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勛,張士軍,張 騰,高新宇,張譯勻,劉彥豐
(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
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對微觀事物的探索逐漸深入,在納米技術[1]、精密加工技術[2]等領域,對精密定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
壓電陶瓷驅動器[3]是一種微位移驅動器件,其位移運動精度高,具有線性度好、無機械摩擦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微納米柔性鉸鏈定位平臺領域,但其驅動位移非常微小,需要通過位移放大機構實現(xiàn)較大的運動行程。目前,主要通過柔性位移放大機構來實現(xiàn)壓電陶瓷的位移放大工作,相比傳統(tǒng)的機械傳動鏈接,柔性鉸鏈具有免裝配、無間隙和無摩擦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精密定位技術中[4-5]。
迄今為止,柔性微位移平臺的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包含如何擴大運動行程、如何提高運動精度,但現(xiàn)有的柔性鉸鏈微位移平臺,提高了運動行程,就會降低運動精度,難以同時滿足使用要求?;诖耍疚脑O計了一種由壓電陶瓷驅動的平面三自由度柔性鉸鏈微位移定位平臺,該新型精密定位工作臺可以同時具有大運動行程、高運動精度的特點,彌補了現(xiàn)階段微位移定位平臺的不足。
相對于杠桿放大機構[6]而言,橋式放大機構[7]的放大比只與夾角θ有關,可以在獲得較大的放大比的同時不占用較多的結構空間。將橋式放大機構和杠桿放大機構組合成為差動式運放結構[8],從而只需要一個壓電陶瓷的位移輸入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放大比。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一種采用壓電陶瓷驅動的柔性并聯(lián)機構定位平臺,其柔性微位移放大機構是由2個橋式放大機構和1個杠桿放大機構所組成的差動式放大機構。
平面三自由度納米定位平臺的整體結構、平面結構分別如圖1,2所示。
圖1 平面三自由度納米定位平臺的整體結構
該定位平臺分為上下兩層,由螺栓鏈接,每層結構分布一樣,主要由固定平臺、三自由度運動平臺、3個柔性微位移放大機構組成。上、下層平臺的微位移放大機構不同之處在于傳動鏈的傳動剛度不同。6個壓電陶瓷分別放置在圖2所示的壓電陶瓷放置位置,驅動與之相連接的狹長平動部件。
圖2 平面三自由度納米定位平臺的平面結構
圖3為微位移放大機構結構圖。圖中構件2、構件3和構件6之間的柔性鉸鏈可視為復合鉸鏈,構件4、構件5和構件7之間的柔性鉸鏈也可視為復合鉸鏈,構件8與構件9加上其上下兩端的直圓型柔性鉸鏈可視為水平移動副,所以微位移放大機構的機構簡圖如圖4所示。
圖3 微位移放大機構結構圖
圖4 微位移放大機構的機構簡圖
設構件個數(shù)為n,運動副個數(shù)為p。由圖4可知,共有7個構件(構件1為原動件)、10個運動副(復合鉸鏈2個),其中移動副1個,轉動副9個,則整體自由度F為[9]
F=3n-2p=3×7-2×10=1
(1)
1.1.1橋式放大機構位姿分析
橋式放大機構的運動簡圖如圖5所示,固定坐標系為oxy,θ1為桿ab與x軸的夾角,θ2為桿bc與x軸的夾角,設壓電陶瓷驅動器的輸出位移為ρ,由位移放大機構放大后在點b的輸出位移為d,dx和dy分別為d沿x,y軸的分量。
圖5 橋式放大機構的運動簡圖
該橋式放大機構是對稱結構,設桿ab、桿bc長度分別為lab和lbc,有l(wèi)ab=lbc,θ1=θ2,由橋式機構位移放大原理可得:
(2)
(3)
(4)
(5)
1.1.2杠桿放大機構位姿分析
杠桿放大機構的運動簡圖如圖6所示,由橋式放大機構可得點b和點f的位移,點b和點f作為杠桿放大機構的輸入端,可視為在兩點處分別加了一個移動副,固定坐標系為o′x′y′,θ3為桿bd與x軸的夾角,θ4為桿dh與x軸的夾角,點b和點f的輸入位移為d和d′。點h的輸出位移為n,nx和ny分別為n沿x,y軸的分量。
圖6 杠桿放大機構的運動簡圖
由杠桿機構位移放大原理可得:
(6)
(7)
1.1.3微位移放大機構放大比
由勾股定理得微位移放大機構放大比k為:
(8)
3-PRR柔順并聯(lián)平臺機構運動簡圖如圖7所示。點hi作為杠桿放大機構的輸出端,可視為在點hi處加了一個移動副,i=1,2,3。
圖7 3-PRR柔順并聯(lián)平臺機構運動簡圖
由圖7(a)可知,共有7個構件(構件1為原動件)、9個運動副,其中移動副3個,轉動副6個,則整體自由度F為
F=3n-2p=3×7-2×9=3
(9)
