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美燕 領天英才(北京)企業(yè)顧問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7
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體尺寸最小為1m 的大體量混凝土,相較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其體積相對較大。在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十分廣泛,直接關系到道路橋梁工程的最終質量水平。裂縫一直是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痛點所在,需要厘清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類型和成因,進而探尋有效的解決之道。
溫度裂縫是由溫度變化引起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收縮或膨脹引起的。特別是在施工環(huán)節(jié),裂縫發(fā)生的概率相對較高。根據裂縫從深到淺的深度,可以分為三種: 貫穿裂縫、深層裂縫和表面裂縫(圖1)。大體積混凝土表面裂縫在外界溫度等條件下可以發(fā)展為深層裂縫,并進一步發(fā)展,最終形成裂縫。貫穿裂縫是最有害的,它切斷了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截面,同時也對整個橋梁的穩(wěn)定性產生了負面影響。
圖1 溫度裂縫示意圖
在路橋工程中,收縮裂縫非常常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塑性收縮。由于混凝土失水收縮、骨料沉降,混凝土沒有發(fā)生硬化問題,這種收縮屬于塑性收縮。在集料沉降階段,由于鋼筋塊的存在,在鋼筋方向附近容易產生塑性收縮裂縫。第二,縮水收縮??s水收縮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層水分逐漸蒸發(fā),濕度降低,混凝土體積不斷減小,但混凝土變硬,然后產生一系列變化,導致縮水收縮。第三,自生收縮。在混凝土硬化階段,水和混凝土產生水合,產生自發(fā)收縮,這與外部濕度無關。第四,碳化收縮。二氧化碳、水合物發(fā)生化學反應,使橋梁收縮變形。
對于道路和橋梁施工,當橋梁耐受力超過一定限度或頻繁荷載時,就會產生裂縫問題。荷載裂縫可分為次應力裂縫和直接應力裂縫。在路橋施工階段,橋梁結構可能會改變設計或施工過程,從而引起裂縫。在施工階段,施工設備和材料隨機堆放在橋梁上,使路橋超過最大應力承載能力,也會引起荷載裂縫。
由于地基承擔上部結構荷載,局部地基承載力不平衡,路橋工程完成后,各部分荷載的差異,使得結構不均勻,不均勻的沉降使得結構內部產生剪應力、拉應力,大于結構本身的剪應力和拉應力,裂縫出現在最脆弱的部位,并產生沉降裂縫。
橋面上的大體積混凝土是通過使用膠粘劑來穩(wěn)定的,而在固化期間,混凝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形。因此,由于混凝土用量的增大,很容易造成大體積的混凝土發(fā)生較大的變形。這和混凝土的性質和大體積的混凝土的強度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是整個道路結構的弱點。由于集料處存在孔隙,導致了結構的致密,特別是細集料粒的收縮。由于受外力影響,混凝土和集料在不同的受力條件下,其變形的收縮率不同,而二者之間的結合處十分脆弱,從而導致整體混凝土的力學性能下降。此外,由于水和混凝土比例的不同,造成了混凝土的強度和收縮率的差別。一般使用的是礦渣型硅混凝土,其收縮率高?;炷辽皾{的收縮性能和收縮程度受水量和性能的影響。比如:當體積的體積增大時,體積的收縮會增大。另外,混凝土在水化期會發(fā)熱,而且因為大容積混合的特性,會造成大量的熱集中在混凝土中,而且很難迅速散發(fā),造成了很大的溫度變化。
