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想
“一校一品”是指學校在教育工作中要設計出符合本地特色和學情的品牌課程。這樣能避免教學同質(zhì)化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凇耙恍R黄贰毙袆釉O計校本武術課程,是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要深入研究學校情況,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方向,將武術納入體育教學,打造“五育”并舉的體育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基于心理特點,構(gòu)建武術教學的融合模式
(一)配樂表演,調(diào)動積極性
“一校一品”行動下的武術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學情。教師可以先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再設計符合他們心理特征的融合式武術課堂。由于不少小學生對音樂充滿興趣,且有一定的表演欲望,教師可以設計配樂表演活動,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舞龍是一種兼具中國傳統(tǒng)藝術風格和武術技巧的活動。教師可以基于這一傳統(tǒng)體育項目,分三步設計配樂表演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一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8字舞龍”,讓他們了解如何操縱“龍”在空中有規(guī)則地移動。第二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思考哪種音樂適合舞龍,并讓學生在配樂下學習“8字舞龍”等技術動作,掌握舞龍的技術要點。第三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音樂進行分組練習,自主設計隊形,打造個性化舞龍表演。在配樂表演中,教師既能引導學生加強基礎動作訓練,又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幫助他們感受武術的獨特魅力。
(二)趣味游戲,強化攻防意識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戲充滿興趣?;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武術游戲,并將攻防技巧方面的教學融入游戲,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攻防能力。
例如,在教授長拳、中國式摔跤等武術類運動項目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強化攻防意識,設計游戲“捉尾巴”。在這一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為一組,分別以馬步的形式站立,其中任意一方快速變換步伐,來到另一人的背后,捉住拴在其身后的“尾巴”。雙方如果在五秒鐘內(nèi)都沒有捉住對方的“尾巴”,則要恢復成原來的站位,繼續(xù)進行比賽。在游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攻防知識。如對于攻的一方,要做到出其不意,仔細觀察對方的眼睛,當注意到對方有走神的現(xiàn)象時立刻發(fā)起攻擊;對于防的一方,要時刻提高警惕,關注對方的腳步動作,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有身體傾斜、腳微微抖動等情況,做好躲避的準備。攻防技巧比較抽象難懂,教師引導學生在趣味游戲中學習相關技巧,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攻防意識。
(三)情境對練,模擬實戰(zhàn)變化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武術實戰(zhàn)情境,讓他們模擬武術對打,進行實戰(zhàn)變化演練?!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要使用“打練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與同伴進行演練過程中領會武術類運動項目的動作要領。
具體來說,情境對練可以設計成掌握套路動作、設置模擬場景、掌握實戰(zhàn)變化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掌握套路動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學生介紹“弓步?jīng)_拳—馬步格擋”“馬步劈掌—弓步上架拳”“雙峰貫耳—弓步閃身”等雙人對練動作。在設置模擬場景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想象戰(zhàn)場對敵、擂臺比武等不同的場景,并適當添加臺詞,扮演場景中對打的雙方。在掌握實戰(zhàn)變化環(huán)節(jié),學生要一邊扮演角色,一邊開始對打,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如在某個動作中,當一方使用“弓步分手”時,另一方也要使用“弓步分手”。但是在實戰(zhàn)中,如果一方?jīng)]有站穩(wěn),另一方則可以調(diào)整動作為“弓步閃身”,從而展現(xiàn)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一校一品”背景下,武術課程設計要注重實踐性。教師要分析學情,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具有融合性的教學活動,讓他們在融合音樂、融合游戲、融合實戰(zhàn)演練的過程中,學好武術。
二、聚焦“五育”并舉,挖掘武術教學的武德元素
(一)掌握基本禮節(jié),懂得以武會友
要落實立德樹人新任務和新要求,學校必須堅持“五育”并舉,進一步發(fā)揮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打造“一校一品”背景下的武術課程時,要聚焦“五育”并舉,挖掘武術教學中的武德元素,讓學生初步理解以武會友的道理。
教師可以設計了解基本禮節(jié)、感悟文化寓意、融入情境表演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逐步掌握武術禮節(jié)。在了解基本禮節(jié)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慢速播放視頻呈現(xiàn)抱拳禮的動作特點,讓學生觀察雙手的動作細節(jié),分析行禮者的面部表情,思考“行禮者應該帶著什么情感”這一問題。在感悟文化寓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抱拳禮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如拇指彎曲表示不自大,右手握拳表示勇敢。在融入情境表演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參與角色扮演,通過演繹擂臺賽等活動,在比武前相互行禮,表達以武會友的理念。在帶領學生了解武術禮儀并參與演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武術是結(jié)交好友、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
(二)規(guī)范持械姿勢,堅持勇不滋事
在設計校本課程時,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部分小學生過于活潑好動,常常出現(xiàn)不遵守紀律的情況。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讓他們從了解持械姿勢開始,端正自己的習武態(tài)度,使其認識到“勇不滋事”是習武之人的基本準則。
