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興俊
陽春三月,春雨潤如酥。竹林中,穿梭著挖春筍人影,蕩漾著喜悅的歡呼聲。在這個時節(jié),恐怕每個家庭主婦都會施展渾身解數(shù),使春筍成了家家戶戶餐桌上的新寵。
今天,陽光明媚。大妹在群里曬她一天的戰(zhàn)利品,那一個個從褐色筍葉中,露出半截鮮嫩筍肉的春筍,還散發(fā)著泥土氣息。妹說:“明天我?guī)┗厝?,大家一起包筍包?!比胰说酿捪x頓時被勾了起來,熱切地討論著明天的分工,餡料的調(diào)配。女兒更是興奮不已,一再強調(diào),她要包出最有特色最好吃的筍包。全家人都盼著大妹的到來,仿佛看到了一籠籠熱騰騰的包子,新鮮出籠。家里也仿佛溢滿著筍包的香氣了。
第二天大妹如約而至,我們按分工行動了。我去買包子皮,父親買料,母親下廚炒餡……一番準備后,大家圍在桌前,有說有笑包著筍包。將面皮先捏搓成丸子,然后放入左手掌,用右手掌不停地拍打成扁圓形,將炒好的筍肉餡放入面皮內(nèi),像包餃子一樣,一個又大又厚的筍包便成形了。將筍包輕輕放入用棕葉墊好的蒸籠中,用中火蒸上十五分鐘左右。是時揭開鍋蓋熱氣騰騰,綠油油的大筍包立即呈現(xiàn)在眼前。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輕嚼之,春筍之味觸入舌尖,三層肉香甜感動味蕾。
吃著筍包,我們說起了老家的春筍。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fā)了。一場春雨過后,竹筍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它勃勃生機的寫照。我們總喜歡跟著大人們來到竹林中挖筍。挖完筍,褪去筍殼,筍肉嫩得讓人想入非非。不但細嫩清脆,樣子也漂亮。像小姑娘白嫩的肌膚,像小媳婦細嫩的腰身……
我們滿懷喜悅帶著“戰(zhàn)利品”回到家。把竹筍切成條狀放入大鍋里煮,煮一段時間后,撈出去晾曬,晾干后就是筍干了。當然,這段時間家里的餐桌上頓頓都少不了筍了。炒的,蒸的,細碎的,大塊的,滿桌子的清香。那時大家的生活水平?jīng)]現(xiàn)在的寬裕,油是舍不得下太多,吃多了筍胃還是會有點不舒服的,便不覺得是“菜中珍品”了。那時也會纏著父母包筍包,由于餡料單一,包出來的筍包也沒有現(xiàn)在的美味。
谷雨后的春筍,不屈不撓地向上,厚積薄發(fā),直上天空。難怪鄭板橋先生說:“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到凌云處仍虛心。”一節(jié)節(jié)春筍即將成長竹子,我們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常常惡作劇。拿起石塊對準路邊竹林中的竹筍“射擊”,“我擊中一根!”“我擊中兩根!”……大家玩到盡興才肯罷手。第二天上學(xué)時就遠遠看到老校長板著臉站在校門口,竹林的主人早早來學(xué)校告狀了。上課鈴剛響,同學(xué)們就到操場集合,“膽小”的同學(xué)主動站出來認了錯,“膽大”的同學(xué)卻幸災(zāi)樂禍地站在隊伍里聽著老校長的訓(xùn)話。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竹林的主人早已離世好久,老校長也退休十幾年了。往日的回憶慢慢淡忘,或許,在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我依然想起當年的種種往事與感觸。
其實,竹林在老家隨處可見,連片的竹林把古老的鄉(xiāng)村妝成綠的世界,它便是我們兒時的樂園。呼朋引伴,邀約上幾位同伴,去踩踩踢踢那松軟的落葉,去熱心幫助新竹剝?nèi)ビ谶€羞的外衣?;蚴侨艘唤M,兩人一伙,分成敵我雙方,在竹林中激烈“交火”。這時,蟬鳴響了,我們停止了“戰(zhàn)斗”,便開始尋覓蟬的藏身之處,卻常未能如愿。蟬聲停了,又只有沙沙竹音。我們又開始呼叫著要比一比看誰能爬得最高。我有恐高癥,那裊裊婷婷的竹子齊齊伸向天際,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夢想。每次看到同伴們?nèi)Z兩竄地往上爬,我只能望著他們興嘆。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牛仔,你爸爸來了!”頑皮的“牛仔”猴子般從竹子上方一溜落地,消失在了竹林的盡頭,引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樣留在了記憶之中。
清明時節(jié),細雨菲菲,春筍萌出,拔節(jié)有聲。又是一年春筍季,春筍又成了家家戶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包筍包也成了很多人的周末休閑節(jié)目,品嘗香味,感受親情……此時,雖已無童年時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