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勇 劉王皓 孫 偉 何旭光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神經根型頸椎?。–SR)是因頸椎間盤及其附著組織退行性變壓迫相應的脊神經所引起的病變,患者出現(xiàn)頸肩部疼痛、僵硬以及上肢感覺異常、活動受限等癥狀,在急性期疼痛劇烈,嚴重影響工作、生活[1-2]?,F(xiàn)代醫(yī)學治療CSR的主要干預措施有手術、藥物,手術有嚴格適應證,且費用昂貴,術后可能合并感染、恢復差等;藥物治療主要以非甾體消炎藥物、營養(yǎng)神經以及康復訓練等為主,雖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臨床癥狀、體征,但易復發(fā)以及恢復頸椎功能的效果有限[3-4]。CSR屬于中醫(yī)“項痹病”范疇,《黃帝內經》論病因說“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風、寒、濕為該病之主要致病因素,風寒濕證時其主要證型之一[5]。薏苡仁湯來自《類證治裁》,功效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研究顯示[6],薏苡仁湯能改善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關節(jié)的腫脹、壓痛、晨僵等,有利于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西醫(yī)常規(guī)干預措施的基礎上,薏苡仁湯加味治療CSR(風寒濕證)急性發(fā)作期的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CSR診斷以2015年CSR診療共識[7]作為參考標準;病史如慢性勞損外傷史等;典型癥狀如手臂疼痛、麻木,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范圍基本相同;臂叢牽拉試驗呈(+);影像學的結果與癥狀相一致;排除頸椎外病變;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風寒濕證診斷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為參考,證候表現(xiàn)為:頸、肩、上肢出現(xiàn)串痛、麻木,頭部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患者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納入標準:滿足CSR診斷條件,同時符合中醫(yī)風寒濕證辨證要求;年齡30~70歲;未伴其他類型的疼痛??;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有頸椎手術史者;精神疾病者;腕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手臂疼痛者;合并臟腑等的嚴重功能不全者;對本次藥物如薏苡仁湯的組成藥物等過敏者。
1.2 臨床資料 篩選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間于我院就診的CSR患者中選取9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9例。治療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41.70~65.30歲,平均(52.37±6.41)歲;病程1.80~5.10年,平均(3.77±0.49)年。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齡40.70~64.70歲,平均(51.85±6.37)歲;病程1.50~5.40年,平均(3.69±0.47)年。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予常規(guī)干預措施。頸椎牽引:牽引力為體質量的10%~20%,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次。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63),每次100 mg,每日2次。甲鈷胺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25),每次1片,每日3次。2)治療組予干預措施聯(lián)合薏苡仁湯加味治療,組方:薏苡仁30 g,當歸、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獨活、防風、蒼術各9 g,制川烏、制草烏、麻黃各5 g,威靈仙12 g,桂枝8 g,干姜10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每次約200 mL。兩組連續(xù)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1)頸部疼痛評價:選用簡化McGill問卷(SF-MPQ)[9]判定,內容有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分級指數(shù)(PRI)、現(xiàn)有疼痛強度(PPI)3個評分指標。VAS評分采用一條兩端標以“0”和“10”的游動標尺,“0”為無痛,“10”為劇痛,患者依據(jù)自身的疼痛在標尺上標出對應的位置即為疼痛得分。PRI評分包括11項疼痛感覺評分以及4項疼痛情感評分,都參照無、輕痛、中痛、極痛對應計0、1、2、3分,總分0~45分。PPI評分按照疼痛程度分為無痛、輕度不適、不適、難受、可怕的疼痛以及極為疼痛對應計0、1、2、3、4、5分。2)頸部特異性量表評分:內容有頸椎病臨床評價表(CASCS)[10]、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NDI)[11]量表評分。CASCS有癥狀(疼痛、手臂麻、眩暈、交感神經癥狀、脊髓受壓癥狀)、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能力、工作學習能力、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體征(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體征、神經根受壓體征、脊髓受壓體征、椎動脈受壓體征、交感神經麻痹體征),對應計18、9、73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輕。NDI指標有疼痛程度、抬物、個人生活料理、注意力、睡眠等10條,每條按照6級計0~5分,總分0~50分,得分越高頸椎功能障礙程度越重。3)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評定,包括頸肩上肢串痛麻木、頸部僵硬、惡寒畏風、頭沉重感,按照正常、輕、中、重對應計0、1、2、4分。