在大體積混凝土的建造中,由于外界溫度的變化,導致了澆注的溫度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當短期內的溫度下降非常小的時候,由于內外溫差的增大,溫度應力也會相應的升高,從而造成了變形,從而出現裂縫(見圖2)。在夏天高溫下,由于不能很好地將混凝土的內部熱量釋放出來,將會對結構的性能造成一定的不利作用。而且在養(yǎng)護的過程中,如果環(huán)境過于潮濕,會加速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fā),造成混凝土水化不徹底,造成混凝土的收縮和開裂,對混凝土抗?jié)B性有很大的影響。
圖2 不同混凝土用量混凝土溫升曲線
在結構設計中出現的裂縫往往可以通過相關的科學方法計算出來。其計算過程是首先通過對大型混凝土構件的應力系統(tǒng)進行求解,然后將其與實測的結果相綜合,從而確定除計算模式之外的其它應力。大型混凝土建筑在進行設計時,會產生與現場實際加載情況不同的情況。比如在室外氣溫較高的情況下,這種差別會更加顯著,從而導致拱橋拐彎處的鋼筋混凝土發(fā)生收縮和開裂。因此,在這種條件下,大體積的鋼筋混凝土也會發(fā)生一定的收縮和開裂,從而引起鋼筋的拉伸和溫度應力。在顯著地高于板層厚度的情況下,梁與板面之間的變形差異會很大,從而引起板內部的張應力,從而形成裂縫。此外,板坯混凝土因其表層面積的差異,導致其干燥收縮速率加快,從而使其發(fā)生變化,會出現大小不一的裂縫。
水化熱是引起混凝土溫度應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對原料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首先,建筑企業(yè)要注重原材料的品質,強化工程材料的質量檢驗,一經查實,不得在施工現場使用。必須保證混凝土,外加劑,水的使用。采用了粗、細骨料等原料,滿足了工程需要,為保證混凝土質量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其次,施工單位也應該選擇低熱、高凝的混凝土,例如熱硅酸鹽混凝土和低熱礦渣硅酸鹽混凝土。在生產粗集料時,宜選用持續(xù)級配,而細集料宜選用中砂。在滿足混凝土強度和塌落程度的前提下,必須增加外加劑和集料的用量,以減少用量。同時,要降低混凝土的開裂,必須在混凝土中增加混凝土的摻合比例,以達到工程的要求。同時,要減少砂率、水膠比、坍落度等因素,合理添加適量的粉煤灰,防止開裂。通過多次試驗,根據工程實際承載能力的需要,對混凝土的最優(yōu)配比進行試驗。
第一,減少澆注的降溫,其關鍵在于減少出料的溫度,減少了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增溫,減小了建筑的內外溫差。而在這些措施當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原料的低溫降下來。在炎熱的夏天,施工單位要在沙石堆場設置遮陽設施,以防止陽光照射,并采取噴灑式的冷卻方法。在晚上進行混凝土澆注的工作是最佳的。為了減小建筑內部和外部的溫差,在冬天應避免混凝土的低溫澆注。第二,采用分段分層澆注法,各層的厚度在30cm 以內,并進行致密性振動,以加速水化熱的消散,避免開裂。此外,二次振動還可以增強兩種不同的混凝土之間的結合強度,大大增強了其抗開裂性能。另外,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表層和中央的氣溫高于25℃,因此,在進行澆注和拆除模具后,必須采用碘鎢燈、定時噴水或儲存溫水等手段來增加混凝土表層和周圍環(huán)境的氣溫。也可以在預先埋設的管線中注入冷、熱的水,從而達到對建筑物的內部溫度進行調控。第三,要注意補水,尤其是在混凝土剛剛澆注完畢的固化期。此時水化率高,所以要采取噴灑噴霧等方法來改善濕度。適當的潤濕和養(yǎng)護可以延緩混凝土的氣化速率,從而達到充分水化的目的?;炷了纬闪思毿〉奈⒖?,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第四,做好檢測工作,做到大體積的混凝土內溫的實時監(jiān)測。在設置溫度點時,應盡可能地反映出大體積混凝土的實際情況,應設置在其底部、表面,測量點之間應間隔2.5-5m。在升溫期間,測量時間為2h 至4h,在降低時間為8h,同時還要進行外部環(huán)境的溫度測定。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記錄,并按照記錄的情況進行處理。另外,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應注意合理的施工進度,并在施工中適當地進行溫度的調控?;炷翝仓戤?8h,對混凝土的溫度狀況進行常規(guī)檢測,以保證混凝土的正常運行。
