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在長沙讀書的這五年來,也算是離家最遠的一段時光。雖然新化老家離長沙現(xiàn)實距離并不遙遠,可在心理感觸中,自己已是一個離鄉(xiāng)的求學者。無論在本科還是現(xiàn)在讀研的生活中,每一周我都會打電話給奶奶,可每一次我最大的感觸便是奶奶口中的老爸,都是摳門小氣的小兒子形象。之前的自己便也只是聽一聽,從沒想過會去思考老爸所走過的人生。
老爸雖然年已四十六了,二十二歲結(jié)婚之后,有了唯一的女兒。在這頭五年的結(jié)婚生活中,他似乎過得很憋屈。一是能力所限,賺不到多少財富,二是性格的懦弱,在強勢的另一半襯托下,在家里似乎沒有決策權(quán)。最后的結(jié)局,意料之中地走向了分散,我成了單親的孩子。自那以后,我和老爸跟著爺爺奶奶一同居住,一直到現(xiàn)在。
在鄉(xiāng)下,老人跟著自己的子女居住,是出于孝道;我實在想不到我們跟著爺爺奶奶住,是出于什么,既不像是索取,也不像是為了照顧。但是二〇二一年過年前的一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老爸“理所當然”的一面。老爸的假牙有一顆脫落了,那一口牙齒只有八分之一是他自己的牙齒了,其余都是假的,為了這口假牙也是折騰了好幾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七十多的奶奶依舊不放心他能找到合適的牙醫(yī),他自己也要我陪同,無奈之下,我只好奉命出行。到了牙科診所,我?guī)退麥贤ㄑa那顆脫落的假牙,要和這口假牙的材質(zhì)保持一致就好。牙醫(yī)的家人是和我爺爺奶奶一輩的人,對我爺爺熟悉,連之前的舊事都能說道一二。那位老人家問:“你奶奶現(xiàn)在是隨著你們一起住,還是你們隨著她一起住?”這個問題老爸立即回應是前者,但是在心底,我的回答一定是后者。為了讓老爸顯得有底氣,我也只是在回家的路上,和他探討了這兩者之間到底意味著什么。
我想自己一直是從孩童的視角去看待,自己隨著奶奶生活幾近二十年之久,這種依賴感也會隨著成長而顯得愈發(fā)重要。老爸認為是奶奶隨著他居住,是奶奶漸漸依賴他,這是我們倆分歧之所在。即使自己回家敘述了一番,奶奶也笑而不答,這樣的問題似乎永沒有答案,也無法從誰的視角去言說。
春節(jié)期間熱播的《人世間》主人公周秉昆這個小兒子的角色,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家,于爺爺奶奶的子女而言,這個電視劇的人物角色與自己家相差無幾。周秉義身為市長,卻未能給自己的父母、弟弟妹妹帶來多大的溫暖。周蓉這位大學教授,自己的小家都顧不上,更何況有老父老母的周家。只有周秉昆,雖然最平凡最普通,卻是周父周母心中最憨厚的“老疙瘩”。這樣的稱呼,足以顯得溫情脈脈。
大伯雖在鄉(xiāng)下居住,可堂哥早已結(jié)婚生子,他也成了爺爺,所有的重心自然不會在爺爺奶奶這邊了。自從二〇一五年爺爺去世后,顯得愈發(fā)如此。在今年清明前一個月,他已是重病之軀,在市醫(yī)院檢查出尿毒癥的晚期。姑姑從二〇一二年起全家遠赴浙江打工,在沿海的海鹽縣買房定居,長年累月見不到人影。似乎每一個人都有著各自難以盡孝的理由,奶奶能指望的只有老爸這個“摳門小氣”的小兒子。奶奶吐槽這個兒子的事情,不勝枚舉,我挑幾件極其讓她情緒激動的事來記敘。
家里換成飲水機和礦泉水是我的提議,當時是考慮到冬天用火爐燒水不方便。我當機立斷去買回了飲水機,從大伯那里拿到了送水的名片,方便自己之后打電話聯(lián)系。當時自以為聰明的機智之舉,卻沒想到給奶奶帶來諸多不便。家中用水頻率大致是三天一桶,一周兩桶。重量達三十四斤的一桶,奶奶是換不上去的,我不在家時每次只能等老爸來換,這算是奶奶不滿的一個因素。奶奶喝水的小杯子其實是多年之前買的小瓷杯,即使裝滿也不過五十毫升,但奶奶總覺得留點在杯底為宜,之前形成了習慣。可老爸眼里容不得瑕疵,硬是要把那點“礙眼”的杯底水倒掉,漸漸形成了一個習慣之舉。有時被奶奶當場抓獲,他也百口莫辯,這是第二個不滿。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水費,每送一次水大致是八元一桶,兩桶的話大概是十六元。奶奶總覺得每次都是她掏錢,而老爸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水牛一般喝水,實在憤意難平。
