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超
因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環(huán)境均在發(fā)生改變,受此影響,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如肺癌、胃癌等,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為此需要注重對患者的救治。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因自身疾病影響、擔憂治療效果以及放化療、手術治療等多個治療手段副作用影響,常出現自汗、盜汗、五心煩熱、精疲乏力等表現,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產生負面作用,為此需要加強重視[1,2]。盜汗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基本都是因機體陰陽失衡后,導致陰虛與虛火外泄所引起的,可分為病理性出汗和生理性出汗,其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3,4]。中醫(yī)對此疾病有深刻認知,其認為疾病的發(fā)生是由心氣不足、陰虛火旺、邪熱郁蒸等因素引發(fā),故在治療時應以益氣養(yǎng)陰、補血、調和營衛(wèi)為治療原則,行辨證用藥治療,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進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5]。本次研究分析探討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惡性腫瘤盜汗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惡性腫瘤盜汗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5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54.29±4.25)歲;平均病程(18.25±4.26)d;肺癌29 例、胃癌11 例、腸癌5 例。試驗組男27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54.33±4.28)歲;平均病程(18.31±4.28)d;肺癌29 例、胃癌11 例、腸癌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及家屬均在醫(yī)務人員健康教育指導下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在相關文件上簽字。納入標準:①研究所納入的惡性腫瘤盜汗患者符合病癥診斷標準[6];②均屬于陰血火旺證型,患者有心悸失眠、苔黃、脈細、自汗或盜汗等表現癥狀;③患者精神良好,有正常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④患者均在本院建檔立卡,個人信息資料完整;⑤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能配合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臟器衰竭者;②病史資料不全者;③合并嚴重精神障礙疾病者;④對本次研究用藥有過敏史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每日早、中、晚沖服1 袋玉屏風顆粒(國藥集團廣東環(huán)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30036,規(guī)格:5 g×12 袋)。試驗組患者接受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藥方組成為:當歸、黃芩、黃柏各10 g,生黃芪、熟地黃各15 g,桃干、煅龍骨各20 g,浮小麥25 g,陳皮6 g,甘草3 g。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加減治療,汗出嚴重者加糯稻根、白芍;腰膝酸軟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山藥;氣虛乏力者加黃精、黨參。1 劑/d,水煎取汁150 ml,早晚溫服。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8 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癥狀評分。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治療后,患者汗出癥狀及其他癥狀消失,每日無需更換衣物;好轉:患者經藥物治療后,出汗癥狀有明顯減少,汗?jié)n未浸透衣物,基本無需更換衣物;無效:治療前后無差異??傆行?顯效率+好轉率。癥狀評分:主要觀察患者用藥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包括五心煩熱、心煩易怒、汗出、精疲乏力癥狀,運用中醫(yī)證候積分進行評估,各維度總分為6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臨床癥狀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后,試驗組五心煩熱、心煩易怒、汗出、精疲乏力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在古籍《黃帝內經》就有關于出汗異常的記載,如“寢汗”、“寐汗”等,而在《明醫(yī)指掌》中則提到了有關自汗、盜汗的特征。中醫(yī)認為,盜汗主要因陰陽失調所致汗液外泄,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會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7-10]。血汗同源最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指出,汗液是人體津液的一種,與血液關系密切,若長時間流失汗液會造成體虛,盜汗若長時間不接受有效治療會發(fā)展成重病,進而致使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再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受外邪侵襲,瘀阻經絡,從而導致神疲乏力[11]。而惡性腫瘤在中醫(yī)學上屬于“失榮”、“惡核”、“積聚”等范疇,疾病主要與外邪侵襲、情志失調、正氣虧虛有關,中醫(yī)認為惡性腫瘤的主要特點是全身屬虛、局部屬實。惡性腫瘤患者常伴有熱毒與陰虛癥狀,熱毒是腫瘤疾病進展的主要原因,而惡性腫瘤患者往往正氣虛損,邪毒乘虛而入,留置于臟腑,損耗氣體,再加上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手段會讓患者陰虛更甚,患者發(fā)生盜汗的可能性加重。
當歸六黃湯來源于《蘭室秘藏》,處方中的當歸補血活血,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治療濕溫、暑濕,胸悶嘔惡;黃柏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的功效;生黃芪、熟地黃治療陰虛,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桃干斂汗?jié)?活血止血,止痛,用于治療盜汗、吐血、遺精;煅龍骨鎮(zhèn)心安神,平肝潛陽,收斂止;浮小麥除虛熱,止汗,用于治療骨蒸勞熱,自汗盜汗;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促使各種藥材的效果更佳顯著[12]。諸藥共用能夠發(fā)揮益氣固表、滋陰清熱、潛陽斂汗的功效。后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辨證治療,汗出嚴重者加糯稻根、白芍;腰膝酸軟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山藥;氣虛乏力者加黃精、黨參。營衛(wèi)調和、熱清火降、氣血充盈,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研究結果表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當歸六黃湯加減對于惡性腫瘤盜汗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多味斂汗藥品的應用,如麻黃根、浮小麥、煅龍骨等,內外兼顧、標本兼治,治療效果確切。研究還指出,治療后,試驗組五心煩熱、心煩易怒、汗出、精疲乏力的評分分別為(0.76±0.62)、(0.91±0.25)、(0.62±0.41)、(0.74±0.56)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79±0.25)、(1.49±0.28)、(1.56±0.33)、(1.69±0.3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當歸六黃湯加減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進行治療時需要把握治療時機,觀察患者病機變化,根據患者具體病癥進行加減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將當歸六黃湯加減應用于惡性腫瘤盜汗治療過程中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