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蓉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材料作為開展美術活動的重要元素,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和吸引力,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事物,有助于增強幼兒熱愛自然、珍惜資源的意識,促進幼兒認知與動手能力的發(fā)展?;诖?,筆者探討了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自然材料的意義和方法,以期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一、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自然材料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應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相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材料具有極強的可塑性,非常適合開展美術活動。同時,自然材料種類豐富、天然安全,可以讓幼兒放心地觸摸、觀察,這對幼兒感知自然、發(fā)展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重要意義。此外,自然材料具有獨特的美感,教師將自然材料應用于美術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借助自然材料認識豐富的色彩,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還可以促進幼兒對大自然的了解,促使幼兒形成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
二、收集自然材料的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為了確保幼兒收集材料時的安全,教師要提前告訴幼兒可以收集哪些材料以及拾取時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如一些樹枝上有尖銳的小刺、有的葉子邊緣是鋸齒狀的,可能會劃傷幼兒的小手,教師要告知幼兒在收集材料時注意挑選和避讓。在材料收集結束后,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方法處理各種材料,如清洗石頭上的泥土,擦掉樹葉、羽毛上的塵土,將樹枝修剪整齊,除去木塊上的毛刺,檢查種子材料中是否有蛀蟲,等等。在做完清理工作后,教師可以將這些材料分別放在收納筐中,投放至班級的材料區(qū),并確保材料區(qū)架子的高度適宜,方便幼兒拿取和存放。
(二)多樣性原則
自然界中有許多材料適合用來制作美工作品,如石頭、樹枝、木塊、樹葉、種子、羽毛、蝸牛殼,每種材料都有其獨特的用途。教師應考慮幼兒的具體需求,準備色彩豐富、材質多樣的材料,方便幼兒構思和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自然,認識各種自然材料,并讓幼兒親身拾取這些材料。
幼兒園周邊的環(huán)境有限,為了確保材料的多樣性,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家長,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自然材料。在此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家長介紹哪些自然材料易于儲存、不易變質,且適合用來開展美術活動,幫助家長明確收集方向。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帶幼兒外出游玩時收集這些材料,一邊收集一邊向幼兒介紹這些材料的名稱,如“這是什么植物的果實”“這是什么植物的葉子”,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拉近親子關系,幫助幼兒積累自然知識。
三、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一)引導幼兒了解材料,感受材料特性
在開展美術活動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和感受自然材料的特性,幫助幼兒認識材料,讓幼兒說出材料的顏色、質感、形狀等特點。不同的自然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顏色、紋理和質地,這些特性可以啟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例如,樹葉、花瓣、石頭等都可以成為美術活動的素材,幼兒在運用時又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認識這些材料,教師需要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例如,在引導幼兒認識木質材料時,筆者先讓幼兒說出這些材料是什么、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摤摶卮穑骸斑@是木頭塊,我家里有積木,也是這樣的,但家里的積木有很多種顏色?!惫P者表揚瑩瑩觀察得很仔細,并提出“這些木塊大小一樣嗎?它們表面有什么特殊的印記嗎?”等問題。在筆者提出問題后,幼兒開始觀察手里的木塊。很快,赫赫說出了自己的發(fā)現:“我手里的木塊像一塊圓餅,瑩瑩手里的木塊像一個三明治,我的木塊上有圓圈,她的木塊上有一條一條的線。”“說得真好,赫赫說出了兩處不一樣的地方,我們?yōu)樗恼??!惫P者及時肯定了赫赫的發(fā)言。接著,筆者讓幼兒先摸一摸、捏一捏木塊的表面,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掂一掂木塊的重量,想一想木塊適合用來做什么。通過多方面的觀察和接觸,幼兒了解了木塊的特性,并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木塊。
為了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筆者繼續(xù)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幼兒展示了用七巧板拼成的小鳥、用兩個圓形木塊拼成的雪人、用長方形和圓形木塊組成的小火車、用幾塊短木板拼成的花朵形狀的隔熱墊等。在觀看過程中,幼兒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看到的形狀,一邊看圖片一邊研究自己手中的木塊。
從最初的觀察木塊到欣賞相同材料的作品,幼兒對材料的認識越來越豐富,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動手制作了??梢?,在利用自然材料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認識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作欲,促使幼兒沉浸在創(chuàng)作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創(chuàng)作,從而增強美術活動的效果。
(二)巧設主題,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藝術源于生活,教師可以設定與生活相關的主題,如季節(jié)、生活場景、節(jié)日,促使幼兒主動遷移生活和學習經驗,創(chuàng)作出既有趣又有觀賞性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選擇的主題應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參與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例如,在一次以“森林里的故事”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筆者要求幼兒以樹葉為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先收集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美術作品和卡通圖案,利用這些趣味元素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接著,筆者和幼兒一起討論森林里有哪些動物、這些動物有什么特征。幼兒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很快就說出了十幾種動物的名稱。有了設計對象后,筆者繼續(xù)啟發(fā)幼兒思考:“小動物們聚在一起時會做什么事情呢?”在筆者的啟發(fā)下,有幼兒根據自己看故事書、去動物園的經歷,說出了“小鳥會站在樹枝上唱歌”“小猴子會爬樹”等答案。
