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麗國
白內障手術的成功與先進的手術設備、精準的生物測量、人工晶狀體的計算公式和準確的目標屈光度的選擇有關,其中,人工晶狀體度數的測量是整個檢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主要闡述如何測量眼球軸長、角膜曲率以及選擇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
眼球軸長的測量可分為光學生物測量和聲學生物測量。
其特點在于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好,測量結果可靠。超聲波的測量精度為0.1mm,而IOL Master的測量精度為0.01mm,尤其對于后鞏膜葡萄腫患者來說,沿視軸方向的測量方式能更好地減少誤差。
我院主要使用眼科光學生物測量儀(Master500)進行測算,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全白白內障、有眼底病變、眼球震顫或者角膜病變視力較差等無法固視的患者,難以測量或者結果不夠準確,此時可使用傳統(tǒng)的聲學生物測量。
聲學生物測量的特點在于檢出率高,普及度高,同時對操作要求也高。A超是根據聲波的時間與振幅的關系,探測聲波的回波情況,其定位準確性較高。A超的軸向分辨力高,可用液晶數字顯示前房深度、晶體厚度、玻璃體腔長度和眼軸長度。目前許多A超已內置人工晶體計算公式,在測量眼軸和角膜曲率后,可自動轉入人工晶體計算模式,得出所需人工晶體的精確度數。
在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眼軸減小的原因可能與角膜加壓、聲速設定降低、角膜波識別偏右、視網膜波識別偏左、增益設置過高、晶狀體識別錯誤、黃斑增厚或脫離、聲束傳導方向錯誤等有關。
出現(xiàn)眼軸增大的原因與介質內存在空氣、聲速設定增大、視網膜波識別偏右、增益設置過低、晶狀體識別錯誤、后鞏膜葡萄腫、聲束傳導方向錯誤等有關。
a.檢查時應保證附近沒有較強的電場、磁場或其他干擾源存在,否則會影響檢測結果。
b.檢查前應將A超探頭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對于未閉合的角膜、鞏膜傷口、急性眼表感染性等疾病禁忌做檢查。
c.檢查前注意對患者角膜進行表面麻醉。
d.選擇正確的測量模式(正常眼、無晶體眼、人工晶體眼、硅油眼等)。
e.患者平躺,檢查時需將眼睛固定垂直向上看,檢查手法不偏不壓(硅油、氣體填充術后,需坐位檢查)。
f. 檢查后叮囑患者切勿揉眼睛。
a.參數制定:準確設定各種檢查參數,確保檢查儀器能夠準確識別各種眼內組織。
b.模式選擇:了解患者眼部視力及手術史,選擇正確的測量模式,以免因設定錯誤導致測量的誤差。
c.重復測量:檢查時保持第一眼位,進行雙眼測量,每只眼盡量重復測量2~3次。
d.雙眼比較:通常每次測量值相差應<0.1mm,雙眼的眼軸長相差<0.3mm,雙眼人工晶體度數相差0.50D以內,偏差較大者建議復測。
眼球軸長的測量精準度不僅與測量技術有關,同時根據眼球的狀態(tài)設定與之相對應的聲速,也是獲得準確結果的保證。
作為人工晶狀體屈光度數計算的關鍵參數之一,它可以輔助診斷如圓錐角膜等角膜疾病,有助于角膜屈光手術的設計和手術后結果的分析,是角膜接觸鏡的驗配預估和效果評估的重要參數,還可用于兒童視力健康檔案的建立及隨訪等。
a.電腦驗光儀:針對角膜中央3mm~4mm處的4個點進行測量后計算。
b.角膜地形圖:對角膜的多個點進行測量后得出的彩色圖形。
c.IOL Master:通過投射在角膜中央前表面呈六角形對稱分布的6個映光點,計算直徑約2.5mm環(huán)上的角膜曲率。
d.Pentacam:計算機以角膜頂點為原點,三維重建眼前節(jié)結構??蓽y量角膜前后表面等數據,可以測量約8mm范圍數值,用于高端晶體的優(yōu)選。
a.檢查前避免角膜表面的接觸操作,如淚道沖洗、房角鏡檢查、A超測量。
b.固視不良,如眼球震顫及其他不能配合檢查者,慎重進行檢查。
c.對于角結膜病變、角膜潰瘍、角膜水腫和嚴重干眼癥患者,有一定的測量誤差。
d.戴角膜接觸鏡者需停戴2天至1周。
e.了解設備的功能及數據分析,合理選擇和使用儀器,需要定期進行校驗。
