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這樣比喻:我們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圓的外部是未知的。我們的知識越豐富,圓就越大,接觸到的未知事物也就越多。
科學是無止境的,宇宙更是浩瀚莫測的,有待我們不斷探索。
■ 懸謎·神秘黑石
■ 真相·一次神秘的海上實驗
在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個名為伊卡的小村莊。
村莊里有一座著名的石頭博物館,館里陳列著一萬一千塊刻有神秘圖案的石頭,上面雕刻的圖案大概可以分為太空星系、遠古動物、史前大陸、遠古大災難等幾類,仿佛就是在記錄一段消失已久,且還擁有高等文明的遠古時代。
這些石頭是人類學家賈維爾·卡布里拉博士的收藏品。起初,朋友送了一塊這樣的石頭給他作為禮物。他第一次看到這塊石頭,就被上面的圖案吸引住了。最讓他感到奇怪的是,石頭上準確描繪了一種史前魚類。
于是,他找到了賣這種石頭的一個當地農民。
問了才知道,這塊石頭是他在山洞里找到的,而且山洞里還不止這一塊石頭。從此,卡布里拉博士就開始搜集并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經過研究發(fā)現,這些石頭是產于當地河流中的一種安第斯山石,上面覆蓋著一層氧化物,石頭上的刻痕歷史也極為久遠,山洞附近還遍布著幾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
后來,德國波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經過銅綠測試,再結合一些其他的科研方法,最后證實,這些圖案最少是五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刻上去的??上?,以目前的科學技術,刻痕的實際年齡還沒有辦法推算出來。這些石頭被研究者統(tǒng)稱為伊卡石。
前面提到的卡布里拉博士收到的第一塊伊卡石,上面刻有一種史前魚類的圖案。后來,卡布里拉博士發(fā)現,這些伊卡石上還刻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史前生物的圖案。
其中,在伊卡石上,他還發(fā)現了猛犸象。這些一百萬年前就滅絕的動物,怎么會被雕刻在伊卡石上呢?
難道伊卡石有那么久遠的歷史嗎?
到底是誰雕刻的這些圖案?這要怎么解釋呢?
納斯卡線是位于秘魯南部納斯卡沙漠的一種古老的地表圖畫,其地理位置和伊卡地區(qū)還挺近,就在伊卡南部。而這些地表圖案所占的面積通常大到需要從高空鳥瞰才能看得出來,有點像麥田圈。
但不同的是,麥田圈是原本不存在,但在一夜之間就形成了的。而納斯卡線是原本就存在好多年了,只不過到了現代,我們才發(fā)現它。
納斯卡線一直是科學家的難解之謎。有人推測,當時的古代秘魯人可能在那里耕種和戰(zhàn)斗。那些動植物的巨化可能和宗教的天門儀式有關,也有人推測和外星人有關,那它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呢?至今仍是一個謎。
在過去,納斯卡線已出土確認的地畫圖樣包含魚、鳥、人、猴等。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伊卡石上也有和納斯卡線非常相似的圖案,且相似度高達99%。
伊卡石的天文系列中,有一塊很特別的石頭,這塊石頭有四個平面。
石頭上面有兩個戴著帽子的人,他們手里各拿著一個望遠鏡那樣的東西正在觀察著星空。在這塊石頭背面,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戴著帽子,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星空,一共是三個人。
我們可以推斷,當時的人應該懂一定的天文知識。
石頭上面還刻著銀河系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星體、星座的描述,真是太高級了。網上有人解讀了一下這個銀河系的圖,說圖上畫的戒指環(huán)狀的東西代指日環(huán)食,而且還有木星、金星、馬頭狀星云以及包括昴宿星系在內的13個星座。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納斯卡線的圖案也和這些懂得天文知識的人被刻在了一起——他們拿著望遠鏡在觀察這些納斯卡線的圖案。
難道說,這些圖案跟宇宙有關嗎?