隨著話題的展開,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路越來越豐富,開始用肢體動作模仿自己即將創(chuàng)作的動物。此時,筆者感覺到幼兒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創(chuàng)作了。于是,筆者讓幼兒觀察自己精心挑選的樹葉,看看它們的形狀如何,是否需要修剪,對樹葉的顏色是否滿意,是否需要添加一些其他顏色的樹葉。
幼兒在選好材料后,便開始動手創(chuàng)作了。這時,筆者一邊觀察他們的動作,一邊給予適當的提醒,讓他們得到新的啟發(fā)。筆者觀察發(fā)現,蕊蕊拿著銀杏葉在紙上比畫,一直沒有確定如何擺放。筆者走到她身邊說道:“這兩片葉子的形狀像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呢?”蕊蕊回答道:“看起來像扇子,又像大象的耳朵。我可以用它們做一只大象?!笨吹饺锶镉辛司唧w目標后,筆者繼續(xù)詢問:“用這兩片葉子做大象的耳朵正合適,那大象在做什么呢?”蕊蕊迅速回答:“大象愛吃水果,我再用綠色的葉子給它做個大西瓜吧?!痹诠P者簡單的啟發(fā)下,蕊蕊迅速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專心地修剪樹葉,制作手工粘貼畫。
(三)組織多樣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美術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圍繞某一材料展開想象,并進行多種嘗試。例如,教師可以展示樹枝類美術作品,讓幼兒欣賞用樹枝制作的掛飾、擺件、趣味玩具等,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使用自然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如粘貼、裁剪、彩繪、拓印、自由組合。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動手能力靈活安排,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認識自然材料的多種色彩,了解材料的特性,靈活運用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例如,在帶領小班幼兒做“彩色種子瓶”時,筆者給幼兒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鼓勵幼兒根據種子的顏色自由組合,將這些種子裝入透明的瓶子。將種子裝入瓶里非常簡單,每個幼兒都能操作,且得到的結果各不相同。這種活動既能滿足幼兒對自然材料的好奇心,又安全、簡單且便于操作,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大自然是開闊和包容的,能夠啟發(fā)幼兒的奇思妙想,讓幼兒產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在組織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到室外開展即興創(chuàng)作,讓幼兒感知自然之美。例如,在開展“美麗的花束”活動時,筆者帶領幼兒走到室外,鼓勵幼兒動手摘野花制作美麗的花束。幼兒蹲下身仔細觀察,小心翼翼地摘下野花,不一會兒,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小束花。之后,筆者用彩帶裝飾了幼兒的花束。幼兒驚喜地發(fā)現,在系上彩帶后,這些花束就像鮮花店里的花一樣漂亮。
可見,在利用自然材料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應遵循多樣創(chuàng)作的原則,適時帶領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培養(yǎng)幼兒無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開展趣味性評價,增強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要注重發(fā)揮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用趣味性的語言或生動的例子進行評價,使幼兒從創(chuàng)作中獲得滿足感,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喜愛之情。
輕松愉快的良好氛圍能讓幼兒感受到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在評價幼兒的作品和創(chuàng)作過程時,教師要盡量使用積極正向的語言,同時引導其他幼兒進行評價,確保評價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制作樹葉畫”活動中,幼兒聽著輕快悅耳的音樂,興致勃勃地創(chuàng)作。小穎很快完成了一幅金魚游水的圖畫,她滿懷期待地看著筆者問:“老師,我的金魚好看嗎?”筆者仔細地觀察她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金魚”說:“哇,小穎,你做的‘金魚真可愛,它還在開心地笑呢!呦,它還會吐泡泡啊,真是太有趣了!”聽到筆者的評價,小穎自豪地說:“對,這條‘金魚會吐泡泡,它吐的泡泡可圓了!”這時,其他幼兒也湊過來看小穎的作品。赫赫說:“哇,你這個‘金魚的眼睛真大,好像大葡萄一樣?!惫P者馬上說:“赫赫看得真仔細,‘金魚的眼睛又大又圓,真是太漂亮了?!逼渌變阂查_始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大家都對小穎的作品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在互動評價中,大家關注的是作品的內容,而沒有關注色彩搭配、粘貼是否平整、“金魚”身體的比例是否符合現實等問題,這些趣味性的評價使大家放松心情,毫無顧慮地進行創(chuàng)作。
當作品都制作完成后,教師要給每個幼兒展示作品的機會。教師可以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教室前面的展示區(qū),然后帶領大家逐一欣賞這些作品,并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給予幼兒恰當的指導。例如,小軍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只是簡單地說這是一幅蝸牛爬樹圖。當其他幼兒期待他繼續(xù)介紹時,他向筆者投來了“求助”的眼神。于是,筆者問他:“這個蝸牛的‘殼真特別,好像不止一片樹葉吧?”這句話打開了小軍的思路,他開始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法:“因為蝸牛殼是圓的,上面還有一圈一圈的紋路,但是我找不到有圓圈圖案的樹葉,就用樹葉剪了好幾個圓片,然后將它們粘在一起?!毙≤姷脑拕傉f完,其他幼兒就發(fā)出“哇”的聲音,大家都認為小軍的辦法特別好。
在筆者的啟發(fā)下,原本緊張的小軍大方地和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認可聲中變得自信滿滿??梢?,教師要盡量用趣味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同時留給幼兒表達和思考的空間,讓幼兒既動手又動腦,保持良好的主動性。
結語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幼兒得以認識和感知色彩,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從而感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發(fā)展良好個性,提升審美素養(yǎng)。自然材料的種類十分豐富,教師利用這類材料開展美術活動能促進幼兒對自然環(huán)境的觀察,讓幼兒在玩中學,從玩中獲得成就感。因此,教師要認真挖掘身邊的自然材料,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讓幼兒持續(xù)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鼓勵他們主動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高其審美能力。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qū)楓橋楓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