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玲 李 萌 孫運華
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兒科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支氣管肺炎是因病原體導致,起源于細支氣管,向周圍或末梢組織發(fā)散的一類炎癥,主要好發(fā)于兒童時期,且夏季比較常見,患兒常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及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下,可引起炎性病理性損傷[1-2]。目前認為其發(fā)病原因為細菌、病毒感染。近年來,支氣管肺炎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支氣管肺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多種因素存在關系,如年齡、自身免疫力及家庭等,且復發(fā)率高[3]。如免疫力方面,大部分患兒抵抗力弱,患兒治療依從性下降,易引起疾病復發(fā),且家庭文化、經濟條件差異等,對孩子過于溺愛。因此,積極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予以有效護理尤為重要。臨床常采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但易引起并發(fā)癥,因此,常以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為主[4-5]。近年來,家庭霧化吸入受到大部分家庭認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積極配合有效護理是改善患兒預后關鍵。Ahmadi延續(xù)性護理是2002年由國外學者Ahmadi首次提出,包括定向階段、敏感階段、控制階段及評估階段,可構建完善護理環(huán)境[6-7]。本次研究探討Ahmadi延續(xù)性護理在支氣管肺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照護者心理狀況的影響,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支氣管肺炎患兒91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即對照組(n=45)、觀察組(n=46)。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1~10歲,平均(4.6±3.1)歲,病情持續(xù)時間1~6d,平均(3.6±0.5)d,住院時間3~5d,平均(3.5±0.5)d。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1~10歲,平均(4.5±3.2)歲,病情持續(xù)時間1~6d,平均(3.5±0.4)d,住院時間3~5d,平均(3.6±0.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小兒肺炎診斷標準,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憋喘、發(fā)熱、咳嗽等,且均經過胸部X線檢查確診;均為輕度癥狀,呼吸頻率≤正常呼吸頻率上線20次/分;均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重癥肺炎、先天性心臟病、精神系統(tǒng)類疾病等;無法正常隨訪;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Ahmadi延續(xù)性護理。對照組:內容包括常規(guī)健康教育、用藥干預及飲食干預等,出院予以出院指導,重點向照護者介紹家庭霧化吸入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出院后2周采用電話隨訪,隨訪內容包括依從性、霧化吸入情況等。觀察組:構建Ahmadi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醫(yī)生、護士長、護理人員等,均統(tǒng)一培訓支氣管肺炎知識,考核合格可上崗,護士長負責構建護理方案,醫(yī)生職責為支氣管肺炎知識的咨詢服務,護理人員職責為實施護理方案。干預過程,明確護理方向,住院第一天,構建健康檔案,獲取患兒家屬微信,構建微信群,住院第3d,明確患兒家屬需求;住院期間,可向微信群推送以下內容,如室內可增加加濕器,定時通風,有利于痰液咳出,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預防感染,注意用藥期間不能擅自停藥,可采用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推送信息。指導患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記錄飲食、用藥及運動情況等。出院后,以電話+微信+門診的方式隨訪,出院后1月電話隨訪,之后每隔1個月進行1次隨訪。定期開展支氣管肺炎健康知識講座,如支氣管肺炎的預防、處理等。加強照護者知識技能,貫穿于出院后,組內成員需要隨時了解照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個性化指導方案。并積極鼓勵患兒父母間的交流,及時獲取有效信息,提高照護者知識技能。不斷評估護理方案,組內成員及時與患兒家屬溝通,評估護理干預效果,分析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等。均連續(xù)干預至出院后3月。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患兒住院、家庭治療期間治療依從性、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照護者滿意度。其中SA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焦慮狀態(tài),無焦慮表示SAS評分<50分,輕度焦慮表示SAS評分為50~59分,中度焦慮表示SAS評分為60~69分,重度焦慮表示SAS評分為>69分;SD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抑郁狀態(tài),無抑郁表示SAS評分<53分,輕度抑郁表示SAS評分為53~62分,中度焦慮表示SAS評分為63~72分,重度焦慮表示SAS評分為>72分。評分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好。照護者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89分)、一般滿意(70~79分)、不滿意(≤69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兩組病人的數(shù)據(jù)均錄入到SPSS 25.0軟件中,針對兩組中的計量資料進行表述時,通過t值對檢驗結果進行檢驗,通過(±s)進行,對于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述,通過χ2對結果獲取,當P<0.05表明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憋喘、濕啰音、咳嗽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d)
2.2 患兒住院、家庭治療期間治療依從性兩組患兒住院、家庭治療期間依從性評分比較,P>0.05,出院2周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患兒住院、家庭治療期間治療依從性(分)
2.3 照護者心理狀況干預前,兩組照護者SAS評分、SDS評分比較,P>0.05,干預后,兩組照護者SAS評分、SDS評分均下降,組間比較,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照護者心理狀況(分)
2.4 照護者滿意度觀察組照護者滿意度93.48%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照護者滿意度
霧化吸入主要優(yōu)勢在于無創(chuàng)、無痛等,將藥物霧化成細小顆粒,藥物起效快,可避免其他副作用產生[8-9]。家庭霧化吸入治療是指霧化吸入治療在患兒家里完成,可避免患兒去醫(yī)院的麻煩,減輕治療費用[10]。但霧化家庭吸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患兒治療依從性較差是影響霧化吸入的關鍵因素。研究認為患兒治療依從性與治療環(huán)境、治療方法存在關系。居家霧化吸入雖可降低患兒環(huán)境的不適應,但無法予以護理干預,可影響患兒依從性。且患兒因缺乏疾病意識,以具有排斥霧化吸入的心理,且大部分家屬對霧化吸入的認知程度較低,因此,積極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尤為重要[1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兒依從性顯著更高,且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更短,表明Ahmadi延續(xù)性護理可明顯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進而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恢復。分析其原因,Ahmadi延續(xù)性護理是將護理干預從院內跨越至院外,組內成員均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構成,具有豐富的護理經驗,制定宣傳手冊,并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明確延續(xù)護理方向以及患兒和家屬的需求,在明確患兒需求的基礎上,予以全面化健康教育,可促使患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定期評估護理效果,確保護理質量[12]。常規(guī)護理干預屬于填鴨式教育,且存在隨訪時間、頻次的限制,而Ahmadi延續(xù)性護理可避免其存在的不足。Ahmadi延續(xù)性護理也對患兒照護者情緒、滿意度產生積極作用[13]。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照護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照護者滿意度明顯更高,說明Ahmadi延續(xù)性護理也可顯著改善照護者不良情緒,提高其滿意度。
綜上所述,Ahmadi延續(xù)性護理用于支氣管肺炎患兒,可有效促進臨床癥狀恢復,改善不良心理狀況及提高照護者滿意度,值得推廣。本次研究結果存在一些不足,因條件受到限制,納入的樣本例數(shù)較少,雖采用的統(tǒng)計學方法得到較高的精準性,但是此項研究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本研究僅僅納入本地區(qū)人員,無法納入全國范圍內人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次研究結果在其他人群中的適應性,期待后續(xù)研究彌補本研究不足,提高研究結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