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2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瞰本溪》于2022年10月1日起,在本溪廣播電視臺《本溪新聞》《新視界》、第一媒體新媒體平臺及學習強國平臺連續(xù)播出,每集5 至8 分鐘。所有鏡頭全部采用無人機航拍方式進行拍攝。攝制組奔赴本溪的大山、大河、工廠、田野,從不一樣的角度記錄遼東大地滄桑變化,從不一樣的高度感受城市鄉(xiāng)村發(fā)展變遷。作品通過對美麗本溪的高空俯瞰,系統(tǒng)展示本溪境內太子河流域和渾江流域歷史流變、人文風光、遺址風物、自然景觀以及改革開放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該紀錄片共分《云山入懷》《希望田野》《別有洞天》等20個篇章,飛躍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飛臨世界最小湖本溪湖,飛入世界最長地下暗河本溪水洞……飛過本溪人熟悉親切的家園,也飛向人們正用勤勞與智慧創(chuàng)造的幸福未來。該片以感性的話語陪伴觀眾完成一段愉悅的視覺旅行,以宏大的視角引領觀眾回望本溪的厚重歷史,以精巧的畫面帶領觀眾感受城鄉(xiāng)發(fā)展取得的驕人成績……筆者認為,《瞰本溪》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強熱愛家鄉(xiāng)情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該片在制作經驗和拍攝手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索也給類似紀錄片提供了相關借鑒和眾多啟示。
航拍是近年來在紀錄片拍攝中越來越多運用到的一種拍攝手法。隨著專業(yè)人士對航拍技術的不斷探索,對航拍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手法也更加嫻熟,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航拍鏡頭美學價值隨之提升?!额鞠匪戌R頭都能通過航拍實現(xiàn)并且完美地剪輯起來,對于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來講,都是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作體驗。在本溪廣播電視臺的紀錄片制作歷史上,《瞰本溪》可謂發(fā)揮了技術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用好用足各方面資源打造精品力作的典范。在內容上,《瞰本溪》著眼于展現(xiàn)本溪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講好美麗本溪的精彩故事、厚植愛國情懷、傳播本溪精神。
紀錄片的靈魂是真實,要求拍攝者對片子的主體進行真實的呈現(xiàn)。由于航拍視角獨特,于真實中體現(xiàn)出了藝術的表達,不僅滿足了真實的前提,還兼具內涵與思想,能夠更好地和觀眾產生共鳴。受眾在觀看《瞰本溪》的過程中,如同生出翅膀,一邊飛一邊看,在本溪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空中旅行,感受一個唯美的本溪?!额鞠返呐臄z手法和敘事技巧得益于航拍的云端視角,融合展現(xiàn)了人、自然和建筑的魅力,引領觀眾領略人文山水的自然律動,極視聽之娛,感文明賡續(xù),增文化自信。航拍時代的到來,使紀錄片的藝術之美在不違背真實原則的前提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得到進一步升華。
航拍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視角——鳥瞰的視角。《瞰本溪》也是因此得名。鳥瞰視角高高在上,是一種人類無法抵達的極端俯視鏡頭,代入感強,共情感也強。鳥瞰視角拍山巒連綿、城市市貌、遼闊草原等都能讓人感受到壯觀,它非常適合拍攝抽象的畫像。隨著鏡頭的移動,光和影相互配合使得畫面愈加立體,觀眾仿佛置身其中、參與期間,親身感受著大自然的純美和城市的建筑之美,意境美和人文美撲面而來,促使紀錄片的審美意趣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紀錄片《瞰本溪》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本溪的美。其中,拍攝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瑰麗,鏡頭的選取和組接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色。從春的新綠、夏的茂盛到秋的爛漫、冬的純凈,《瞰本溪》滿足了觀眾的好奇,演繹了屬于每一個本溪人的家國情懷??偠灾脚牟粌H是一種拍攝的手法,它更是一種敘事的手段?!额鞠纷鳛橐徊看笮秃脚募o錄片,它做到了起飛與落點精準,顏值與氣質俱佳,《瞰本溪》的創(chuàng)作旅程可謂一次飛向藍天、心系大地的新聞探索。