老爸第一次去縣城里做假牙時,正值二〇一八年五一假,應該是他人生中難得出遠門,大約有三十公里路。那時的我十九歲,讀大一下學期,而我老爸四十二歲??晌覀z在路上,角色反而顛倒了,我反復叮囑他補牙要磨掉壞牙,補了后好幾個小時不能吃喝,弄得自己嘮嘮叨叨說了好幾遍,他卻沒什么回應。他只問我:“現(xiàn)在買個冰棒還來得及吃完吧?”我說:“應該可以?!币馔獾氖?,在十五分鐘的步行路上,他讓我接連買了兩次冰棒,似乎還“樂此不?!?。不過我也知道,他一向喜歡冰棒,綠豆紅豆都喜歡,早晨如果在外買包子的話,只買糖包。每一回我付錢,他都感慨:“之前的包子又大又便宜,一塊錢可以買兩個呢,現(xiàn)在這么小,還要一塊錢一個,他們這些人真會賺錢!”
可他不會去想,那些賣包子的商販在風吹日曬中,能從他手中幾塊錢的包子里賺取幾個錢。
老爸的小金庫比我多出了好幾倍,但是我倆一起出門的時候,通常是我買單。一起去藥店時,前臺問我倆誰買單,他毫不猶豫地說:“她買單!”他的胃藥價格是我中藥的三倍之多,我付了近三百塊錢。細想那一天,他本來沒想著來買藥的,估計身上的錢都不足一百塊,如果真要他買單,估計他也確實尷尬。細細一想,我自己也樂意,能在他面前買單顯得我比他富有。我私底下和奶奶講,我沒錢時還可以向他軟磨硬泡,還是可以拿到點生活費的,平時不用顧慮沒錢的時候。
歷數(shù)了老爸不買單、一毛不拔的許多細節(jié),他基本上只要是一百塊的面額都要存柜子里,只用零錢的部分,之前的我實在難以理解為何如此摳門。即將二十三歲的我,在之前不理解的狀態(tài)中也試著去理解,了解他的苦,體會他的悲。
離異之后的這么多年,他從未再娶,這是自己最感謝他的地方。二十八歲的他,面對的是下有幼女要養(yǎng),上有老父老母需要照顧。他犧牲了許多才造就了現(xiàn)在的我,就像許多鄰居所說,如果他有兩個小孩,我還有弟弟或妹妹,我可能讀完本科就已是學業(yè)的盡頭,遑論三年讀研的種種開支了。他在我大四保研時,說了一句:“還有三年,怕還是要十來萬呢?!蔽抑浪坏貌蝗ハ雽W費、生活費這樣現(xiàn)實的問題,他不會只沉浸在女兒保研的喜悅中,我其實也從未聽到或者側(cè)面看到他對我讀研的喜悅情緒。我都不知道這三年,于他到底是喜還是悲。但是研一寒假,奶奶的一番話無意間讓自己釋然了,“如果你沒去讀這三年的研究生,你之后肯定會埋怨你爸不送你讀書;至少去讀了這三年,你就沒有理由去埋怨他了,你自己也不后悔!”最了解我的人,還是我最親最敬的奶奶。一語驚醒夢中人。
爺爺生前托朋友介紹老爸去磚廠做工,按個數(shù)記工錢,那時的自己還是小學生,懵懵懂懂中看得懂他的計數(shù),雖然他的字跡真的沒有什么美觀工整可言。有時他一天只有三十五塊到七十塊,我不知道他當時是以怎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份工作的,還每天自己帶著中飯去。我無法揣測他那時的辛酸與艱苦。后來磚廠倒閉了,他自然失業(yè)了,失去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在鄉(xiāng)下,最不具備穩(wěn)定性的一份差事就是打零工,他也不得不走上這一條路。大概有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他確實很落魄,我們?nèi)叶荚趹n慮上大學該怎么辦。我那時已是高中生了,這其實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稱不上是“遠慮”。雖然學校有獎、助學金,每一學期我憑借著幾分運氣和實力拿到了三千元的獎學金和兩千元的助學金,從高一到高三,一如既往,讓所有的高中同學很羨慕??墒撬麄兌疾恢牢覍ψ约杭沂怯卸嗝瓷畹膽n慮,每一學期的補課費加學費就已是四千多了,如果自己不盡力去爭取,老爸肩上的經(jīng)濟壓力會更加沉重。我知道那是自己唯一能幫助他的地方,就是自立自強。一直到現(xiàn)在,無論讀本科還是讀研究生,自己都會把握機會去校外兼職賺取生活費,這一份自立的精神,之所以能堅持,大部分還是緣于他。經(jīng)受過窮苦拮據(jù)的人,估計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忘記,也會更加珍惜和懂得此時此刻的美好與幸福。
