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宇
秦淮河水像云錦一般,在時光的隧道里流淌不息。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人,都不自覺地浸潤了南京的文化氣息。這種被動的加持,源自這座城市深厚的文脈。不經(jīng)意間,聽見的故事、看到的景致,只需要片刻的淘漉,就成為記憶中的金磚。而徐鳳梅的“金磚”,是蠶繭做的。
尋獲一生追求
生在南京城,幾乎每個孩子從小便知道云錦。徐鳳梅記得,童年的她在無意間看到云錦之后便被深深吸引。這些絢麗的錦紋點綴了徐鳳梅童年的夢,她總期待有一天能夠穿上圖案精美的錦衣。隨著年歲增長,徐鳳梅越來越了解云錦?!疤貏e是南京云錦,被譽為東方瑰寶,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毙禅P梅說,這并不是專家們的謬贊,如今只有云錦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的記憶編織的傳統(tǒng)手工織造技藝依然沒有辦法通過機器替代。
在徐鳳梅越來越喜歡云錦的時候,歷史也推了她一把。“上山下鄉(xiāng)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我也去了農(nóng)村插隊。”徐鳳梅并沒有離家太遠,來到了南京高淳。高淳有兩百多年的蠶桑養(yǎng)殖歷史,蠶桑養(yǎng)殖是當?shù)剞r(nóng)村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扒∧觊g,高淳知縣欽璉上任后發(fā)現(xiàn)高淳為江南水鄉(xiāng),卻不善蠶事,于是他教百姓種植桑樹,將幼嫩的桑枝扦插田中,有了桑樹,養(yǎng)蠶業(yè)得以在高淳生存發(fā)展?!毙禅P梅介紹道,她插隊第一天就開始了養(yǎng)蠶生涯。白天去桑園采桑,進蠶室除沙、給桑;晚上還要料理好蠶室才能休息。年紀不大的徐鳳梅,忙碌一天下來也頗感辛苦。“因為了解了桑蠶文化,這種身體的疲憊,很難消解我精神上的愉悅?!痹礁稍接袆蓬^的徐鳳梅,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ǎng)蠶能手”。1972年,徐鳳梅成了南京高淳推薦的第一批工農(nóng)兵大學生,進入蘇州蠶桑??茖W校,主修蠶桑專業(yè)。
沉浸在蠶桑文化中
系統(tǒng)地學習蠶桑專業(yè),讓徐鳳梅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桑蠶養(yǎng)殖歷史和綢緞織造工藝。江蘇作為絲綢大省,歷來有“錦繡江蘇”的美譽。絲綢是最具傳統(tǒng)地域文化特色的產(chǎn)業(yè)之一,蠶桑絲織技藝、南京云錦、蘇州宋錦、蘇州緙絲、蘇州刺繡等多項江蘇絲綢技藝被列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是江蘇的獨特優(yōu)勢。帶著這種自豪感,徐鳳梅在畢業(yè)后選擇了留校任教,她期望能讓更多孩子感受到她彼時內(nèi)心的想法。
1986年,憑借十年教學生涯中積淀的文化素養(yǎng),徐鳳梅從蘇州回到南京,走進了江蘇省絲綢總公司,從事蠶桑絲綢科教、管理、技術推廣工作。身在江蘇最大的絲綢對外貿(mào)易平臺,徐鳳梅始終覺得,對外銷售絲綢也是絲綢文化的再起航?!澳暇┦鞘澜绶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南京云錦的傳承地,在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重要的文化標志意義。明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巔峰時期,南京龍江關是鄭和七下西洋的策源地和起航點?!睂z綢文化和延伸歷史的不斷追溯,讓徐鳳梅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突出。隨著企業(yè)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徐鳳梅接受了新的任務——組建南京蘇豪絲綢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在她的心里,這只是一小步,而未來,變成了一顆埋在心底的種子。
邂逅美麗的江南故事
2017年年初,經(jīng)過九年籌備、兩年建設,首家絲綢主題博物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在南京正式開館。
依傍明城墻,毗鄰秦淮河,遙望鳳凰臺,詩意的景致背后是徐鳳梅付出的無數(shù)心血?!伴T口幾株不同類型的桑樹,都是我親手栽種的。”因為熱愛,所以博物館每個細節(jié)都是她親自設計,“將一個舊廠房建設成為充滿文化氣息的博物館,真的非常辛苦?!辈┪镳^的運營同樣并非一帆風順,徐鳳梅所建的主題博物館并不是以藏品為主,而是展示具有江南絲綢文化特點的絲綢文物、品種紋樣、文史資料以及珍貴的非遺代表作和齊全的絲織品,以這種表現(xiàn)手法再現(xiàn)江南絲綢文化的歷史脈絡。
而徐鳳梅傳承絲綢文化的精神脈絡,又延續(xù)到她的女兒耿奇身上。“從小母親就帶著我走進蠶桑園,告訴我傳說中嫘祖始養(yǎng)蠶的故事?!本拖癖藭r在高淳插隊的徐鳳梅,因為對蠶絲的好奇,漸漸地形成了對這項事業(yè)的熱愛。從南京大學畢業(yè)以后,耿奇便加入母親的團隊,成為博物館的一員。
“博物館的館藏大多來自絲綢學校、絲綢從業(yè)者,以及文化學者、絲綢同仁們的熱情捐贈。開館之時,在省文物局的指導下,這座博物館的所有館藏已經(jīng)履行了公證捐贈手續(xù),全部藏品捐獻登記為國家資產(chǎn)?!惫⑵嬲f,母親的初衷在于希望博物館能夠成為一個舞臺,它不屬于任何機構或個人,它最大的價值將在為全社會服務中實現(xiàn)。
“我們更希望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能成為一個精神堡壘,在這里了解國家一帶一路中絲綢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未來,讓博物館成為年輕人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課堂,從絲綢文化的魅力中獲得以中國優(yōu)秀文化為榮的自信?!毙禅P梅解釋道。
2022年,中國絲綢協(xié)會頒發(fā)“全國繭絲綢行業(yè)終身成就獎”,徐鳳梅作為在繭絲綢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榮膺獎項。面對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她說:“我想和很多幫助過我的人一起分享這個獎。這是對我們?yōu)橹冻鲞^的青春的肯定,是對我們選擇了絲綢行業(yè)作為終身職業(yè)的肯定。燦爛的中國絲綢文化值得我們堅守,我們也堅信繭絲綢行業(yè)會永遠年輕!”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編輯 許宵雪 1850735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