我們都知道,天文望遠鏡是探索太空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工具。借助天文望遠鏡,人類才有機會真正看到地球以外的世界。
但望遠鏡是天文學之父伽利略在四百多年前才發(fā)明出來的。
在這之前的遠古時代竟然也有了望遠鏡,這就讓人聯想到了古代的巴比倫和瑪雅人,他們在天文方面都擁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他們準確地計算出了天體的運行周期。那么他們當時是怎么研究天體的呢?目前,對于我們來說,這還是一大謎題。
另外,有一個伊卡石的圖案很特別。當卡布里拉博士第一次看到這個圖案時,他就一直致力于破解這個圖案。
后來,在地理學家的幫助下,通過計算機的運算證實,這是一張一千三百萬年前的世界地圖,是從太空的角度來看地球,而且非常精確。
我們可以看到,這張地圖可以分為四個大陸,大陸以外是大海。一些專家認為,這四個大陸很可能就是遠古大陸:亞特蘭蒂斯大陸、姆大陸、雷姆利亞大陸和根達那大陸。作家詹姆斯曾經發(fā)現過一塊碑文,上面畫的美洲大陸的兩側各有兩塊不知名的大陸。
后來,礦物學家威廉姆在墨西哥發(fā)現了一處巖壁刻畫,畫中的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位置有兩塊神秘的陸地。
有人懷疑,那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大陸和姆大陸。柏拉圖也曾經提到過那個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大陸。西藏以及其他東方的古文獻中,也有關于遠古沉沒大陸的描述。但直到近代,科學家們才認同大陸板塊漂移學說,承認遠古時期的美洲、亞洲、非洲和現在有著極大的不同。
而這些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的石頭,卻能準確地描繪出幾百萬年前的世界地圖,真是太有研究價值了。
卡布里拉博士認為,因為后來出現了地殼運動、大洪水、大陸漂移等世界級的大災難,所以才演變成了我們現在這樣的大陸板塊。
網絡上有些文章稱,伊卡石是考古騙局,但這類文章引述的材料在很多研究者看來是完全不可靠的。
其中,比較主流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當這些石頭開始在伊卡周邊的沙漠地帶被發(fā)現時,沒有人知道它們是什么,但有一個名叫尤舒亞的農民卻開始向游客出售這些石頭。當地政府知道后,就逮捕了那個農民,說他犯了盜竊文物罪。
于是,他就坦白了這些石頭都是他自己雕刻的,不是文物。從此,官方的故事版本就變成了一個農民或者是一小群人在雕刻石頭牟利,這是網上最普遍的一種辟謠說法。
不過,這個故事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不難發(fā)現,是有些漏洞的。至今已經被發(fā)現的伊卡石共有五萬多塊,很多都散落在伊卡周邊的沙漠里,而且卡布里拉博士的博物館里也有一萬多塊,試想一下,要組織一批人來進行雕刻是非常困難的。即使他們不停地雕刻,每天三塊,也得花50年的時間才能有如此高的產量。
大家覺得,可能會有一群人如此全身心地投入雕刻幾十年嗎?他們又是怎么做到一直守住這個秘密的呢?秘魯的貧苦農民又是怎么擁有那些知識的?他們知道如何雕刻出石頭上的那些東西嗎?
值得一提的是,據考證,伊卡石最早是在1535年被西班牙人發(fā)現的。當時的傳教士西蒙神父陪伴著殖民者皮澤洛沿著秘魯海岸而行,并記錄了他看到的這些石頭。
當然,沒有人真的知道這些石雕是出自誰手,有何用意?但卡布里拉博士認為,這些石頭是記錄古代知識的百科全書。
根據他的研究結論,該地區(qū)曾經發(fā)展出了一種擁有高度智慧的文明,他們掌握天文學、物理學和醫(yī)學等高等文明知識。他們甚至還知道有毀滅性的災難即將來臨。絕望中,為了將這段歷史傳于后世,他們就開始做石雕,因為巖石能久經風雨,堅不可摧。這給了他們將自己的歷史留存于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