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琪,張毅鵬
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婦科惡性腫瘤是一種對女性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等,近年來臨床多首選手術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1]。然而,手術操作會破壞淋巴管網(wǎng),致使淋巴管內的淋巴液無法順暢回流,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放療等因素影響,易導致患者下肢水腫、疼痛等,影響其術后生存質量[2]。術后下肢水腫屬中醫(yī)“象皮腫”“脈痹”等范疇,治則為活血化瘀、溫陽益氣、通脈利水[3]。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近年來對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開展中醫(yī)綜合護理,發(fā)現(xiàn)該方案在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狀況、下肢水腫、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將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2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8~75歲,平均(61.50±4.57)歲;疾病類型:子宮內膜癌14例,宮頸癌20例,卵巢癌10例,其他2例;手術類型:開腹手術13例,腹腔鏡手術26例,陰式手術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9~75歲,平均(62.10±4.61)歲;疾病類型:子宮內膜癌13例,宮頸癌21例,卵巢癌10例,其他2例;手術類型:開腹手術14例,腹腔鏡手術26例,陰式手術6例。本研究經(jīng)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腫瘤診斷標準,且已成功接受手術治療;2)均于全身麻醉下接受手術;3)術前無血栓病史及深靜脈血栓;4)對本研究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1)下肢活動障礙;2)合并嚴重基礎性疾病、臟器功能障礙;3)認知、精神障礙;4)語言溝通障礙。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病情,術后了解其下肢水腫、心理狀態(tài)等,并進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預,指導患者盡早肢體活動。術后指導患者去枕平臥,并將下肢抬高20°~30°,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遵醫(yī)囑應用抗凝藥物,并嚴密進行術后觀察。
1.4.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中醫(yī)綜合護理。
1.4.2.1 中醫(yī)情志護理依據(jù)中醫(yī)理論中五行相克的“喜勝憂”,予“以情勝情”干預,與患者交流,引導其回憶生活中愉快事件、體驗,通過喜抑制抑郁情緒。同時,以患者性格、喜好為依據(jù),選擇與其“同類”的音樂,并播放相應的娛樂節(jié)目,引導患者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傾訴、安慰,通過借情、移情方式轉移其不良情緒。
1.4.2.2 中藥護理大黃散方外敷:生大黃、梔子、芒硝各500 g,加水調為糊狀,由肢體遠端敷至近端,并應用彈力繃帶纏繞,力度為纏住藥物即可。術后1天開始外敷,敷藥前用溫水擦拭肢體皮膚,外敷24 h后溫水擦洗干凈皮膚,間隔12 h進行下一次敷藥,持續(xù)10天,敷藥期間嚴密觀察患者肢體情況,若有皮膚瘙癢、發(fā)紅等停止敷藥。
1.4.2.3 飲食調護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適當增加吡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番茄、蘑菇、黑木耳等,以促進血液稀釋。另外,依據(jù)患者癥狀,熱壅絡脈者多食蕎麥、玉米、冬瓜、苦瓜等涼性食物;氣滯血瘀者可用藕節(jié)、山楂、三七泡水飲用。
式中,Bi為多時相近紅外最小值合成圖像上第i個像元的灰度值;Bmax和Bmin分別表示在多時相全色圖像上提取的積雪范圍內,通過近紅外波段多時相最小值合成后圖像上的最大像元值和最小像元值.當上式成立時,像元值賦為1,表示為積雪,否則為0,表示為非積雪區(qū).
