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彬
上呼吸道感染(URTI)以鼻塞、流涕、咳嗽、發(fā)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若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治療,容易引發(fā)支氣管炎、中耳炎等并發(fā)癥[1]。調查顯示,URTI患者中70%~80%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細菌感染可以直接感染或繼發(fā)于病毒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兒童是易感人群[2]。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咽扁桃體炎常出現咽喉疼痛,并存在高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中醫(yī)學在治療URTI所致咽喉腫痛中具有獨特、穩(wěn)定的療效。穿心蓮內酯膠囊是一種中藥制劑,具有涼血消腫、清熱解毒作用。既往有研究證明,穿心蓮在抑制肺部疾病患者機體炎性反應方面效果明顯,可加快癥狀消退[3]?,F觀察穿心蓮內酯膠囊治療URTI致咽喉腫痛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龍巖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URTI致咽喉腫痛患者10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羅紅霉素組與穿心蓮組,各54例。羅紅霉素組:男37例,女17例;年齡23~50(36.58±6.42)歲;病程9~25(15.88±3.58)h;體溫37.8~39.1(38.09±0.31)℃;體質量42.9~69.1(55.58±6.27)kg。穿心蓮組:男39例,女15例;年齡21~52(36.62±6.47)歲;病程7~26(15.82±3.64)h;體溫37.3~39.4(38.06±0.34)℃;體質量42.6~69.5(55.62±6.34)kg。2組性別、年齡、病程、體溫、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存在咽喉疼痛并發(fā)熱,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癥狀較輕微,白細胞計數正?;蛘咂摺?2)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新發(fā)呼吸道傳染病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4]中對URTI的診斷標準,其中主癥:流黃濁涕、鼻塞、咽喉乳蛾紅腫疼痛、咽燥、汗泄不暢、微惡風、身熱較著,脈象浮數;次癥:咳嗽、頭脹痛、口渴欲飲、痰黃或黏,舌薄白微黃。(3)納入標準:①病例資料完整;②精神正常、意識清醒;③年齡≥18歲,性別不限;④發(fā)病時間≤36 h;⑤知情本研究目的,已簽署同意書并自愿參與。(4)排除標準:①合并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炎等疾病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入組前服用過退熱及抗生素等藥物治療者;④處于哺乳、妊娠期女性;⑤存在藥物濫用史、酗酒史者;⑥重大臟器衰竭、功能障礙者;⑦合并惡性腫瘤者;⑧免疫功能低下、貧血等疾病者;⑨過敏體質者。
1.3 治療方法 羅紅霉素組予以羅紅霉素膠囊150 mg/次,口服,2次/d,連續(xù)用藥7 d。穿心蓮組予以穿心蓮內酯膠囊,0.99 g/次,口服,3次/d,連續(xù)用藥7 d。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臨床療效:用藥48 h咽喉痛等癥狀消失,未復發(fā)為顯效;用藥48 h咽喉痛等癥狀減輕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5]??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54×100%。(2)臨床癥狀積分:在治療7 d后按照臨床癥狀評估量表進行評價:咽干微痛計1分;紅腫咽痛計2分;咽喉疼痛感較重,聲音嘶啞計3分,積分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癥狀越重。(3)咽喉腫痛消失時間。(4)血清炎性因子: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以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清,置于-28 ℃環(huán)境中,以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降鈣素原(PCT),試劑均由上海澤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謹遵相關說明書完成。(5)不良反應:統(tǒng)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乏力總發(fā)生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 穿心蓮組臨床總有效率(96.30%)高于羅紅霉素組(75.93%)(χ2=9.368,P=0.002),見表1。
表1 羅紅霉素組與穿心蓮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臨床癥狀積分低于同組治療前,且穿心蓮組較羅紅霉素組低(P<0.01),見表2。
表2 羅紅霉素組與穿心蓮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2.3 咽喉腫痛消失時間比較 穿心蓮組咽喉腫痛消失時間為(2.47±0.50)d,短于羅紅霉素組的(4.81±0.99)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504,P<0.001)。
2.4 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2組血清TNF-α、IL-10、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血清TNF-α、IL-10、PCT水平低于同組治療前,且穿心蓮組較羅紅霉素組低(P<0.01),見表3。
表3 羅紅霉素組與穿心蓮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5 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 穿心蓮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5.56%)與羅紅霉素組(3.7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1.000),見表4。
表4 羅紅霉素組與穿心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URTI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患者具體表現為咽部充血、咳嗽、發(fā)熱等,部分患者還伴有食欲降低。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引發(fā)心肌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并發(fā)癥[7]。西醫(yī)治療URTI致咽喉腫痛主要以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為主,可阻斷、抑制細菌增殖,但易產生耐藥性[8]。伴有咽喉腫痛的URTI屬于中醫(yī)領域“喉痹”等范疇,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實熱證,是由于風熱等邪氣侵襲肺,導致肺失清肅,衛(wèi)表不和,進而出現咽喉腫痛等癥狀,中醫(yī)治療該病以“清熱解毒、辛涼解表”為原則[9]。穿心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多用于治療熱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10]。穿心蓮內酯是從穿心蓮中提取的二萜內酯類化合物,是穿心蓮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被譽為“天然抗生素”,可用于治療發(fā)熱、咽喉腫痛和流感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11]。穿心蓮內酯抗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機制主要是通過免疫調節(jié)[12]、抑制抗炎通路[13]、降低炎性因子水平[14]、降低脂多糖誘導的巨噬細胞炎性因子表達[15]等途徑,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較低[11]。
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一種細胞因子,具有調節(jié)免疫應答的作用,可誘導中性粒細胞趨化作用,殺滅、吞噬病原體,啟動炎性反應;適當的TNF-α對于機體具有保護作用,過量則會引發(fā)炎性反應。IL-10是由T淋巴細胞、B細胞產生,具有免疫抑制、免疫刺激作用,屬于免疫調節(jié)因子。PCT可反映機體炎癥活躍程度,一般在感染12~24 h后,血清PCT會升至較高水平。因此,降低血清TNF-α、IL-10、PCT水平在URTI致咽喉腫痛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顯示:穿心蓮組臨床總有效率(96.30%)高于羅紅霉素組(75.93%),咽喉腫痛消失時間短于羅紅霉素組,且穿心蓮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及血清TNF-α、IL-10、PCT水平均低于羅紅霉素組,且穿心蓮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5.56%)與羅紅霉素組(3.70%)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穿心蓮內酯膠囊治療URTI致咽喉腫痛的效果明顯?,F代醫(yī)學認為:穿心蓮內酯膠囊通過提高巨噬細胞的游走速度,增強吞噬細胞活性,促進炎性遞質吸收,加快脾臟淋巴細胞分裂,抑制趨化肽誘導的CD18、CD11b表達,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抗病毒、消炎功效,具有療效穩(wěn)定、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也容易被兒童及老年人接受[16-20]。
此外,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樣本量小、研究時限及隨訪時限較短,可能會對結果的普遍性有所影響,還需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及隨訪時限的研究,為評估穿心蓮內酯膠囊在URTI致咽喉腫痛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穿心蓮內酯膠囊可更有效地緩解URTI致咽喉腫痛患者咽喉痛等癥狀,抑制炎性遞質釋放,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患者接受度較強,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