在對大體積混凝土變形開裂進行分析時,必須充分考慮剛度、應力、強度等因素的作用,認真調查現場的具體狀況。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橋面拐角上設置適當的筋,在此條件下,各向異性受力既可以限制結構的受力,又可以減弱結構的內部應力,這樣可以防止出現傾斜的邊縫。通過對墻體和平面進行科學的研究,使其布置得更加合理,避免因大體積的混凝土斷面突然發(fā)生拉伸而產生的張應力。另外,由于大體積混凝土之間的裂縫間隙與約束關系也很緊密,因此可以將其分割為若干個更小型的單元,從而減小了約束。采用上述措施,既可防止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又能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保證較好的工程效果。
第一,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如有需要可以預先埋入冷卻管道冷卻,或在混凝土表面上鋪設防水涂料。應強化對混凝土的隔熱養(yǎng)護,以降低其內部和外部的溫差。第二,在冬天,嚴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灌溉。第三,按施工規(guī)程進行混凝土的養(yǎng)護。在碾壓層平整后,要盡早用保水性塑料膜進行保護,裸露的表面要嚴格地包封,并保證膠片中有冷凝的水分。在臨近初凝階段,為了去除混凝土表層的微細裂紋,需要對箱梁類等板狀結構進行二次拉拔。第四,噴淋和養(yǎng)護期不宜小于7d,以噴水為佳,每次噴淋都要保證混凝土的濕度。如有需要,可以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噴霧,采用風葉來減小速度,或覆蓋混凝土表面以避免太陽輻射,從而降低地面的氣溫。如橋墩、立柱等垂直構件,采用土工織物將圓柱包覆,并將其包覆在塑料薄膜上,并在其內用噴嘴將噴嘴卷住,將管道末端與水槽相連,達到防水保養(yǎng)的目的。第五,盡量遲地拆除混凝土模具,在拆除模具后,混凝土表層的溫度不得低于15℃。第六,采用通水降溫。在橋梁施工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過澆注的方法來防止橋面混凝土結構開裂。通過對鋼筋混凝土開裂機制的分析,得出了用冷卻水管進行分層澆注的結論,既能防止出現漏水、堵水,又能監(jiān)測出灌漿管道是否漏水、通水是否通透等問題。另外,通過采用薄管輸送冷卻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混凝土的內部溫度,防止混凝土的內部產生過熱。因此,可以對橋梁的混凝土開裂進行有效地抑制和防止,使其整體的性能得到改善。
某工程采用C40 混凝土進行橋梁施工,橋梁為U 形平臺體,混凝土用量為881m3,屬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期間,混凝土應在基坑開挖后分層,高度為3.5m??紤]到施工期間局部地區(qū)早晚溫差較大,有必要防止溫度裂縫的產生。
4.2.1 配比設計
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采取了雙摻工藝,通過在水泥中添加超過30%的粉煤灰及外加劑來減少水泥的保溫溫度,從而延緩了水泥的水化溫度。在所述配方中,水泥用量為275kg,粉煤灰82kg,礦石渣量63kg,自然中的粗沙0.53m3,碎石0.83m3,水分0.19m3,外加劑381kg。在此基礎上,采用了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干燥劑,以達到8%以上的要求。為了降低砂的含沙量,保證了水泥砼的施工品質,選用大顆粒的集料取代了常規(guī)細度較低的集料,最大直徑達到40 mm。
4.2.2 冷卻管布置
在進行混凝土澆注之前,對其進行科學的計算,得出了其內、外部溫度的變化很可能超過極限,因此必須采用相應的控制方法來減緩其內部的水化熱上升速率。特別是,必須在工作臺上安裝好冷卻管道,管道的直徑為50mm,管道的厚度為2mm。在實際的管件裝配中,為了確保管子的牢固,必須采取焊接的方法對其進行定位。在臺身部位,一共三個冷卻器排布完畢,每一排都分別安裝了一個單獨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并利用閥門來進行水流的流量調節(jié)。采用鋼筋搭接、采用鋼絲繩進行鋼梁的搭接,可保證冷卻管道的安全,防止在澆注過程中出現部位的改變。在完成管線的鋪設后,必須進行分水測試,以確定是否有滲漏,確保管路沒有發(fā)生阻塞。
