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數載蓋起新樓房,怎料還沒入住竟成“危房”,且看河南省睢縣法院審理的一起農村建房施工合同糾紛案。
原告老王訴稱,他與李某簽訂建房協議,將自家兩層樓房建設工程承包給李某,雙方約定包工不包料,鋼筋水泥等施工材料在李某指定的銷售處購買。
施工完畢十來天,老王打掃建筑垃圾時,發(fā)現二樓澆筑地板四周出現大量裂縫,且隨著時間延長裂縫越來越大。經鑒定,李某所施工程多處存在質量問題,修復需3.6 萬元。
被告李某辯稱,首先,他不認同該鑒定意見,因為涉案房屋系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目前全國沒有統(tǒng)一的建筑質量標準,鑒定機構依據國家建筑標準對涉案房屋予以鑒定沒有法律依據;其次,房主老王蓋房沒有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一邊想一邊蓋,一邊蓋一邊改,施工中還經?!爸甘之嬆_”,甚至不聽勸阻,自行切割掉涉案樓房一樓客廳立柱,用木工支模向上起拱板底,致使板面開裂,這都是老王“瞎指揮”造成的,他是按要求施工的,不應該擔責。
法院審理認為,盡管目前農村房屋質量并無全國統(tǒng)一明確的標準,但不代表房屋質量可以下降,實踐中可參照標準房建設的相關規(guī)定。
本案中,法院依法委托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意見,程序合法、結果有效。根據鑒定意見的原因分析,應是缺乏施工前的設計以及施工不規(guī)范造成的。依據雙方在施工合同關系中各自的義務,老王對房屋的設計負責,李某對施工負責。依照民法典第577 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之規(guī)定,老王因未履行提供設計圖紙的義務,承擔1/3 的責任,李某因未盡到施工人的義務,承擔2/3 的責任。綜合考慮各方責任,判決李某承擔修復費用2.4 萬元。
法官提醒,建房應選擇有施工資質和經驗的建設、施工單位簽訂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同時應定期跟進施工過程,發(fā)現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應及時與施工方溝通,保留相關證據,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