f.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ELP(有效晶狀體位置/手術后人工晶狀體所處的位置)與術前生物測量值沒有建立關系。
ELP與AL單變量相關。
ELP與AL和K值雙變量相關。
ELP的預測與多個參數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人工晶體度數計算的個體化。新一代公式有Barrett公式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Hill-RBF計算方法等。
參考楊文利老師編寫的《人工晶狀體屈光度的計算專家共識與解讀》,眼軸長度與人工晶狀體度數計算公式的推薦使用如下:
a .根據眼軸的長度,對于短眼軸(≤22mm),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推薦使用:Hoffer Q、優(yōu)化后的Haigis、Barrett 公式 。
b.正常眼軸(22mm~25mm),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推薦使用:SRK-T、Holladay I、HofferQ、優(yōu)化后的Haigis、Barrett。
c.長眼軸(≥25mm)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推薦使用:SRK-T、Holladay1、優(yōu)化后的Haigis、Barrett 。
另外可以選擇線上公式,或者聯(lián)系廠家?guī)兔τ嬎?。特別強調:對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如眼底異常或者角膜屈光術后的患者,還需要結合臨床的其他檢查進行計算。
人工晶狀體度數的測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是由某個單一因素所決定的,在人工晶狀體目標屈光度的選擇上,要充分綜合考慮眼球軸長、前房深度、晶狀體厚度和角膜曲率等。在此分享一則屈光性白內障患者的案例,以供大家參考。
患者,劉先生,35歲,電商經營者。
術前視力:OD:指數/20cm,人工晶體擬選擇:連續(xù)視程(品牌:眼力健,型號:新無極),術后遠、中、近視力均為:1.0,術后效果很滿意。
術前進行了雙眼內皮檢查,雙眼眼前段照相,雙眼OCT黃斑區(qū)的檢查,雙眼人工晶體測算Master/A超,雙眼B超,雙眼視電生理,雙眼角膜地形圖,明暗瞳直徑,主導眼,雙眼Pentacam檢查(為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提供依據),雙眼的歐堡檢查。
由于右眼視力差,Master沒有測量出眼軸,于是使用A超進行測量。
由于各設備廠家不一樣,原理不同,曲率數值存在差值,我院要求差值控制在0.50D以內。
考慮到該患者年齡不大,對視覺質量要求高,因此選擇了高端晶體,為其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時,采用Pentacam設備進行檢查。
從數據來看,OD:角膜形態(tài)大致規(guī)則,呈領結形。角膜曲率:44.80D/46.30D,kappa角:0.17≤0.4,BF值:83%(接近正常值82%),球差:0.164,高階像差:0.161≤0.3,瞳孔直徑:1.92,數據比較理想,適合選擇高端人工晶體。
使用A超進行晶體測算,根據眼軸的長度和電腦曲率值,用SRK-T公式進行人工晶狀體屈光度的測算。
術后1周的驗光結果:
OD:-0.25DS/-0.25DC×140=1.0+
在測量人工晶狀體度數的過程中,要求檢查人員對儀器的性能了如指掌,熟悉操作設備及檢查流程。同時,還要對參數的可信度進行判斷,保障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一般來說,建議首選光學生物測量;對于屈光間質混濁、配合差的采用聲學生物測量;對于病情復雜的情況,需要光學、聲學測量相結合??傊瑱z查人員應當認真、細心、耐心,操作熟練,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及時反饋給醫(yī)生,作好進一步的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