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今
日砰是我小叔,比先生日勝小4歲,是家中幺兒。
日砰自小不愛讀書,可玩起來卻比誰都精、狠、瘋。下河摸小魚,上樹采果子,彈弓射鳥兒,斗蟋蟀,打彈珠,跳木馬,抽陀螺……玩得不亦樂乎。天天放學(xué)后,呼朋喚友到處晃蕩,不到天黑不回家。
婆母對著他“滿江紅”的成績冊唉聲嘆氣:“你呀,真是個大番薯。這么濫玩,怎么能考上中學(xué)?”
擔(dān)心歸擔(dān)心,對于這個淘氣的幺兒,她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只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婆母口中的“大番薯”,竟然不是一盞“省油的燈”。會考臨近時,他拒絕了友伴千呼萬喚的誘惑,閉門苦讀。成績公布時,他竟然昂首闊步地邁入了怡保的英華中學(xué),讓師長和親友大跌眼鏡。
升入中學(xué)后,他依然好玩。幾名兄長,都是校中翹楚,偏他吊兒郎當(dāng),每年都是在“險象環(huán)生”的情況下勉強升班。溺愛他的婆母認命地說:“大番薯總有大番薯的福氣,由他去吧!”
“大番薯”在高中會考時,臨危不亂,過關(guān)斬將,以驕人的成績畢業(yè)。之后,負笈新西蘭,順利地考取了特許會計師學(xué)位。
我與日勝結(jié)婚時,他由新西蘭飛返怡保,參加婚宴。他身材魁梧如山,性子開朗直爽,不但健談,而且妙語連珠,隱約可見當(dāng)年頑童的影子。我們一見如故,彼此有分享不完的故事。熟悉之后,他和我,加上性子幽默的小姑惠琴,3個人時常互相調(diào)侃,唇槍舌劍,相處的時光總鑲嵌著一串串笑聲。
幾年后,他離開新西蘭,定居柔佛。昔日的“大番薯”脫胎換骨,成了公司里的猛將,有“拼命三郎”的美譽,在短期內(nèi)一再擢升,后來,被派往砂拉越擔(dān)任主管。
每次回家探親,大包小包的土特產(chǎn)總是塞滿了行李。有一回,農(nóng)歷新年前,他居然拎了10公斤大米回來。我哈哈大笑,戲謔地說:“哎呀,你是在逃難嗎?”他瞪著我:“你居然把珍珠當(dāng)魚目!這是大名鼎鼎的巴里奧高原米呀,是烏魯部落的土著在海拔約3500尺的高山上種植出來的。它產(chǎn)量極少,售價極高,供不應(yīng)求。我特地請假兩天,上山去購買的。”頓了頓,他又繪聲繪色地說道:“這米啊,煮好后,閃閃發(fā)亮,碗里好像聚集著一只只螢火蟲。入口時,細軟如綢,輕盈如風(fēng),香得不行!就算沒有菜肴配搭,一連吃上幾碗也不嫌膩!”
除夕夜,人人引頸期盼??墒?,擺上桌的米飯,色澤暗淡。日砰一看,便急急地問婆母:“媽,您為什么不煮巴里奧米呀?”婆母說:“煮了呀!”日砰說:“不,這絕對不是……”婆母囁嚅地說:“這個米,太貴了,所以,我把它和普通的米摻和著煮,比較耐吃??!”日砰駭然驚問:“10公斤,您全都摻了?”婆母點頭,日砰差點昏厥在地。
婆母過去在海南島務(wù)農(nóng),盡管晚年生活舒適,可她節(jié)儉慣了,要她吃比一般米貴上許多的巴里奧米,是她容不下的奢侈。
婆母把巴里奧米和廉價米摻在一起煮這件事,被我們引為笑談,笑了好久。事后日砰說:“要讓媽媽的生活繽紛多彩,孩子必須學(xué)會講善意的謊言?!弊源耍还苜I什么孝敬母親,他總刻意隱瞞真實的價格。婆母自是享受得心安理得。
在不惑之齡,日砰被一家跨國公司聘用,派往中國,在深圳分公司獨當(dāng)一面。接受純英文教育的他,在馬來西亞求學(xué)時,第二語言是馬來文。大學(xué)畢業(yè)后,生活語言和工作語言都是英語,漢語對他來說,就好像是天邊的語言。去中國任職后,他發(fā)揚“拼命三郎”的精神,拼命學(xué)、放膽說,荒腔走板的發(fā)音讓人忍俊不禁。他聳聳肩,說:“只要我不笑自己便行了呀!”
不出幾個月,他便學(xué)成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出口成章。上餐館時,他用普通話點菜,不費吹灰之力便念出一串串菜肴的名稱。我稱贊他,他笑嘻嘻地應(yīng)道:“馬死落地行呀,在中國生活,不懂普通話能行嗎?”他頓了頓,又正色道,“生活就是一缸水,如果水里放了糖,你便一身甜;如果水里放了鹽,你便一身咸。關(guān)鍵是你必須把自己整個浸在里邊。有些人,一直繞著水缸走,當(dāng)然不咸不甜,一無所得啦!”
