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編者按】第十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于2023年10月24~28日在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隆重舉辦,海峽兩岸校長、一線教師近兩千人現(xiàn)場參與了本次研討活動?;顒咏Y束后,參會教師紛紛撰寫自己的參會心得,本刊特選登語文、數(shù)學兩位教研員有關這場活動的綜述,以饗讀者。
2023年10月24日,霜降節(jié)氣,杪秋時分,第十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語文專場)在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拉開序幕。此次為期兩天的交流研討活動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和臺北教育大學主辦,圍繞當前語文教學熱點、難點,以“基于新課標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為主題展開研討。海峽兩岸的教育工作者們相聚一堂,論道語文,共同譜寫教育新篇章。
第一篇章:講座分享,理論啟示
華東師范大學高德勝教授、臺北教育大學許文獻教授、天津師范大學豐向日教授等三位專家,在活動中分享了專題講座。兩岸專家的理論指導豐富了教師們的教育認知,引發(fā)了教師們的教育思考。
一、重建教育記憶關系,提升記憶品質(zhì)
高德勝教授作《論學校教育對記憶的處置及其后果》主題講座。高教授從“不同的記憶,不同的意義;不同的記憶,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后果”等方面,引導教師們理解現(xiàn)代學校教育與記憶之間的關系。他指出:教育既要對抗遺忘,又要反思現(xiàn)實,需要對記憶進行培育,提升記憶的品質(zhì)。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應關注學生的經(jīng)歷和體驗,有效運用教育資源,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學校教育應該促進命題記憶與個人記憶的融合互通。高教授總結古老經(jīng)驗,并探索提升個人記憶品質(zhì)的新方法與思路,指出應建立教育與不同記憶之間新的平衡關系,提升學校教育質(zhì)量。高教授的講座啟示我們重建科學的記憶系統(tǒng),對語文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二、夯實字詞教學基礎,促進素養(yǎng)提升
許文獻教授作《語文素養(yǎng)建構——從字詞教學到寫作發(fā)展》主題講座。許教授分享了基于問題的研究經(jīng)驗,圍繞語文素養(yǎng)建構主題,從語文教育的任務與語文字詞作業(yè)的準則、形近字教學、習作與教學原則、語文作業(yè)指導要則等方面,為教師們闡釋了字詞教學的要領,彰顯了母語的魅力。許教授強調(diào)了作業(yè)指導的主要策略,即聯(lián)系學生已有認知、引導反思、檢索資料、關注認知沖突等,指出了漢字學習的三個層次:認讀、書寫、應用。許教授通過生活化的實例,強調(diào)語文輸出與應用的意義,體現(xiàn)了在語境中、實踐中運用的基本理念。
三、落實語文單元教學,促進深度學習
豐向日教授作《未來教育視域下的語文單元教學:爭論辨析與實踐審視》主題講座。豐教授以未來教育為視角,分析學生適應時代需求,進入多元發(fā)展及終身學習的社會所需的讀寫能力、高階思維、人格品質(zhì)等。他結合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落地,緊扣“教育范式的時代轉換、單元教學的歷史發(fā)展、單元教學的主要爭論、國際閱讀測驗的啟示、大單元教學困境突破”等幾個要點,審視大單元教學實施中的問題,探求如何將教學單元轉向?qū)W習單元。他從發(fā)展學生社會所需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語文單元的特點,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給教師們指明了方向。
第二篇章:教學示范,實踐引領
杭州師范大學王崧舟教授,福安市教師進修學校楊伏旺老師,臺灣新北市頂埔小學陳佳釧老師,臺灣輔仁大學師培中心兼任講師、臺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陳麗云,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王麗清老師,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陳淑端老師,深圳市福田區(qū)園嶺小學李祖文老師等兩岸專家、名師為大家?guī)砹似吖?jié)示范課。他們展示了不同學段、不同文體的教學風采,讓教師們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一、以解讀單元密碼為出發(fā)點:目標統(tǒng)領,讓學習方向得以明晰
陳先云老師指出:要堅持目標導向。各個單元以及各個項目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什么,學些什么,怎么學,需要教師們認真對待。兩岸專家、名師宏觀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讓教學有方向、有實效。
王崧舟教授執(zhí)教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示范課,讓教師們沉醉其中,意猶未盡。他圍繞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走近魯迅 致敬魯迅”的主題和“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語文要素,提煉出“通過提取資料中有價值的信息,有助于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的大概念,展示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理念下的單元教學范式。王教授的大概念提取和素養(yǎng)目標的確定,有利于學生真正形成素養(yǎng),具有深遠的意義。王教授整體把握教材的邏輯關系,教學設計有高度,教學引導有溫度,讓“通過對晚年魯迅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轉換等,形成魯迅先生就是‘第二種人的正確認識,進一步增強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愛戴之心”的核心目標得以有效達成。他堅守兒童為本的立場,引導學生走近魯迅,致敬魯迅,學習魯迅先生的溫情與博大。
陳佳釧老師將《坐井觀天》《寒號鳥》兩篇課文進行整合教學。她立足《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以終為始,進行整體設計。她依據(jù)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小故事 大智慧”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故事的興趣;把握“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初步感受課文語言的表達效果”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故事中讀懂道理;引導學生總結出“畫角色對話、思考爭論問題、讀悟角色差異”等寓言故事的學習方法,與學生分享學習的小妙招“從標題找重點、讀懂角色語氣、注意重復出現(xiàn)的訊息等”;引導學生運用支架,遷移學習《寒號鳥》。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走近故事中的角色,借助角色說話的語氣,理解故事內(nèi)容,加深體會。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從故事的表層結構逐步走向深層結構,實現(xiàn)語言與思維同步發(fā)展。
二、以凸顯文體特點為著力點:主題統(tǒng)攝,讓學習要點得以落實
在本次教學展示中,教學內(nèi)容體裁多樣,有小說、寓言、童話、神話等,名師們以學習主題為統(tǒng)攝,讓文體特點得以凸顯。
