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李玉榮
2 型糖尿病是因胰島β 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導致的胰島素不能有效利用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遺傳因素、年齡因素、生活方式等與2 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存在密切的關(guān)系,中老年、肥胖者是2 型糖尿病的好發(fā)群體,若血糖水平長期控制不理想,患者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則會影響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代謝系統(tǒng),對機體危害性大[1]。相關(guān)研究指出,若人體長期處于高血糖下,會對白細胞吞噬性能予以抑制,降低了機體的抵抗力,容易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2]。肺炎是2 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2 型糖尿病合并肺炎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且血糖程度直接影響肺炎疾病程度,若治療不及時,則容易并發(fā)呼吸衰竭、休克等,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于因2 型糖尿病引起的肺炎,單一應(yīng)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理想。氨溴索是常用的化痰藥物,可以改善人體呼吸道分泌黏液,對改善肺功能,提高康復治療效果意義重大。本次研究以94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為例,對氨溴索聯(lián)合抗生素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進行探析,并對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94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各47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1 例;年齡最小65 歲、最大87 歲,平均年齡(76.58±3.14)歲;病程最短2 年、最長12 年,平均病程(5.38±1.24)年;空腹血糖7.86~12.15 mmol/L,平均空腹血糖(8.36±0.41)mmol/L。實驗組:男29 例、女18 例;年齡最小67 歲、最大90 歲,平均年齡(76.61±3.12)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10 年,平均病程(5.41±1.26)年;空腹血糖7.91~12.08 mmol/L,平均空腹血糖(8.41±0.38)mmol/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4]的診斷標準,X 線胸片檢查存在斑片狀陰影,臨床檢查屬于細菌性肺炎,年齡≥65 歲,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配合至研究完成。
1.2.2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臟器功能(心、肝等)障礙患者,惡性腫瘤患者,伴有肺結(jié)核、肺不張等疾病患者,對研究藥物有過敏史患者,溝通或意識障礙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基本體征的監(jiān)測,并以患者病情為基礎(chǔ),為其制定科學的膳食計劃,保證營養(yǎng)均衡性,遵醫(yī)囑服用降糖藥物、退熱藥物,輔助排痰、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以此為基礎(chǔ),對兩組患者開展不同的治療方案,具體如下。
1.3.1對照組 應(yīng)用抗生素治療。將2.0 g 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08)加入到1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溶解,進行靜脈滴注,2 次/d。療程為2 周。
1.3.2實驗組 應(yīng)用抗生素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抗生素同對照組,將30 mg 氨溴索(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32)加入到2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3 次/d。療程為2 周。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5]:治療2 周后評估患者的癥狀、體征及胸片X 線檢查效果。顯效:咳嗽、咳痰等癥狀完全消失,體溫及血糖恢復正常,胸片X 線檢查正常;有效:咳嗽、咳痰等癥狀有明顯改善,體溫及血糖恢復接近正常范圍,胸片X 線檢查有明顯好轉(zhuǎn);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胸片X 線檢查感染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3.62%高于對照組的78.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VC、FEV1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VC(3.92±0.71)L、FEV1(3.06±0.18)L 高于對照組的(3.62±0.44)、(2.88±0.22)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隨著人們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壽命逐漸延長,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對于老年人,因年齡大、生理機能差、抵抗力低,容易合并多種基礎(chǔ)疾病。2 型糖尿病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若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及時的控制,血糖水平長期過高,則容易對機體多器官造成損害,進而誘發(fā)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研究指出,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若其血糖水平長期處于較高狀態(tài),則會影響其電解質(zhì)平衡,損傷其免疫功能,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減弱了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增加了肺炎發(fā)生風險性[6]。2 型糖尿病合并肺炎較普通肺炎,其支氣管平滑肌功能衰退更嚴重,且患者支氣管纖毛運動明顯減弱,導致氣道內(nèi)痰液等分泌物很難有效排出,容易并發(fā)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等,降低了患者的肺功能[7,8]。因此,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消除病灶,積極抗感染為臨床的主要治療原則。
臨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革蘭陰性桿菌是導致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因此,臨床多采取抗生素治療[9]。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為廣譜抗菌藥物,可通過對細菌細胞壁合成予以抑制達到殺菌作用[10]。氨溴索在祛痰、呼吸道潤滑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將痰液中的粘多糖予以裂解,提高痰液水合度,降解肺泡表面張力,從而促進痰液排出,以減少對呼吸道的損傷[11,12]。臨床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氨溴索可以對肺部炎性細胞予以清除,以減輕炎性物質(zhì)對肺部的刺激作用。楊惠芬等[13]研究中以60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為例,30 例抗菌藥治療患者為對照組,30 例抗菌藥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患者為觀察組,結(jié)果顯示,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對照組(96.66%、80.00%),咳嗽、肺部啰音等指標消失時間比較,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該結(jié)果說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療中,抗菌藥物治療基礎(chǔ)上輔助氨溴索治療,療效好,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3.62%高于對照組的78.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與上述報道結(jié)果具有相近性,對其原因分析,輔助氨溴索治療,可以提高抗生素局部藥物濃度,從而增強治療效果,加快癥狀緩解,促進其肺功能水平改善。為了提高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yǎng),控制含糖量高食物的攝入,適當進行鍛煉,例如太極拳、散步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氨溴索、抗生素聯(lián)合用于2 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療中,成效突出,在臨床治療中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