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強
雨后初晴,艷陽高照,朵朵白云在藍天遼闊的柔懷里自由聚散,隨意走動。大地之上,草木葳蕤,習(xí)風(fēng)送爽,無論走在大街小巷還是花前樹下,都令人心曠神怡。
我趁午休時間,去附近的街心公園走走,也順便看看那片荷塘。進入公園,在通往荷塘的曲徑上,我看到一只麻雀在覓食。它啄三兩下,就抬頭環(huán)顧左右,看看路上有沒有來人,若沒人,就再蹦蹦跳跳著,低頭啄三五下。
見麻雀如此忙碌又小心翼翼的樣子,我自覺地放棄那條熟悉的近道,繞道而行。這時,對面走過來一位戴眼鏡的老先生,后面跟著他的愛人和三四歲的小孫子,他們也自覺繞開,并在不遠處津津有味地看麻雀啄食。老先生對小孫子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不僅會在天上撲撲啦啦地飛,還喜歡在小路上找食呢!你看,小麻雀眼力多好啊,落在地磚縫里的草籽也能發(fā)現(xiàn)?!?/p>
小家伙發(fā)現(xiàn)蹦蹦跳跳的麻雀,除了興奮地指給奶奶看,還躍躍欲試想去抓它。老先生一把拉住他,笑著安撫道:“別去打擾它啦,咱看看,就很好啦!”
行人,無論老少,皆三三兩兩的,為麻雀讓路,讓它放心覓食,也讓出一個妙趣橫生的場景。麻雀是主角,人是配角,陽光、風(fēng)、樹和小徑都是背景,都是這溫馨一幕的見證者。
同樣是在公園,我想起歌德讓路的趣聞。德國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傲慢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备璧聟s笑著說:“我則恰恰相反?!闭f完,他側(cè)身讓批評家過去。
讓,不僅是謙遜,更是包容。你看,它在大自然中無處不在——
春天,為百花讓路。百花才得以萬紫千紅的姿態(tài),扮靚世界和世人的生活。
大地,為草木讓路。草木才從容為大地披上多彩的衣裳,帶來盎然生機。
烏云,為陽光讓路。萬物生長,才有源源不斷的蓬勃生命力。
季節(jié),為色彩讓路。春綠,夏碧,秋黃,冬白,是時光繪就的一條色彩斑斕的長河。
樹,無論是生長在小院田間,還是矗立在荒漠山巔,都像一位沉穩(wěn)寡言的智者,適時地為遠道而來的風(fēng)側(cè)身讓路。
道路,轉(zhuǎn)個小彎兒,只為給一棵古樹讓路,讓樹留在原地,繼續(xù)見證歲月的變遷和人世的悲歡離合。
石頭,磨平自己的棱角,為要遠行的涓涓溪流甘心讓路。
夜色,為一盞孜孜不倦、不畏孤寒的路燈,讓出自己的一片地盤和心境。
“勿以善小而不為。”讓路,這個小小的舉動,雖然沒有張口訴求,但是心有靈犀,有意成全。這一讓,不僅讓出美好情愫,讓出共存空間,還讓弱小的生靈也能自在從容地沐浴生命之光,欣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