楊伏旺老師執(zhí)教的《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楊老師圍繞“童年”的話題,分三個板塊展開教學畫卷,學生在學習中尋找童年的蹤跡、回味童年的味道、叩問童年的變化。楊老師引導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閏土講述的四件事,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拓展閱讀中,引導學生“一輩子讀魯迅,讀魯迅一輩子”,讓“走近魯迅”的主題得以體現(xiàn)。
陳淑端老師執(zhí)教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學童話,體現(xiàn)了科學知識與童話的完美結合。陳老師引導學生畫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理解童話故事內(nèi)容;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感受童話的豐富想象;讓學生在講、讀、練中,提升學習能力。整節(jié)課體現(xiàn)了科學童話情趣與理趣的和諧統(tǒng)一,讓“乘著想象的翅膀,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的主題得以凸顯。
三、以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為生長點:資源統(tǒng)籌,讓學習體驗得以增強
名師們善于有效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實踐中。
陳佳釧老師的教學層次清晰,分為準備活動、發(fā)展活動、綜合活動等部分。在準備活動中,她引導學生利用標題猜想內(nèi)容,揭示課題;利用關鍵詞猜想故事,帶著好奇進入故事。在發(fā)展活動中,她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角色對話,思考爭論的問題,并通過模仿人物語氣,學習蘊含的道理。在綜合活動中,她引導學生利用表格支架進行遷移,將課堂所學應用于生活中。陳佳釧老師通過資源整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猜想、朗讀、表達,注重聯(lián)系生活進行運用。
陳麗云老師在《海濱小城》的示范課教學中,將《海濱小城》《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陳老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引發(fā)學生對祖國風光的熱愛,從而自然地導入教學。陳老師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引導學生審題,學習生字、新詞,進行“字詞解碼”;理解文章寫法,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重點。在學習活動中,陳老師還巧妙地總結了許多寫作秘訣。在大容量的教學中,陳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僅學會讀文章,還學會寫文章。陳老師還從把握景物總體特點入手,以典型段落引路,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同時引入《安平古堡參觀記》《阿里山上看日出》兩篇文章。學生在多文本的閱讀活動中,增強了學習體驗,提高了閱讀能力,學會了遷移運用。
王麗清老師在教學“口語交際課: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時,引導學生在五個板塊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王老師整合學習資源,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調(diào)動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營造互學共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組際交流,學生不僅要能說,還要善聽,進行積極的回應。同時,王老師還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向閱讀,在閱讀中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汲取知識,充實自己。
陳淑端老師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學習任務群定位于“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創(chuàng)設了“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的學習情境。陳老師圍繞“紅頭旅行記”“紅頭遇險記”,以三大板塊組織學習任務。板塊一:畫路線,理解童話故事內(nèi)容;板塊二:細品讀,感受童話豐富想象;板塊三:講讀練,拓展自主學習空間。三個板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教學有序推進。陳老師還通過微課展示,引導學生了解“反芻”知識;通過有效鏈接資源,從朗讀指導、找關鍵語句、復述訓練、交流人物形象、想象補白、分享閱讀感受等方面,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童話的趣味。
四、以核心素養(yǎng)提升為落腳點:策略統(tǒng)整,讓學習能力得以進階
單元教學指向素養(yǎng)達成。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標,兩岸專家、名師在示范課教學中,整合運用了多種策略,為學生搭建了學習支架,增強了教學效果。
互文閱讀,相契相融,氣韻生動。王崧舟教授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的教學中,運用了舉象、造境、入情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魯迅先生的內(nèi)心情感與精神境界,彰顯了單元整體教學視野下詩意語文蓬勃的生命力。王教授運用的互文閱讀策略,看似尋常卻奇崛?!段业牟隔斞赶壬贰队械娜恕o念魯迅有感》兩個文本的呈現(xiàn)并不是簡單的“學一帶一”的思路,而是十分巧妙地拈連在一起,互為印證,水乳交融,完美契合。在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資料、完成摘錄卡、寫話抒情等活動中,潤物無聲地在學生心中播下魯迅精神的種子,從而讓學生樹立起“用一生的時間追隨魯迅先生,學習魯迅先生,成為像魯迅先生那樣的人”的信念。王崧舟教授認為,借助資料是一種可以積淀和運用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資料,深入體會情感,提高了運用資料的能力。
比較閱讀,一以貫之,任務驅(qū)動。李祖文老師在《神話的秘密》的示范課教學中,出示后羿、馬良、普羅米修斯、阿凡提、盤古、女媧等六個人物的圖片,在學生的猜測及說出依據(jù)中,導入學習。在《盤古開天地》《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獵人海力布》《神筆馬良》等文本學習中,李老師引導學生猜測、想象、品析,在輕松的氛圍中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神話的“秘密”,加深學生對神話文體的認知。李懷源老師強調(diào):“單元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法,可以在整合的基礎上比較,也可以引入別的文章進行比較?!崩钭嫖睦蠋熒钪O比較教學之道,巧妙地將多篇故事有機整合,借助表格引導學生圍繞神話故事和民間故事的異同點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平等對話中掌握了神話故事與民間故事的區(qū)分方法,課堂上學習真實地發(fā)生,學生的情感得以喚醒,思維得以發(fā)展。
兩天的學習研討,教師們收獲頗豐。學無止境,研無止境。如何讓單元整體教學成為撬動語文課堂轉型的重要支點,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們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實踐。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