寥寥數(shù)語,便道出學(xué)習(xí)語言的秘訣。我的確認識一個“繞著水缸走”的人,她是英國籍的華裔,在北京跨國公司工作多年,說起普通話,結(jié)結(jié)巴巴,詞不達意——學(xué)不好,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tài)度問題。
與日砰共事多年的同事如此評論他:“在公務(wù)上,他像包公,舉賢任能,倘若有人想走后門,連個門縫也找不著;在財務(wù)上,他錙銖必較,一分一毫都必須有清楚的去處,清廉剛直得近乎執(zhí)拗;在生活中,他卻像宋江,仗義疏財,慷慨大度,不拘小節(jié),充滿了人格魅力!”
年過半百時,他告訴我,他想辭職,去過海闊天空的日子。我自然是不信的,他身居高位,呼風(fēng)喚雨,哪有可能平白無故地拋棄如此豐厚的待遇?再說,他身強體壯,思維敏銳,正是“更上一層樓”的大好時機。他嘆了一口氣,說:“錢財如枷鎖?。∥以谥袊嗄?,公務(wù)纏身,一直想去爬萬里長城,卻始終緣慳一面,就連近在咫尺的大城小鎮(zhèn),也沒空去玩!不但遺憾,而且荒謬!”我知道,當(dāng)年那個“頑童”在呼喚他了。
果然,沒過多久,他就遞上辭呈,在公司的一再挽留下,又工作了兩年。之后,不管誰來說項,都動搖不了他追尋自由的決心。
擺脫了工作的束縛后,日砰和妻子天涯海角地游山玩水去了。他傳來在世界各地留痕的短信和照片,朗朗笑聲從我的手機中滾落出來,兜都兜不住。
他沒有子嗣,多年以來,親戚中,誰家沒有經(jīng)濟能力送孩子上學(xué),他二話不說,便出錢資助,直供到大學(xué)畢業(yè)。這些孩子都成了他的誼子誼女,他時常大宴小酌地溺寵他們,家里常年熱鬧,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愜意的日子,過了20年。
疫情期間他居家不動,被啤酒灌出了圓圓的啤酒肚。
2021年12月初,猝不及防地傳來了壞消息——他因長期久坐,神經(jīng)被椎間盤壓迫而導(dǎo)致劇痛,行動不便,出入必須依賴拐杖。很難想象那樣一個生龍活虎的人步履蹣跚的樣子。醫(yī)生勸他動手術(shù),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他說:“當(dāng)生命的質(zhì)量可以靠手術(shù)挽回時,就算有再大的風(fēng)險,也值得放手一搏!”
手術(shù)尚未進行,卻又響起晴天霹靂:他罹患大腸癌,必須抓緊時間動手術(shù)切除。
兩項大手術(shù),孰先孰后?醫(yī)生和親友都勸他先遏制癌細胞擴散。他冷靜地考慮了各種可能的結(jié)果,決定先動椎間盤手術(shù)。他說:“萬一椎間盤手術(shù)失敗,我癱瘓了,人生也就走到了盡頭,我干嗎還大費周章地去切除直腸呢?如果手術(shù)成功,我便可以安心地動另一項手術(shù),恢復(fù)正常的生活?!蹦茉谌松诎档乃淼览锇炎陨淼奈C看得如此透徹,處理得如此冷靜,著實不易。
仿佛奇跡般,兩項重大手術(shù)先后順利地完成了。他再度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拼命服藥,拼命做物理治療,拼命調(diào)整飲食。捷報頻傳,到2022年3月,他已經(jīng)生活如常了。在照片里,他高高地揮著高爾夫球棒,露出攆走病魔的勝利笑容。
2022年6月15日,他忽然從柔佛駕車到新加坡探望我們,留居兩天。我們欣喜若狂,因為疫情的阻斷,我們已經(jīng)兩年多沒見了。他嬉笑如故,可精神和胃口都明顯不如以前,就連最喜歡的烤乳豬,也只吃了兩片便擱箸。
離別前,他輕描淡寫地說:“癌細胞已在我體內(nèi)擴散了?!彼恼Z氣那么平和,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我當(dāng)時居然未意識到死神已在旁覬覦,更沒想到,他此行是特意來與我們訣別的。他的妻子事后告訴我們,那次駕車往返新加坡和柔佛,他是鉚足全力的。一進家門,他便元氣渙散,再也未能起床。
7月18日,消息傳來,他走了。我沒有用“噩耗”二字,是因為他走得安詳。當(dāng)生命失去質(zhì)量時,他不戀棧,絕不。
葬禮過后,親友們聚集在他最愛去的一家餐館,點了他最喜歡吃的菜肴,手中高舉酒杯,齊聲說道:“日砰,干杯!”
這時,我仿佛看到他微笑地舉起了杯子……
(劉書吟摘自《聯(lián)合早報》2022年12月14日,李 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