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杰
(中鐵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 710000)
消毒是確保飲用水安全的關鍵步驟。國內最為常用的一種自來水消毒方式便是自來水加氯,這是因為此技術成本低廉,使用起來操作便利,而且能夠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同時,加氯消毒法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因此,很多自來水廠都把加氯消毒法作為首選消毒方案。
目前,我國自來水氯消毒工藝中主要使用的消毒劑類型有液氯、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鈉。在傳統(tǒng)的飲用水消毒工藝中,液氯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消毒劑,包含多方面的優(yōu)點,如消毒效果優(yōu)秀、經(jīng)濟效益高、使用起來較為便利,因此在各地廣泛應用。然而,液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其具有劇烈的刺激作用,會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還具有腐蝕性,也對設備和管道造成損壞。液氯屬于第二類危險化學品,具有劇毒性,需要特殊的儲存和處理措施,以防止事故發(fā)生。另外,液氯的溶解度較低,因此在消毒過程中需要過量投加。這樣一來,當液氯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時,會生成致癌的三鹵代物,給人體健康帶來潛在風險。二氧化氯本身有著較強的氧化性能,消毒期間形成的有機鹵化物比較少,而且消毒效果穩(wěn)定可靠,余氯較為持久,所以也成為眾多自來水廠的消毒選擇。不過此種消毒劑有明顯的安全風險,二氧化氯易爆,在對其進行生產(chǎn)制備時,需要使用氯酸鈉與鹽酸,這兩種材料都有較強的氧化性與腐蝕性,使用二氧化氯作為自來水消毒劑,不論是生產(chǎn)、運輸還是儲存方面都有較高的安全風險,導致生產(chǎn)管理難度較大。次氯酸鈉具有與液氯、二氧化氯相當?shù)南拘Ч?,但其制取時所需用到的材料只有食鹽,采購、儲運都比較安全便利,而且腐蝕性較弱,在其制取現(xiàn)場,有效氯含量僅為0.8%左右,原材料濃度較低不會對操作人員帶來安全威脅,也不容易發(fā)生分解,用于消毒之后,自來水中殘余的副產(chǎn)物較少。由于次氯酸鈉的安全性較高,用其進行水處理已經(jīng)成為當前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且漸漸替代了液氯的位置。
銀川市某自來水廠過去采用的是液氯消毒工藝,每日儲存和使用量較大,如果出現(xiàn)泄露問題,不僅會對當?shù)丨h(huán)境帶來污染,也會讓水廠面臨嚴重的經(jīng)濟、市場聲譽的損失,因此,需要承受嚴峻的管理壓力與經(jīng)營風險。尋找液氯消毒的替代產(chǎn)品,從根源上解決液氯使用造成的安全風險極為必要??紤]到次氯酸鈉消毒效果較佳,而且使用安全性更高,該水廠進行了次氯酸鈉消毒工藝的改造。
液態(tài)氯是一種呈黃綠色的液體,具有極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氯元素表現(xiàn)出極高的活性,可與絕大多數(shù)元素或化合物發(fā)生化學反應。氯氣易在水中散失,難以達到所需的存留標準。雖然液態(tài)氯本身并不會燃燒,但它具有助燃性,能夠促進易燃物質在其周圍的燃燒。此外,大多數(shù)易燃物質能夠在氯氣中燃燒,易燃氣體或蒸汽也能與氯氣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氯氣的擴散會對環(huán)境構成毒害作用,因其高活性,游離氯易于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氯氣具有刺激性,會對眼睛和呼吸系統(tǒng)粘膜產(chǎn)生刺激作用。直接接觸氯氣可能引發(fā)神經(jīng)興奮,甚至導致反射性心跳驟停[1]。氯氣泄露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可能導致急性中毒。中毒程度分為輕、中和重三個級別,其影響從粘膜刺激開始,引起眼紅、流淚和咳嗽等癥狀。在中度中毒情況下,病人可能出現(xiàn)支氣管(肺)炎的癥狀,伴隨著胸悶、頭痛、惡心及嚴重的干咳、呼吸加快和脈搏加速等。而在重度中毒情況下,病人可能發(fā)生肺水腫,嚴重時甚至會昏迷、休克[2]。此外,氯氣泄露還可能引起喉頭痙攣與水腫,導致窒息。更嚴重的情況下,氯氣泄露還可能引發(fā)反射性呼吸抑制,使呼吸停止導致死亡。此外,長時間接觸低濃度氯氣也可能造成慢性中毒[3]。
與氯氣泄露相比,次氯酸鈉是一種強力滅菌和消滅病毒藥劑,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其被廣泛認可為高效且安全的消毒劑,并且與水有較好的親和性,可以在任意比例下與水混溶。相比于其他藥劑,次氯酸鈉安全性更強。此外,次氯酸鈉投加準確、操作便利,且易于存放。最重要的是,次氯酸鈉的消毒效果被公認與氯氣相當。次氯酸鈉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無毒害,而且不存在跑氣泄漏等安全隱患,這進一步增加了其應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4]。
