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賀 ,李 淳 ,畢 軒 ,張建龍 ,王玉軍 ,焦廣銳 ,安偉忠 ,張海懋
(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航天制造工業(yè)是一個大國最高精尖的制造技術的體現,是一個國家探索太空領域的技術與產能的基石。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航天制造事業(yè)迅速發(fā)展,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時至今日,各項航天技術壁壘不斷被突破,中國航天制造技術走向了新的高度[1-5]。其中,3D打印技術就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制造和航空航天制造領域。
3D打印技術又稱三維打印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積層制造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材料(如金屬或非金屬)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3D打印機如圖1所示。
圖1 3D打印機
3D打印是將計算機技術生成的三維物體進行二維化,結合數控技術,利用層端口法將二維圖像轉換為三維模型,再逐層制造。3D打印制造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制造技術,與其他制造技術相比,具有加工時間短、成型速度快、加工精度高、節(jié)省原材料等優(yōu)點[6-9]。這是對“方法”的一種新的嘗試。最終目標是通過將手機對周圍環(huán)境和能量狀態(tài)特征的“感知”融入技術[10],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動化。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3D打印技術不斷被應用于工業(yè)制造和航空航天制造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11-17]。
3D打印機就像日常打印設備一樣工作。它們由計算機和印刷材料進行數字控制和分層。然而,3D打印機打印材料不同于日常打印機,其使用的是專用材料,如陶瓷、金屬、印刷砂和塑料等。簡單來說,3D打印機是一種可以以逼真的三維狀態(tài)“打印”物體的機器,設計師可以設計自己構思的物體,并將其打印出來,實現所想即所得。常用的印刷材料有鋁合金、鍍銀、尼龍玻璃纖維、不銹鋼、石膏材料、鈦合金、耐用尼龍材料、鍍金、橡膠材料等。根據成型工藝的不同,3D打印可分為顆粒、線控、擠壓等,3D打印技術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
表1 3D打印技術分類
國際上,3D打印發(fā)展相對較早,商業(yè)原型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1986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赫爾開發(fā)出第一臺商業(yè)3D打印機。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3D打印技術專利。1995年,美國ZCorp公司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頒發(fā)的一次性許可證,并開始開發(fā)3D打印機。2005年,ZCorp成功開發(fā)了Z510,這是市場上第一臺高清3D彩色頻譜打印機。2010年11月,美國團隊Jim Kor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由3D打印機制造的汽車,如圖2所示。
圖2 3D打印的汽車
2011年7 月,英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3D巧克力打印機。2011年8月,南安普頓大學的工程師開發(fā)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機制造的飛機。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首次使用人體細胞3D打印機打印出合成肝臟。2013年10月,一款名為“小野之神”的3D打印產品被售出,這是世界上首次出售的3D打印產品。2013年11月,位于德克薩斯州的Vein的3D打印機Solid contigs生產出了金屬材料的槍械。2018年12月,俄羅斯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3D生物打印機在零重力下打印實驗大鼠的甲狀腺。2019年1月,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了首個復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柱的3D打印研究成果。當植入神經干細胞時,會植入脊髓受到嚴重損傷的動物,從而能夠獲得他們的運動技能。該系統(tǒng)試圖模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特性。該中樞神經脊柱是圓形的,只有2 mm厚,其構成的框架為h型。支架周圍是數十個直徑約200 μm的麥克風,用于引導植入的神經干細胞和軸突沿十字交叉。2019年8月,美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通過Hoendenden將水冰應用到“模具中”,成功地生產出膠原蛋白3D打印“骨細胞”,這是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臟的一次技術上的突破。
國內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較為落后,但是發(fā)展卻十分迅速。在大學的創(chuàng)新課程中也已經開始講解3D打印技術。
Bar將3D打印的優(yōu)勢與機械學習的優(yōu)勢分析相結合,描述了3D打印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開發(fā)用于生產機械控制裝置的3D打印技術[18-20]。
根據印刷材料的不同,印刷材料的性能也不同。目前,用于塑料印刷的印刷材料主要分為普通塑料、工程塑料和生物塑料。
1)通用塑料。通用塑料是一種效率高、價格低、力學性能差、應用廣泛的塑料。它通常不用作結構材料[21]。廣泛使用的濃縮通用塑料有ABS、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但由于通用塑料質量差,不能滿足3D打印的材料性能要求,所以通用復合材料的制造一般都是合成的。
2)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是一種廣泛用作建筑材料的熱塑性材料,它具有高強度、抗老化、高硬度和抗沖擊等特點[22],被廣泛用于3D打印。最常用的工程塑料有ABS工程塑料、尼龍塑料和聚碳酸酯。其中,ABS塑料具有較好的韌性、抗沖擊性和耐腐蝕性,但耐候性和收縮變形較差;聚碳酸酯具有強度高、抗沖擊性好、耐火、收縮率低等優(yōu)點,但熔融后黏度高、流動性低;尼龍塑料機械性能高,耐磨性強,拉伸性能好,韌性優(yōu)良,但吸水率和尺寸穩(wěn)定性較差;聚醚醚酮(PEEK)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導熱系數低、易于加工等優(yōu)點,但具有化學惰性?,F階段,專家們也在通過不斷的實驗和分析對各種工程塑料進行優(yōu)化,以保持其優(yōu)勢,減少其劣勢,提高其性能[23-33]。
3)生物塑料。隨著環(huán)保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產品不斷出現。生物塑料是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塑料。這種聚合物可以被天然微生物化學分解并降解成無污染的材料。使用最多的生物塑料主要是聚己內酯、PL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和4-環(huán)己烷二甲酯[21]。其中,PLA相容性好,降解性好,熱穩(wěn)定性和力學性能高,但抗拉強度低,脆性大;聚己內酯無毒、熔點低、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但力學性能較差;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和4-環(huán)己烷二甲酯具有優(yōu)異的韌性、透明度和生態(tài)相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無毒,但韌性低,收縮率高;4-環(huán)己烷二甲酯黏度低,液體流動性好,瞬間光固化,感光度高,韌性低,收縮率大。在選擇3D打印制造的原材料時,要考慮待加工零件的應用條件,然后選擇合適的打印材料。
綜上,研究組介紹了3D打印技術的原理、發(fā)展歷程、優(yōu)缺點以及幾種打印材料,并分析了3D打印技術的未來發(fā)展,從幾個角度對3D打印技術進行了闡述。隨著計算機技術、材料科技、機械制造技術的不斷發(fā)展,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之路也越走越快。結合最新熱門的智能制造,將會使3D打印設備變得更便于操作與使用,未來3D打印技術將會應用得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