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寶泉
盛夏,與朋友相約,來到了中條山東北部原始森林中的世外桃源—桑池村。
很早以前,這里周圍高中間低,好似碩大的池子,又因土地肥沃、風(fēng)調(diào)雨順,特別適宜桑樹的成長,人們便依靠栽桑養(yǎng)蠶維持生活,久而久之桑樹遍布山村,故稱“桑池村”。后來,由于人口數(shù)量逐年增加,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大多數(shù)桑樹便逐漸被農(nóng)田所替代。
從西桑池越過一道山岡就是東桑池,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百余畝的紅楓林。林場管理員說,紅楓林是退耕還林之后的杰作。紅楓是一種名貴的風(fēng)景樹。春天,它會開紅色花,先花后葉,果實(shí)紅色;秋天,它的綠葉會變紅。東桑池有一條河流,由于地處森林之中,河周圍的土壤多呈現(xiàn)黑色,人們便把這條河喚作“黑河”。順河一路向北,綠草茵茵,小溪潺潺。兩山之間的河道草坪,雖然時而寬闊,時而狹窄,卻掩飾不住大自然獨(dú)有的秀麗風(fēng)光。偶爾,一群群黑黝黝的藏香豬在寬闊的草坪上悠然自得地覓食。當(dāng)?shù)氐睦限r(nóng)說,藏香豬是原始古老的瘦肉型品種,適宜被野外放養(yǎng),吃的是野生的植物和果實(shí),喝的是自然純凈的山泉水,呼吸的是森林天然氧吧的空氣。因此,藏香豬肉的價格是普通豬肉價格的好幾倍。一群群健碩溫順的老黃牛,或搖頭擺尾,或引吭高歌,或蹦跳撒歡兒,為山村平添幾分生機(jī)與活力。
這里曾是桑池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他們沿河而居,開墾荒地,種植果腹之糧。那時候,一塊塊綠油油的莊稼就是他們生命的希望,就是他們眼中最美麗的風(fēng)景。他們不會想到,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shí)施,自然生態(tài)的恢復(fù),賴以生存的土地會變成綠油油的草坪。河道兩旁,零零散散的古老房屋、石磨、石碾、石磙,記錄著山村人民的滄桑歲月和奮斗足跡。
黑河不僅養(yǎng)育了祖祖輩輩的桑池人,也養(yǎng)育了桑池大地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花木水中倒映,魚蝦潭底游弋,小鳥空中飛翔,蝴蝶花叢起舞,野獸林間嘶鳴,靜謐的山野頃刻間便靈動了起來。
溪水靜靜地流淌著,時而急促地穿過狹窄的河床,時而緩緩地鋪展于寬闊的石面,時而懸掛在高高的懸崖峭壁上,或波光粼粼,或?yàn)u瀠洄洄,或?qū)訉盈B疊……經(jīng)過溪水長年累月滋潤的山石,有的斑斑點(diǎn)點(diǎn)、五顏六色,有的光滑細(xì)膩、紋理清晰,有的惟妙惟肖、畫面?zhèn)魃?,有的變幻莫測、意境幽遠(yuǎn),無論在水中還是在陽光下,都是那么迷人,那么賞心悅目。
途中,忽然有人欣喜地叫道:“快看快看,水中的鮮花多么漂亮!”人們便停下腳步仔細(xì)觀察,原來是懸崖上盛開的山丹丹花在水中的倒影。20世紀(jì)70年代,一首婉轉(zhuǎn)悠揚(yáng)、歡快熱烈的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唱響了祖國大江南北,山丹丹花也因此成為革命的象征、紅色的記憶。從那時起,我便對山丹丹花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向往與敬仰,視其為高尚和神圣,可是一直沒有見過山丹丹花的影子。抬頭望去,只見一株株如晚霞似火焰的山丹丹花,伸展纖細(xì)的腰肢,露出嬌羞的笑臉,在懸崖邊上的亂草叢中無拘無束地綻放著、搖曳著,周圍的一切都成了它她的背景。她,鮮艷的花瓣向外翻卷,柔美細(xì)長的花蕊毫無保留地伸出;她,姿態(tài)柔和美好,橘紅中浸透潤澤,華美中不失大氣;她,艷而不俗、媚而不妖,就和山里的妹子一樣天生麗質(zhì);她,雖身處大山,但依舊綻放生命的色彩,把美麗奉獻(xiàn)于大地。隨行的主人說,山丹丹花生長在貧瘠的懸崖峭壁之上或高山石隙之間,只要有點(diǎn)兒土壤和水分就能茁壯成長,即使被暴風(fēng)雨吹倒了,第二天照樣亭亭玉立、鮮艷如初。我想,山丹丹花如此強(qiáng)大的生命力,不正象征著不屈不撓、自強(qiáng)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嗎?
青山碧水,交相輝映;萬物生靈,自然和諧。桑池的山山水水就像一幅幅神秘莫測、妙趣橫生的國畫,猶如一曲曲靈動飛揚(yáng)、柔美曼妙的音樂,好似一首首豪邁奔放、含蓄雋永的詩歌。
置身于此情此景,令人如癡如醉、似夢似幻,疲憊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躁動的魂靈得到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