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yè)美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昂比质沁@首詩的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傳世名作獨有的藝術特色。
從詩人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推測其創(chuàng)作時間大概在冬季,而且是數九寒天。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進入“四九”之后,北方部分地區(qū)氣溫波動較大,而南方大部仍將維持偏暖態(tài)勢。但是隨后冷空氣明顯加強,中東部大部地區(qū)的氣溫都將下滑,是全年最冷的時間之一,陽虛、血虛人群這個時候最怕冷。養(yǎng)生專家提醒廣大讀者朋友,即使藥膳驅寒也要對證,陽虛、血虛人群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湯品驅寒取暖。
1.陽虛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湯:不少讀者都認為怕冷就是陽虛,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如何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陽虛呢?中醫(yī)學認為“陽虛則外寒”,人陽氣不足時,不能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會出現怕冷的現象。一般陽虛的人有怕冷、手腳冰涼、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癥狀。根據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不同,表現的癥狀各不同。比如心陽虛,除了通常陽虛都會有的癥狀外,還有心悸、心慌、憋悶、心前區(qū)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易悲傷等表現;肝陽虛,可出現頭暈目眩,兩側肋下不適,乳房脹痛,易驚恐或情緒抑郁等表現;脾陽虛,可出現食欲不佳,惡心、打嗝、噯氣、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癥狀;腎陽虛,有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不暢、陽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現;肺陽虛,通常表現出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音低且少言等癥狀。
但是無論哪種陽虛,怕冷、手腳冰涼是陽虛者的最主要表現。如果陽虛怕冷的癥狀不是很嚴重,不妨嘗試食療驅寒,如果癥狀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一些偏溫補的膏方進行調理。
推薦食療方:干姜肉桂羊肉湯。原料:羊肉(瘦)150 克,干姜30 克,肉桂15 克,鹽1 克,大蔥3克,花椒粉1 克。做法:羊肉切塊,與干姜、肉桂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粉,即可。
2.血虛怕冷喝雞絲阿膠湯:很多女性讀者朋友怕冷多是由于血虛,為什么這么說呢?醫(yī)生介紹說,經、帶、胎、產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經期勞累、月經量過多、生產時出血過多等等都會導致血虛。女性血虛有寒者,一般都表現為面色萎黃或蒼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癥狀。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不妨試試雞絲阿膠湯。如果血虛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中醫(yī)師開具的補氣血的膏方進行調理。
推薦食療方:雞絲阿膠湯。原料:雞胸脯肉100 克,阿膠80克,姜10 克,鹽2 克。做法:雞胸脯肉洗凈,切成雞絲;阿膠浸透發(fā)開,洗凈切塊;生姜洗凈,去皮切片;雞肉絲、阿膠、姜片同放燉盅內,蓋上盅蓋,隔水燉1 小時,取出,加入精鹽調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