即平面三自由度柔順并聯(lián)機構共有3個自由度,分別為沿x和y軸的平動以及繞z軸的旋轉。
圖7(b)中,oxy為靜坐標系,靜坐標系原點o位于整個平臺的中心處;px′y′為固定于動平臺中心的動坐標系;末端移動平臺的輸出位移u=[xp,yp,φ],xp為平臺沿x軸的位移,yp為平臺沿y軸的位移,φ為動平臺繞z軸的轉動角。點hi為位移輸入端,各點輸入位移n=[n1,n2,n3],n1,n2,n3為3個微位移放大機構對3-PRR柔順并聯(lián)平臺機構的輸入量。αi為ni與x軸的夾角;βi為x軸與剛性連桿hiji的夾角,i=1,2,3。
由3-PRR柔順并聯(lián)機構閉鏈約束可得約束方程[10]:
loh+lhj=lop+lpj
(10)
(11)
(12)
式(11)、(12)消去βi可得到方程:
(13)
將ni的值域代入公式(13),可解得xp,yp,φ的值域,如圖8所示。
圖8 3-PRR并聯(lián)平臺行程圖
由圖8可得:在φ=0.032 675°時,x軸的行程為-0.030 1~0.030 1 mm,y軸的行程為-0.032 8~0.032 8 mm;在xp=0、yp=0時,φ范圍為0~0.065 34°。
對柔順并聯(lián)平臺進行有限元分析,選用的壓電陶瓷型號為Pst150/5/7 vs10,其行程為0~0.01 mm。
在三維建模軟件中建立微位移平臺模型,并將其導入有限元仿真軟件中。定位平臺材料選擇65錳彈簧鋼,其密度為7.81 g/cm3,楊氏彈性模量為2.1×1011Pa,泊松比為0.288。對微位移定位平臺施加約束,具體仿真結果如下:當上、下層的3個壓電陶瓷分別從(0.010 0,0.002 5,0.002 5)到(0,0.007 5,0.007 5)輸出位移時,平臺沿x軸方向移動,行程為0.053 9 mm,結果如圖9(a)所示。
圖9 定位平臺仿真圖
當上、下層的3個壓電陶瓷分別從(0,0.002 5,0.007 5)到(0,0.007 5,0.002 5)輸出位移時,平臺沿y軸方向移動,行程為0.062 3 mm,結果如圖9(b)所示。
當上、下層的3個壓電陶瓷分別從(0,0,0)到(0.01,0.01,0.01)輸出位移時,平臺中心沿z軸轉動,結果如圖9(c)所示。
因為有限元分析軟件無法直接表示出仿真結果的轉動位移,所以通過標記處兩點的位移變化,推導出φ大?。?/p>
(14)
式中:l為p點到探測點的距離;Δl為探測點的位移。
仿真結果相對于理論計算結果在x方向的最大相對誤差為10.47%,在y方向的最大相對誤差為5.03%,φ的最大誤差為9.86%。由此可知,誤差均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驗證了運動學模型理論分析的合理性,為差動式微位移柔性放大機構的設計奠定了基礎。
使用螺栓將兩個定位平臺鏈接在一起,兩個定位平臺的不同之處在于構件7的截面高度不同,h下=kh上,其中h上,h下分別為上、下層平臺構件7的截面高度;k為常數(shù),大于1。
當進行粗定位時,需要同步驅動上下兩層定位平臺的壓電陶瓷;當進行精定位時,單獨驅動上層平臺的壓電陶瓷,下層平臺的壓電陶瓷保持不動,利用上下兩個平臺的傳動鏈的剛度差,可產(chǎn)生更精密的微位移。
因為構件7為細長桿,其他構件在形變方向上的剛度遠大于構件7,所以上下兩層傳動鏈的剛度差主要受構件7的影響。
構件7可視為梁結構,其抗彎剛度為EI,E為上下平臺材料的彈性模量,I為截面慣矩。
(15)
式中:b為構件7的截面寬度;h為構件7的截面高度。
則上下平臺構件7的抗彎剛度分別為:
(16)
(17)
當同步驅動上下兩層定位平臺的壓電陶瓷時,其末端移動平臺的輸出位移為u1。如果只單獨驅動上層定位平臺的壓電陶瓷,下層平臺壓電陶瓷保持不變,根據(jù)兩個放大機構傳動鏈的剛度比可算出末端移動平臺的輸出位移u2為:
(18)
表1為粗定位平臺行程的理論計算和模型仿真結果。
表1 粗定位平臺行程的理論計算和模型仿真結果
表2為精定位平臺行程的理論計算和模型仿真結果。
表2 精定位平臺行程的理論計算和模型仿真結果
通過對比結果可知,兩者的理論計算和模型仿真結果偏差不大。
本文設計了一種三自由度微位移放大運動平臺,其基于壓電陶瓷驅動,可實現(xiàn)沿x和y軸的平動以及繞z軸旋轉。該平臺通過螺栓將上下兩個定位平臺鏈接在一起,同時驅動兩平臺可實現(xiàn)粗定位;利用上下兩層傳動鏈的剛度差,單獨驅動傳動剛度較小的上層平臺可實現(xiàn)精定位。該微位移定位平臺同時具有大行程和高精度兩個特點,彌補了現(xiàn)階段微位移定位平臺的不足。
通過偽剛體模型得到了機構運動簡圖,對其進行位移分析,得到了平臺的行程解,其中x軸行程為-30.1~30.1 μm,y軸行程為-32.8~32.8 μm,轉動角φ范圍為0~0.065 34°。將解析結果與仿真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誤差分別為10.56%,5.03%和9.86%,驗證了理論分析和仿真分析結果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