1.5 療效標準[13]臨床控制:癥狀體征消失,頸椎活動正常,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頸椎活動基本正常,療效指數(shù)>70%且≤90%。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頸椎活動基本正常,療效指數(shù)>30%且≤70%。無效:癥狀體征未見顯著好轉,療效指數(shù)≤30%。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CASCS總評分-治療后CASCS總評分)÷治療前CASCS總評分×100%??傆行榕R床控制、顯效、有效之和。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據(jù)以()表示,運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運用χ2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SF-MPQ疼痛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SF-MPQ疼痛量表指標VAS、PRI、PPI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F-MPQ疼痛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F-MPQ疼痛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P<0.01。下同。
組別治療組(n=49)對照組(n=49)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VAS 6.40±0.75 2.85±0.39**△△1.51±0.25**△△6.33±0.74 3.74±0.49**2.11±0.30**PRI 31.04±4.17 12.73±2.37**△△1.66±0.23**△△31.12±4.19 22.44±3.30**15.09±2.51**PPI 3.09±0.41 1.74±0.27**△△0.95±0.18**△△3.13±0.41 2.17±0.33**1.40±0.23**
2.2 兩組治療前后頸部特異性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CASCS量表評分顯著增加,NDI量表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CASCS、NDI量表評分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部特異性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部特異性量表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時間CASCS NDI治療組(n=49)對照組(n=49)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51.30±6.11 55.93±6.58**△△59.99±6.93**△△51.41±6.12 53.04±6.30**56.09±6.63**37.74±4.79 31.71±4.19**△△14.94±2.51**△△37.67±4.77 34.93±4.44**20.11±3.09**
2.3 兩組治療前后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明顯下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比較(分,±s)
組 別 時間 頸肩串痛麻木 頸部僵硬 惡寒畏風 頭沉重感治療組(n=49)對照組(n=49)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3.30±0.43 1.73±0.27**△△0.81±0.16**△△3.33±0.43 2.15±0.31**1.41±0.24**3.37±0.44 1.68±0.27**△△0.85±0.17**△△3.39±0.44 2.18±0.32**1.37±0.23**3.09±0.41 1.65±0.26**△△0.83±0.16**△△3.04±0.40 2.04±0.30**1.33±0.22**3.19±0.41 1.63±0.26**△△0.80±0.16**△△3.16±0.41 2.03±0.30**1.09±0.21**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隨著智能化手機的普及應用以及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CSR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fā)病趨于年輕化[14]。CSR的病機紛繁復雜,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與局部神經根受壓機制、生化炎性浸潤以及神經根對傷害性信息的傳導等有關,急性期以臨床抗炎、鎮(zhèn)痛以及改善循環(huán)等為主要措施[15]。塞來昔布是環(huán)氧化酶-2抑制劑,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16]。甲鈷胺可有效促進核酸代謝與葉酸利用,使神經突觸傳遞延遲及神經遞質減少得到好轉,提高神經纖維興奮性,恢復終極板電位誘導現(xiàn)象[17]。塞來昔布、甲鈷胺均為臨床治療CSR的常用藥之一,然而停藥后癥狀易反復[16]。
CSR的病位在頸部的筋與骨,屬于痹證之一,《雜病源流犀燭》所述“頸項強痛……三經感受風寒濕邪,則項強”,《古今醫(yī)鑒·卷十·臂痛》記載“病臂痛為風寒濕所搏”。多因患者久居潮濕、涉水冒雨,或居所寒冷潮濕等,易感受風寒濕邪侵襲,使頸局部造成經絡壅塞,阻礙氣血運行,氣血運行不暢或凝滯,不通則痛,引發(fā)本?。?8]。故中醫(yī)治療以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宣痹止痛為主要治則。
薏苡仁湯加味方中薏苡仁、蒼術健脾除濕利痹,為君藥。蒼術配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祛風勝濕;制川烏、麻黃、桂枝、生姜、制草烏、干姜合用可溫經散寒、除濕止痛、通絡宣痹,以上共為臣藥。當歸、川芎辛散溫通,養(yǎng)血活血兼以行氣,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為使藥。全方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絡宣痹之效。本次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SF-MPQ疼痛量表指標疼痛VAS、PRI、PPI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CASCS量表評分顯著增加,NDI量表評分明顯降低,且治療組CASCS、NDI量表評分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風寒濕證證候評分明顯下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常規(guī)干預措施的基礎上,薏苡仁湯加味治療風寒濕型CSR急性發(fā)作期的療效更優(yōu),能進一步減輕疼痛,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和中醫(yī)證候。
綜上,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薏苡仁湯加味治療風寒濕型CSR急性發(fā)作期的療效更優(yōu),能進一步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和中醫(yī)證候,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