一部只有鳥瞰鏡頭的航拍紀錄片會是什么樣的?大全景接大全景,雖然很美,但是多看一會兒就會審美疲勞。如果沒有細節(jié)鏡頭,再美的“上帝視角”也成就不了一部優(yōu)秀的紀錄片。《瞰本溪》的創(chuàng)作團隊在策劃之初就提出航拍要有鏡頭設計,流暢的長鏡頭需要配合精準的短鏡頭,高空鳥瞰鏡頭可以配合低空細節(jié)鏡頭。精心設計的鏡頭能讓觀眾在觀賞紀錄片的時候,體會到音樂般的節(jié)奏感。《瞰本溪》第1 集《云山入懷》就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團隊在鏡頭設計上的匠心。第一個鏡頭從平頂山的山頂略過,飛向本溪市區(qū)的上空。觀眾在高空長鏡頭中將山與城一眼覽盡,磅礴大氣令人震撼。第二個鏡頭馬上接了一個細節(jié)短鏡頭,在快速移動中連貫拍攝了古老的山頂鐘樓與現(xiàn)代化的城市建筑群,讓觀眾感受到一眼萬年的時空交錯,情景交融意境悠遠。
《瞰本溪》的創(chuàng)作團隊不僅追求畫面好看,而且在內容上下足了功夫,讓人眼前一亮?!额鞠返?集《山城相依》在講述本溪市動植物園時,鏡頭投向一片山坳,依山造勢、隨形造景,擬人化的旁白配合著畫面讓小動物們活了起來?!昂飪簜冊诤锷缴蠚g樂跳躍,海豹在水中嬉戲暢游,百獸之王正在回想它曾經嘯傲山林的英雄往事,沙漠之舟耳畔回蕩著清脆鈴聲,花兒引蝶,百草拔節(jié),一條條小徑把人們的笑聲串聯(lián)?!眲游锖陀稳撕椭C相處,畫面其樂融融。
解說詞對于航拍紀錄片來說可謂點睛之筆。《瞰本溪》的解說詞幾經打磨,風格質樸,信息量大。它不僅能補充說明畫面缺失的信息,還能表達情感、展開想象、延展內容。通過畫面和解說詞的配合,觀眾可以一邊觀賞本溪的山山水水,享受視聽美感,一邊學習本溪的歷史文化。《瞰本溪》第8 集《城東巨變》這樣開篇“這一次飛翔我們心懷崇敬,敬仰著一代又一代追夢人,奮不顧身的身影。建成于1988年的烈士陵園,占地5.5萬平方米,處于蒼松翠柏的懷抱中,更顯莊嚴肅穆”。
為了擴大《瞰本溪》的受眾覆蓋面,創(chuàng)作團隊在解說詞的編寫上非常注重滿足大眾口味。一是以小見大,通過小變化彰顯大主題,例如在第4 集《城市新顏》中這樣描述“曾經老本溪的雜八地,棚戶雜亂、污水橫流、基礎設施老化,商戶隨意擺布”,在市委、市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指揮下,經過兩年的努力,“一片現(xiàn)代化的商業(yè)區(qū)出現(xiàn)在城市的地平線”,舊貌新顏破繭重生的變化躍然而出。二是故事化敘事,例如在第10 集《五女山下》解說詞這樣描述五女山:“這是一座有著億萬年生命和6000多年歷史重量的大山”,五女山如同一位老者要為觀眾講述千年的故事。三是總結精辟,充滿哲思,例如第18集《金色家園》的結尾是“春播夏長秋收冬藏,不同產業(yè)的南芬各自奔忙,同樣的是,這一季金色陽光眷顧這片大地,熠熠生輝、充滿希望”,這樣的話語讓人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淳樸平實的解說詞與場面宏大的航拍畫面交相呼應,相輔相成,在吸引大眾觀看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额鞠吩诘胤脚_的眾多紀錄片中脫穎而出,好評如潮,也為航拍紀錄片的解說詞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些借鑒。
本溪廣播電視臺的大型航拍紀錄片《瞰本溪》在宣傳本溪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城鄉(xiāng)巨變的同時,豐富了生態(tài)山城文旅本溪的文化內涵,提升了本溪人的文化自信。在此過程中,本溪廣播電視臺組織有力、主動作為,彰顯了地方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在總編輯和部門領導的帶領下,抽調骨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對本溪的歷史文化、滄桑變化等內容進行研判分析,篩選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作為報道切入點,從大河奔流、鋼魂鐵魄、一方水土、金色家園等方面策劃報道選題,全方位、多角度地集中展示本溪市經濟社會取得的卓絕成就。
由5 名記者組成的前期團隊無懼艱險,相互配合,分別采寫、拍攝文字、視頻、圖片等素材,爭分奪秒撰寫紀錄片解說詞、制作融媒產品。后期編輯人員與記者密切對接,根據(jù)紀錄片內容提前策劃每集片子的調性,做到稿件隨來隨審,片子隨編隨改,實現(xiàn)前后期的無縫對接?!额鞠返牟删幦藛T用行動展示了新聞人的責任與擔當。