教師可以設置了解十八般兵器、掌握基本持械姿勢、探索動作背后的文化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掌握持械姿勢的同時,逐漸提高認識,端正思想。在了解十八般兵器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刀、劍、棍、槍等各種不同的武器,讓他們分析這些武器的長度、重量、刃口位置等。在掌握基本持械姿勢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各種武器的形狀和特點,分別掌握它們的持械姿勢,讓學生認識到,在持械對打前、對打中、收械時動作都各不相同。在探索動作背后的文化環(huán)節(jié),學生要探索不同持械姿勢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比如:在對打前和收械時,學生要避免將槍械的刃口對著他人,這表示以禮待人;在相互遞交武器時,學生要目視對方,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在引導學生了解武術精神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貫徹這種精神,端正自己的言行。
(三)指導競賽表演,傳承尚武精神
《標準》指出,武術類運動項目有助于弘揚立身正直、見義勇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尚武精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武術競賽表演活動,讓他們認識到在競賽表演中要展現(xiàn)自己頑強不屈的精神,也要保持良好的比賽態(tài)度,避免為了爭勝而出現(xiàn)犯規(guī)問題。
在競賽表演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兩個方面展現(xiàn)自己的尚武精神。第一,在比賽失利時,學生要避免產(chǎn)生頹喪、自暴自棄的心理,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反思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地方并改進,再次嘗試挑戰(zhàn)自身的極限。第二,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要避免為了獲得好成績而出現(xiàn)違規(guī)情況。在比賽時故意襲擊對方的眼睛等禁止攻擊的部位、在比賽暫停的時候還繼續(xù)攻擊對方等行為都屬于違規(guī),也不符合尚武精神。在比賽中,學生應成為遵守紀律的參賽者,保持良好的武德。
三、指向動作組合,探索武術教學的高效策略
(一)口訣提示,做好動作過渡
在“一校一品”背景下的課程設計中,教師要避免強行灌輸動作要領和強制性的教學活動,要設計出具有學校特色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如采用口訣提示法,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谠E提示法是指教師將武術動作的要領編寫成口訣,讓學生一邊念口訣,一邊練習。這樣能幫助他們把握好動作的過渡部分,保持動作連貫。
教師在設計口訣時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fā)。一是教師可以根據(jù)某種拳術的本質(zhì)特點,設計口訣,讓學生在演練的時候心中默念,體會該拳術的典型特征。如對于長拳,教師可以設置口訣:“手要快捷,眼要明銳,身要靈活,步要穩(wěn)固,精要充沛,氣要下沉,力要順達……”二是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些動作設計口訣,著重描述動作和動作之間的過渡點。如對于長拳中“摟手弓步右沖拳”這個動作,在摟手和沖拳之間,學生要做好弓步,同時,手部動作和腳部動作要做好配合。如果不夠協(xié)調(diào),則會造成斷續(xù)感,無法體現(xiàn)長拳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默誦“摟手同時做弓步,沖拳及時不要?!边@個口訣,以此暗示學生做好動作過渡??谠E提示能幫助學生解決易忘、易混淆動作等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輕松。
(二)圖解視聽,分析動作細節(jié)
在教授難度較高的武術動作時,教師可以采用圖解視聽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拆解動作,采取慢動作回放、多角度呈現(xiàn)等方式,凸顯動作細節(jié),方便學生學習掌握。
在學習長拳時,學生需要掌握不少高難度的動作,如“騰空飛腳”“騰空外擺蓮”“旋風腳360度接馬步”“側(cè)空翻”。這些動作的難點在于都有空中動作,而學生很難控制好自己在空中的身體變化。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圖解視聽法,用慢動作圖示配上要點解讀,幫助學生分解動作。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做好空中動作,地面的起勢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控制好身體的重心,讓身體各個部分配合好。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落地緩沖動作,這不僅能避免受傷,還有助于快速接續(xù)下一個動作。通過采用圖解視聽法,教師可以將動作分解成起勢、空中、落地這三個部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讓他們進行拆解訓練,再將這些動作整合在一起。這樣,學生能快速把握武術動作的要領,加深對武術動作的印象,增強自主訓練效果。
(三)想象練習,生成動作創(chuàng)意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特定的場景,讓他們將自己代入某些人物,圍繞難度較大的動作創(chuàng)編輔助記憶的動作。這一教學方法能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具體來說,學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展開想象練習。一是想象場景。如在學習太極拳時,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看過的《太極張三豐》等影視劇作品,想象其中的某些場景。二是結(jié)合具體動作,想象該動作像什么事物,帶著感情來參與訓練。在演練“野馬分鬃”這個動作時,學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匹馬,在奔跑過程中搖晃脖子,鬃毛向著左右分散飄開。學生帶著想象演練這個動作,能更好地抓住該動作“貴在進身,勁在腰身”的要點?!耙恍R黄贰毙袆拥膶嵤┮c是開展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想象力強的特點,設計一系列想象練習,以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感受到武術學習的樂趣。
結(jié)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落實“一校一品”行動,不斷優(yōu)化課程結(jié)構(gòu),設計具有特色的武術類校本課程。這樣能更好地推廣武術文化,讓學生對武術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助于推動學校體育品牌課程的構(gòu)建。在趣味化的武術類課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精益求精,掌握標準動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張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