銀川市某自來水廠是一家以黃河水為水源的水廠,為當?shù)鼐用衩刻焯峁?0萬立方米的供水量。為了確保水質的安全和衛(wèi)生,該水廠采用了一系列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并引入了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深度處理工藝。在過去,該水廠采用了電解鹽消毒工藝來進行水處理。這種工藝通過電解設備將氯化鈉分解成氫氣和氯氣,并將其投加到水體中,以達到消毒的目的。然而,在不斷追求更高安全性的背景下,該水廠進行了改造,將消毒工藝轉變?yōu)榇温人徕c消毒。在變更后的工藝中,自來水廠使用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次氯酸鈉作為消毒劑,直接將其投放至水體內[5]。為了確保消毒效果,投加點包括了前投加、主投加和補投加,以適應不同階段對水質的處理需求。此次改造不僅有效保證了水質的安全性,還帶來了一系列顯著的好處。首先,撤銷了原先必要的漏氯吸收系統(tǒng)與搶險班組、堿液池等,顯著降低了維護工作量。其次,通過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工藝,消除了氯氣和氫氣泄漏的隱患,提高了處理過程的安全性。
①根據(jù)《GB 19106—2013次氯酸鈉》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有效氯的檢測。
②對于消毒處理后水體中殘余氯、氨氮、亞硝酸鹽氮及需要消耗的氧量、水體中的菌落數(shù)量,依照《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中的有關要求予以檢測。
③實驗過程中的酸堿值應用雷磁PHB-4便攜式pH計進行檢測。
①次氯酸鈉衰減性分析
于2023年的2月、7月對此水廠用于消毒的次氯酸鈉加以取樣,并檢測有效氯,根據(jù)檢測結果繪制出相應的衰減曲線見圖1。
圖1 有效氯衰減曲線
分析圖1可以了解到,次氯酸鈉有效氯在高溫環(huán)境下衰減速度更快。由于有效氯比例直接決定了水廠中消毒劑的投加量,在為期一周的衰減期中,高溫與低溫條件下的最高衰減率分別達到7.9%與2.7%,相較于廠商配送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次氯酸鈉,衰減程度不太明顯,尚具有可控性,此水廠選擇每周購置1~2次氯酸鈉,可以充分控制有效氯含量降低而對自來水生產(chǎn)質量帶來的影響。
②次氯酸鈉投加實驗分析
表1 次氯酸鈉投加實驗
用燒杯實驗模擬自來水生產(chǎn)流程中添加次氯酸鈉的操作,經(jīng)過取砂、炭濾以后,對水混合水樣模擬投加位置的水樣,按照不同梯度依次投入次氯酸鈉,且在每次投加以后都對水樣勻速攪拌半分鐘,再進行余氯和酸堿值的測定,測量結果,見表1。
表2 出廠水水質對比
表3 藥耗電耗對比
分析表1中數(shù)據(jù)可以了解到,伴隨次氯酸鈉添加量的增多,實驗水樣中的余氯、酸堿值都會同步提高,其中,余氯量在0.73~1.19mg/L,酸堿值增量則在0.59~1.6之間。由此可見,次氯酸鈉的使用可以對水體中的余氯含量進行調節(jié),同時由于次氯酸鈉在水解期間形成了氫氧根離子,不僅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還能實現(xiàn)對水體酸堿值的適當調節(jié)。
盡管使用次氯酸鈉作為消毒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水體的酸堿值,然而,因為此水廠進水酸堿值偏低,處于6.91~7.05之間,同時,砂濾池、炭濾池出水酸堿值也比較低。經(jīng)測量得知水廠2023年砂濾后水的酸堿均值在7.4~7.9之間,炭濾后水酸堿均值是7.8,由此可見次氯酸鈉在調節(jié)水體酸堿值方面作用突出,滿足此水廠出水酸堿值7~8.5的要求,還能有效緩解供水管道的腐蝕問題。
③運行情況分析
A.出廠水質量分析
基于水廠化驗室每日化驗結果,分析改用次氯酸鈉進行自來水消毒前后的出廠水水質指標(具體見表2)可知,兩種消毒工藝對于水質的影響區(qū)別不大,各水質指標都符合《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要求。而且,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后,水中氯味降低,口感更佳。
B.藥耗電耗分析
基于水廠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分析其消毒工藝改造前后的藥耗與電耗(具體見表3)。根據(jù)表3信息可知,為了滿足水廠的內部控制要求,將出水余氯與酸堿值分別控制在0.4~0.6mg/L與7.5~8,次氯酸鈉消毒劑用量相較于液氯而言更低,而且兩種消毒工藝下的電耗總量較為接近。
次氯酸鈉消毒工藝相較于液氯消毒而言效果接近,而且前者可減少消毒副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獲得更佳的水質。次氯酸鈉揮發(fā)性低、腐蝕性弱,不論是采購還是轉運、存儲都比較便利,用其對飲用水消毒,可使水廠消毒系統(tǒng)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因此,需要更換安全性高、易操作的次氯酸鈉溶液投加系統(tǒng)作為新的消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