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燕山山脈最西段,這里年平均氣溫比北京市區(qū)低3-4℃。位于延慶賽區(qū)核心區(qū)的小海陀山,平均氣溫比延慶還低十幾攝氏度,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它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賽場。高山滑雪賽道的出發(fā)平臺,海拔2198米,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建筑,造型巍峨,猶如一只乘風欲飛的風箏。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擁有國內第一條符合奧運標準的高山滑雪賽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比賽場地之一。第一,延慶賽區(qū)整個場館設施屬于新建場館,特別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不僅海拔最高,而且在初期建設中,山上沒有道路、水、電和通信;第二,國際雪聯對于整個賽道要求非常嚴苛,國內又沒有冬奧會相應的雪道建設經驗以及標準參考,所以整個建設過程中,都是根據國際雪聯的相應要求進行建設的;第三,這條賽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達到68%,很多區(qū)域機械作業(yè)無法到達,因此完全要靠人力進行相應的施工作業(yè)。
雖然面臨海拔高、施工條件差等難題,但綠色低碳可持續(xù)是冬奧場館建設的鐵律。針對“可持續(xù)性”原則,組委會制定了54項任務,既有生態(tài)修復等環(huán)境可持續(xù)任務,也有與賽區(qū)周邊居民生活改善相關的經濟可持續(xù)、社會可持續(xù)任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奧運會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關業(yè)務都融入可持續(xù)性管理體系的賽事。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工作也是一項極其艱苦而嚴格的工作:為了保證比賽選手最高滑行時速能達到130-140公里/小時,國際雪聯對雪道硬度有嚴格要求,因此造雪成為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比賽要求,雪道表面必須保持結晶狀態(tài),近似于冰面,這種雪被稱為冰狀雪。冰狀雪可減小雪板和雪道之間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壞。在運動員高速轉彎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讓選手不論第幾個出場,雪道的狀態(tài)都是一樣的相對完美,以確保比賽的公平性。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來自佛峪口水庫和白河堡水庫。通過7.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壩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進行蓄存。再通過三級泵站將造雪用水分別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統(tǒng),最終到達小海陀山2198米最高點附近的出發(fā)平臺。同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還建設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回收的水資源實現了重復利用。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內共設計了11條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個換乘站,確保運動員可以從冬奧村出發(fā)在30分鐘內抵達各項目出發(fā)點。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1月25日,有刪改)
借鑒
下列對文本的有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
B.本文依次介紹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位置、賽道、引水、造雪、索道等。
C.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
D.本文第一段中畫線句子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有關分析。A項考查說明對象,C項考查說明方法,D項考查說明語言,均分析正確。B項考查說明結構,本文依次介紹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位置、賽道、造雪、引水、索道等,分析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