二〇一七年我高考升學,最后錄取的是湖南師范大學,211工程大學。算不上大喜,但至少在我們老劉家是第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大學生了。當時最迫切的是老爸需要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爺爺去世后,在這個家里最具權(quán)威的是奶奶,按她的話來講,是自己“豁出老臉求村里的人”,一位煤礦礦長眷顧老爸還有一個大學生女兒,讓他有了一份輕松簡單但工資不高的工作,每月大致只有三千左右的收入。但全家都很高興,至少穩(wěn)定也還足以貼補家用了。
對于我們?nèi)襾碚f,二〇一七年的暑假是一個極其驚喜的假期。七月,老爸穩(wěn)定了工作,八月,我拿到十八歲人生中巨額的獎、助學金,縣政府、縣教育局、企業(yè)單位、鄉(xiāng)鎮(zhèn)政府大大小小的獎勵加起來有三萬的總額,基本上是我大學前三年的學費了。加之自己本就讀的是師范專業(yè),學費算不上貴。全家在這升學之際,都感到如釋重負。我也很感激,生活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自己以及全家的溫暖,也感謝自己與幸運相逢,彌足珍貴!
老爸或許真的開始老了。小學時候的我,覺得他看起來很壯實,現(xiàn)在的我,覺得他其實很瘦弱,眼窩都開始漸漸凹陷下去。對比他二十多歲的身份證和四十多歲的身份證,一目了然,之前的他也是一個年輕小伙,而現(xiàn)在成了中年“老爸”。或許他在我“老爸”的這個稱呼中,承擔了太多,漸漸老去。
我了解他的苦,體會他的悲,可我領悟不到他的喜與樂。或許這也是單親家庭中最真實的隔閡所在。我對他的關心,為了不顯刻意,要表現(xiàn)得很漠視,嘲笑得沒心沒肺,他對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即使很關心、很牽掛,可他也總是小心翼翼的,怕打擾了我學習,怕惹我不高興??赡苷绫睄u在《給父親》中所寫的:“我從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遠是你的背影……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成為父親?!?/p>
父女之間,相互牽掛,相互理解,可能是一生的謎題。我看到的是他的漸漸衰老,他看到的是我的漸漸成熟。本就兩個不同的軌道與視線,可能也有消失的那一天,但至少在此時此刻所有的生活中,我愿意去熱愛整個生活,去擁抱整個生活。
老爸每一次送我上集云嶺的時候,我都覺得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比之前好了許多,至少他已有穩(wěn)固的工作??墒俏业男睦?,無論何時回憶起初高中時所經(jīng)歷的辛酸,總帶有很深的感慨。不只是年華逝去、我已長大的感慨,更多的是對家人辛勞、執(zhí)著、堅定的佩服與憐惜?;蛟S在自己的心中,老爸早已不用這樣“摳門小氣”下去,可是在他的心中,這樣的方式成了他的習慣,也是眾人認可他的樣子。奶奶即使多次抱怨他的“摳門小氣”,但內(nèi)心還是對他憨厚老實的性格放心。他們相處了四十六年,相互之間的了解自然勝于常人。
在二十三年有限的人生歷程里,我看到了許多景象,參透了許多人情。有喜有悲的同時,明白海德格爾所說的:如果只想回避痛苦,又怎能希望快樂之流把我們圍繞?最不抱希望的時刻,痛苦常是意外的寬慰。
四季循環(huán),周而復始。年華漸漸逝去的家人,他們陪伴自己的溫情卻是四季永恒般的持久、四季如初般的溫暖。在瑣碎平凡的人世間,同居于屋檐之下,我們一路朝陽,訴說著各自人生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