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杰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已開通運營的中低速磁浮線路有北京S1線和長沙磁浮快線,在建項目有清遠磁浮線等。部分城市需要建設時速160km~200km的中速磁懸浮線路[1]。目前,100km/h以上磁浮列車的集電方案,國內外仍無相關工程案例,因此,對于不同運行速度等級的磁浮列車集電方案比選十分必要。
日本的名古屋至愛知縣磁浮線于2005年3月開通運營,最高運營速度為100km/h。其集電方案技術參數(shù)有:
①采用側部受流方式,載體為受電靴與T型截面匯流排加接觸線;
②供電軌與回流軌沿橋梁對稱懸吊絕緣子支撐。
韓國的仁川國際機場線于2014年5月開通運營,最高運營速度為110km/h。集電方案技術參數(shù)有:
①采用側部受流方式,載體為受電靴與工型截面復合導電軌;
②供電軌與回流軌沿橋梁對稱坐式絕緣子支撐。
長沙磁浮線全長18.55km,最高運營速度為100km/h。集電方案技術參數(shù)有:
①采用側部受流方式,載體為受電靴與C型截面復合導電軌;
②供電軌與回流軌沿橋梁對稱棒式絕緣子支撐。
北京S1線全長10.2km,最高運營速度為100km/h。集電方案技術參數(shù)有:
①采用側部受流方式,載體為受電靴與工型截面復合導電軌;
②供電軌與回流軌沿橋梁對稱棒式絕緣子支撐。
國內外磁浮列車均為側部受流,但所采用的集電載體和懸掛方式有一定差異。集電載體有T型匯流排加接觸線、工型復合導電軌和C型復合導電軌。三種集電載體除在磁浮列車上應用外,在地鐵、輕軌中也有應用。
以下將重點分析不同集電載體和懸掛方式下技術經濟性和靴軌動態(tài)受流性能。
鋼鋁復合導電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有:
①受電靴滑板磨耗過快和偏磨;
②受電靴通過導電軌的噪聲較大;
③鋼帶和滑板有燒蝕。
匯流排加接觸線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有:
①接觸線局部磨耗和燒蝕較大;
②滑板磨耗不均勻;
③匯流排緊固件松動,接觸線脫槽等零部件安裝緊固問題。
表1定性比較了復合導電軌和匯流排加接觸線在工程中的實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耐久性、環(huán)境適應性。
表1 集電方案的技術經濟性比較
影響靴軌的空間姿態(tài)、幾何參數(shù)的因素主要有集電靴的滑板位置、底座位置;導電軌的鋼帶或接觸線位置、絕緣支撐位置。
橫斷面空間上,受電靴與鋼鋁復合導電軌理想情況下,集電靴與接觸軌為面面接觸,但實際上為滑板局部面與鋼帶的接觸,如圖1所示。
圖1 靴軌橫斷面空間姿態(tài)
橫斷面空間上,受電靴與剛性接觸網(wǎng)理想情況和實際情況均為線面接觸,如圖2所示。
圖2 剛性接觸網(wǎng)橫斷面空間姿態(tài)
縱向空間上,受電靴與鋼鋁復合導電軌理想情況下,接觸軌之間絕對平直。但實際上,集電靴與接觸軌難以實現(xiàn)完全平直過渡,接觸軌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抬高、抬頭、低頭,造成接觸軌表面不連續(xù),易造成滑板磨耗增大,如圖3所示。
圖3 鋼鋁復合導電軌線路縱向空間姿態(tài)
縱向空間上,剛性接觸網(wǎng)由于采用貫通敷設的接觸線,接觸面始終保持連續(xù),如圖4所示。
圖4 剛性接觸網(wǎng)縱向空間姿態(tài)
仿真計算不同運行速度下的靴軌接觸力和弓網(wǎng)接觸力,得到接觸力標準差隨運行速度的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運行速度下的動態(tài)接觸力標準
比較不同集電載體的接觸力標準差,剛性接觸網(wǎng)系統(tǒng)在不同運行速度下的接觸力標準差均較小,該系統(tǒng)動態(tài)性能具有一定優(yōu)勢。
分析國內外中低速磁浮列車集電方案的異同點,比較鋼鋁復合導電軌、匯流排加接觸線兩種集電方式的技術性和經濟性指標,以及空間幾何和動態(tài)性能相互作用指標,得到如下結論:
①匯流排加接觸線具有實用速度較高、環(huán)境適應性較好等優(yōu)勢;
②20km/h運行速度以上,剛性接觸網(wǎng)方案在弓網(wǎng)接觸質量上有一定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