4.2.3 施工控制
在攪拌過程中,必須保持在60℃以內的混凝土進入槽內,保證給出充分的冷卻時間。在澆注上,采取水平分層,逐層至頂部的工藝,把短方向當作澆灌面,并強化了每層的厚度,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水化溫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水泥的冷卻速率,從而達到了收縮與開裂的目的。為了確??椢锞鶆蚨龋仨氃诨炷脸跄跋葷沧⑸弦淮位炷痢M瑫r,在澆注期間,混凝土的升溫也要盡可能地提高。在每一層的澆筑過程中,應采取二次振動技術,振動次數為2-3h,并將振動棒插入5-15 cm 處,以確保混凝土的內部和外部的致密性?;炷翝沧r,必須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進行嚴格的調控,宜在13~30℃范圍內,夏天時要適當添加少量的冰來降低攪拌的溫度。在工地上要做好彩色條幕遮蓋工作,避免直接暴露在太陽下。由于在本項目中已進行了大量的鋼筋集中布置,因此必須采用抽水式振動錘進行振動。在澆注完畢后,必須進行表層注漿,防止在鋼筋底部有較多的濕氣,從而防止上部混凝土發(fā)生微小裂紋。在初期和后期階段,為了防止混凝土的表面縮水,必須進行二次涂覆。
4.2.4 溫度監(jiān)測
通過對混凝土的溫度監(jiān)控,實現了對溫度控制器件的安裝,以及對橋墩部位的大氣氣溫的檢測。根據混凝土的內部部位,必須進行53 歐姆的銅熱計的安裝,并通過數碼顯示裝置精確地進行溫度的測定。在澆注完成后,采用溫度儀對混凝土的表面進行了檢測。在測區(qū)溫度控制單元的設置上,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將其分為三個部分:上、下段距離水泥面50mm 處測溫,對Φ10 鋼筋上、中、下部進行測溫。從測溫器上抽出連接點,將各個測量區(qū)域連接起來,可以對各個區(qū)域的氣溫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控。通過對溫度的監(jiān)控,發(fā)現當內溫升高太大時,可以向冷卻器中注入涼水,減少了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防止了溫度開裂。
4.2.5 養(yǎng)護管理
在拆除之前,由于大容積的預制模板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為了防止內部和外部的溫度相差太大,因此需要將溫度范圍限制在25℃以下。通過對實測數據的分析,發(fā)現當溫度相差較大時,也可采用土工織物進行表層施工,并在表層上鋪上塑料薄膜,澆注水泥養(yǎng)護;使水泥地面保持潮濕。在混凝土初期凝結后,可用冷卻器內的熱水來進行表面的蓄水,其厚度約為10 cm。在養(yǎng)護21d 后,必須確定混凝土的強度滿足規(guī)定。沒有滿足規(guī)定的,不得進行模具拆除,并應盡量避開上部結構的模板及支架,防止出現結構開裂。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作為道路橋梁施工中的常用材料,其一旦出現裂縫,不僅影響到道路橋梁工程的外在美觀性,嚴重情況下,還會危及橋梁工程結構。因此需要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類型和成因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才能更好的采取應對措施。文章分別從施工材料、溫度控制、結構設計和養(yǎng)護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優(yōu)化措施。同時結合工程實例,通過優(yōu)化材料配比設計,布置冷水管,強化施工過程控制,落實溫度監(jiān)測,有效消除結構溫度應力,實現了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