1.4.2.4 五行音樂依據(jù)患者證型選擇配樂:氣滯血瘀型選擇《江南絲竹樂》,脈絡濕瘀型選擇《花好月圓》,脾虛濕阻型選擇《秋湖月夜》,氣虛血瘀型選擇《高山流水》,脈絡濕熱型選擇《塞上曲》。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播放以上相關音樂,指導患者進行下肢運動操:1)第一節(jié)。深呼吸,由鼻腔緩慢吸入氣流至丹田停留3 s,經(jīng)口腔緩慢吐出,8個節(jié)拍。2)第二節(jié)。指導患者將腳尖朝自己緩慢勾起,達到最大限度后停留3 s,緩慢下壓腳尖,達到最大限度,停留3 s,勾起、下壓各16個節(jié)拍。3)指導患者以踝關節(jié)為中心360°環(huán)繞足踝,使踝關節(jié)最大限度內翻、外翻、背伸、跖曲,每個動作16個節(jié)拍。4)指導患者休息,深吸氣、深呼氣各進行16個節(jié)拍。5)指導患者將一側下肢抬起,屈膝向腹部,達到最大限度時停留3 s,緩慢復原,雙下肢交替進行,各16個節(jié)拍。6)指導患者抬起一側下肢,到達最大限度后空中停留3 s,緩慢復原,雙下肢交替進行,各16個節(jié)拍。7)指導患者閉目凝神,深吸氣、深呼氣各8個節(jié)拍。以上訓練每日3次,每次15 min,持續(xù)訓練至術后7天。
1.5 觀察指標
1.5.1 心理情緒狀況 護理前后通過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SPBS)、心理彈性量表簡化版(CD-RISC10)評價兩組患者心理情緒狀況。SPBS共10個條目,各條目從“從不”至“總是”計1~5分,共50分,得分越高,自我感受負擔越重[4];CD-RISC10共5個維度、25個條目,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彈性越好[5]。
1.5.2 下肢水腫程度 術前1天及術后3、7天,通過皮尺測量兩組患者髕下10 cm、髕上15 cm、踝上5 cm處的肢體周徑,以觀察下肢水腫情況。
1.5.3 疼痛狀況 術前1天及術后3、7天,指導患者通過疼痛評估數(shù)字等級評定量表(NRS)評估兩組患者疼痛情況,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6]。
1.5.4 生活質量 護理前后采用生存質量測定簡表(quality of life-BREF,QOL-BREF)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總體評價(10分)、生理領域(35分)、心理領域(30分)、社會領域(15分)、環(huán)境領域(4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7]。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非等級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下肢NP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下肢NPS評分比較(±s) 分
?
2.2 下肢水腫程度術前1天,兩組患者髕下10 cm、髕上15 cm、踝上5 cm處的肢體周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天,兩組患者髕下10 cm、髕上15 cm、踝上5 cm處的肢體周徑均較術前1天增長,但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7天,兩組患者髕下10 cm、髕上15 cm、踝上5 cm處的肢體周徑均縮短,觀察組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下肢水腫程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下肢水腫程度比較(±s)
注:a表示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b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3 心理情緒狀況護理后兩組患者SPBS評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CD-RISC10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評分比較(±s)
?
2.4 生活質量護理后兩組患者QOL-BREF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a表示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b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
現(xiàn)階段,臨床多通過開腹、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易發(fā)生下肢水腫、疼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降低其術后生活質量[8]。以往臨床多通過常規(guī)護理、抗凝藥物等對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水腫、疼痛進行干預,可使患者相關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總體效果不理想。近年來,中醫(yī)護理在婦科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優(yōu)勢逐漸被重視,通過辨證了解患者下肢水腫、疼痛出現(xiàn)的原因,針對性予以護理,可有效緩解下肢水腫、疼痛[9]。
中醫(yī)理論認為創(chuàng)傷、氣虛血滯、痰濕阻脈是導致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下肢水腫、疼痛的主要原因,臨床干預應從益氣活血、疏通經(jīng)絡等方面入手[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PBS較對照組低,CD-RISC10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中醫(yī)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情緒狀況。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在手術創(chuàng)傷、擔憂預后等因素影響下,自我感受負擔增加、心理彈性降低,心神不定,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影響全身氣血運行[11]。中醫(yī)綜合護理強調對此類患者實施情志護理、五行音樂干預,可有效調養(yǎng)患者心神,使其心情舒暢,并調節(jié)不良情緒,優(yōu)化情感效應,調動體內積極因素,達到降低自我感受負擔、提升心理彈性的效果[12]。
中醫(yī)理論認為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水腫、疼痛的主要病機為瘀血阻滯、氣化失常,水濕停聚,則肢體腫脹,不通則痛[13]。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髕下10 cm、髕上15 cm、踝上5 cm處的肢體周徑均較對照組短,NR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展開中醫(yī)綜合護理可有效降低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肢體水腫、疼痛程度。中醫(yī)綜合護理中的情志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升其對后續(xù)干預的配合度;中藥護理可活血通絡、利濕消腫;飲食調護可為患者機體恢復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減少不良飲食對血液流動、淋巴回流的影響;五行音樂通過五行生克制化、臟腑氣血辨證關系的運用,有效促進全身循環(huán),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順利完成創(chuàng)傷后恢復與再生[14-15]。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理后QOL-BREF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中醫(yī)綜合護理可提升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心理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術后相關干預,減輕下肢腫脹、疼痛程度及身心不適對日常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進而達到改善術后生活質量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醫(yī)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心理情緒狀態(tài),降低肢體腫脹、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如選取的病例僅局限于本院近1年接收的患者,且觀察指標較少,存在較高的主觀性,可能使結論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續(xù)需增加樣本數(shù)量、觀察指標等展開進一步研究,從而客觀分析中醫(yī)綜合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下肢水腫程度、疼痛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