開迷霧,走出新天地,就一定要尋得這樣一位引路人。
當我們“思維閉環(huán)”時,師長中肯的點撥讓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物理學家楊振寧,苦于找不到方向時,“為何不從事自己擅長的理論物理?”他的博士生導師泰勒教授一語驚醒夢中人,使其重獲新生。
當我們求助無門身處絕境之時,前人積累的經驗會給我們啟示。在屠呦呦“尋方向”未果時,她向前人“問路”,汲取千年中醫(yī)學之精粹化為己用,點燃無數(shù)人的生命之燈。迷路時“問路”,“引路人”的指引,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看得更遠。在走投無路時,去尋找引路人,他可以是行業(yè)的前輩、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是你的父母老師,亦或是某一本啟迪心靈的書籍。他們有過行路的經驗,身處局外更能洞察世事。尋找引路人能及時撥正我們人生的方向,讓我們走得又快又穩(wěn)。
迷路時,或以人為鏡,反觀自身,或以史為鑒,汲取經驗,定能少走“人生彎路”,終將“柳暗花明”。
評點:文章扣住材料關鍵詞,避開常規(guī)視角,從“尋找引路人”角度突圍。首先引述材料,簡要點出“迷路”原因,提出觀點;然后辯證地分析“尋找自己”“尋找同樣迷路的同伴”的不足;接著,正面闡述為什么要選擇“引路人”,在比對總結中強化中心,層次清晰,論證邏輯嚴密。以楊振寧、屠呦呦的事例論證“引路人”的作用,深入思考“引路人是誰”,使論證更具體。最后,發(fā)出呼吁,用“柳暗花明又一村”回應開篇的“山重水復疑無路”,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簡練,論證力強。(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