《瞰本溪》共有20 集,體量著實不小。雖說每一集都圍繞一個特定主題,但是每個主題之間具有層層遞進、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例如第13集《一方水土》在開篇飛躍的就是五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東北第一人的家門口。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一集主要講述的就是靠著本溪的好山好水,勤勞富足生活著的人們。在本集的結尾,充滿哲思的解說詞仿佛也為下集做起了預告——“河有時也和人一樣,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一路奔流,風雨兼程?!惫坏?4集《守望幸福》以粼粼清波的太子河開篇,講述兩岸人們熱火朝天的幸福生活??梢哉f,《瞰本溪》里相鄰的兩集幾乎都有這種精心設計的遙相呼應。巧妙的布局讓整個紀錄片具有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特點。
《瞰本溪》的背景音樂和音響同樣設計得非常精妙,廣受好評。根據(jù)每一集的內容特點,后期編輯運用不同的旋律和樂器來配合,恰到好處,渾然天成。例如,在展示本溪滿族自治縣的百年古集的繁華景象時,音樂是一段歡快雀躍的旋律,樂器選擇的是吉他,高潮迭起,熱鬧非凡;在展現(xiàn)高峽出平湖的觀音閣水庫時,用的旋律是一曲氣勢恢宏的交響曲,青山環(huán)抱、平湖風華、安穩(wěn)泰然的感覺油然而生。同時,現(xiàn)場背景音響的運用,也增加了紀錄片的可聽性和感染力。例如,在鏡頭來到小市鎮(zhèn)蜂蜜砬子村宏偉種羊養(yǎng)殖場時,咩咩的羊叫聲響起,仿佛感受到小尾寒羊吃起午飯的歡快。例如,當鏡頭飛躍本溪火車站時,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聲響起,厚重的歷史感瞬間散發(fā)出來。
本溪廣播電視臺積極在創(chuàng)新展現(xiàn)形式上下功夫,利用本溪廣播電視臺溪視頻策劃推出了一系列“爆款”融媒體產品,有效提升了《瞰本溪》的傳播效能和影響力,取得了良好宣傳效果。
本溪廣播電視臺溪視頻開設《瞰本溪》專題并推出一系列融媒體產品,通過連線、視頻、圖片、通訊、快評、專訪、特寫等不同形式,精練、詳實地講述了每一集《瞰本溪》中的人物故事,撰寫細膩、敘述真誠、感染力強,用群眾看得懂、聽得進的報道,引發(fā)觀眾產生共鳴。
每一集紀錄片的融媒體產品,以當下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形式呈現(xiàn),精心拍攝、剪輯、制作,使得短視頻賞心悅目、廣泛傳播。相關融媒體產品以“短”取勝,緊緊把握新媒體時代受眾對信息的接受規(guī)律,每個產品時長2至3分鐘左右,節(jié)奏明快、內容精練,實現(xiàn)了在互聯(lián)網廣泛轉發(fā)的宣傳效果。
20集融媒體產品從不同層面緊扣幸福生活這一主題,每一集里面都有幾個小故事,共同為本集的小主題服務,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第12 集《汗落花開》中,古城鎮(zhèn)拐磨子村黨支部書記趙闖忙完了村里的工作來到自己的參園,看參籽變紅,觀參苗拔節(jié),他不僅用自己從貧到富的經歷說服同村的群眾養(yǎng)參致富,還在抖音上傳播經驗,在周邊省份的養(yǎng)參圈里成為名人。他的故事作為共同致富的延伸注腳,讓人們了解到一個更全面、更飽滿的本溪,也讓人們明白這里為什么如此幸福。在前期策劃的時候,每集會選取十余個預選拍攝地點,實地拍攝約七八個地點,后期剪輯篩選五六個??梢哉f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中,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紀錄片《瞰本溪》,不僅展現(xiàn)了本溪這座城市的山水風貌和人文情懷之美,更讓每一個看過的觀眾感受到溫暖,使得更多人見識到本溪這座振興都市的真精神,見證了本溪這座振興都市的正生長。
山水相依的大地鋪滿畫卷,洶涌奔騰的大河執(zhí)拗向前,《瞰本溪》的拍攝者駕駛的無人機飛翔在藍天上,用不同的角度記錄滄桑變化,在不一樣的高度感受城鄉(xiāng)變遷,他們用鏡頭飛躍高空,記住鄉(xiāng)愁,用真情講述發(fā)展的故事,謳歌嶄新的時代。這不僅得益于新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也得益于本溪市委、市政府對利用紀錄片塑造地方形象的重視。作為本溪廣播電視臺有史以來航拍規(guī)模最大的航拍紀錄片,《瞰本溪》用空中視角完整地記錄下本溪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各個領域的新氣象、新風貌,讓人們可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可以說《瞰本溪》的創(chuàng)作團隊用精妙的畫面、優(yōu)美的解說、完整的結構帶來了震撼人心的視覺影像,大大提升了本溪廣播電視臺的紀錄片制作水平。紀錄片《瞰本溪》播出后,引發(fā)觀眾點贊,有觀眾在新媒體平臺留言說“《瞰本溪》喚起了人們對本溪這座城市、對我們家鄉(xiāng)的愛”,還有留言說“感謝他們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美”。其實,就算不是本溪人,《瞰本溪》也能讓他生發(fā)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部紀錄片,《瞰本溪》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