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全 王丹丹
法律非兒戲,千萬別圖省事兒,否則可能會攤上大麻煩。
張有為和張娜在婚后購買了北京市朝陽區(qū)十里堡家園的102號房屋,房屋所有權登記在張娜名下。
不久,兩人迎來了愛情的結晶。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張有為想讓妻子辭職專心帶娃,等孩子大些再出去工作。雖然和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一樣,但為了孩子,張娜還是決定聽從丈夫的意見,做了全職媽媽。
帶娃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身心俱疲的張娜希望丈夫能多體諒自己,多幫忙帶孩子??蓮堄袨閰s以工作忙、應酬多為由經常很晚回家,就算周末在家,對孩子也不聞不問,還總說張娜的不是。
張娜覺得很委屈,自己放棄高薪工作在家?guī)?,卻沒換來丈夫的理解和包容;張有為也有意見,覺得妻子太矯情,一言不合就數落人,完全沒了婚前的溫柔體貼。為此,兩個人沒少發(fā)生爭吵。
2019年3月13日晚上,孩子發(fā)高燒,張有為醉酒回家。張娜一邊照顧小的,一邊還得看著大的,一晚上沒合眼。
第二天,兩人大吵一架,話趕話提到了離婚。正在氣頭上的張有為立刻起草了一份離婚協議書并對財產條款進行約定:
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
(1)存款:雙方名下銀行存款歸各自所有,不再分割。
(2)房屋:夫妻共同所有的房產全部歸女方所有。
雙方都簽了字,落款為2019年3月14日。后來張娜思慮再三,覺得孩子還小,想再給丈夫一次機會,并沒有到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
2020年2月14日,張娜接到一名叫趙穎的女性打來的電話,說自己已經懷孕,問她和張有為究竟有沒有離婚。
當晚,張有為也直接跟張娜攤牌要離婚,表示趙穎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張娜當時并沒有表態(tài),希望雙方再冷靜一下。
趙穎催得緊,張有為擔心張娜因為財產分割等問題不同意離婚,于是上網搜了一份比較簡單的離婚協議書,財產分割約定為:
1.雙方婚后無共同財產。
2.雙方婚后無共同債權債務。
張有為覺得,只要不提房子的事,張娜應該就能很快同意離婚,等事情了結后再單獨說房子也不遲。
2020年3月1日,雙方辦理離婚登記并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
2021年1月,張有為向法院提起離婚后財產糾紛訴訟,認為雙方在簽署離婚協議書時,并沒有約定十里堡家園的房子歸屬,屬于離婚時遺漏的財產,請求法院依法分割。要么給自己房子,按照市場價值的一半補償張娜房款;要么給張娜房子,補償自己一半房款。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十里堡家園房產購買于張有為、張娜的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雖然登記在張娜個人名下,但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但是,張有為在明知十里堡家園房產存在的情況下,仍在2020年3月1日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中約定“雙方婚后無共同財產”,并結合雙方在2019年3月14日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中對財產的分割方案及離婚時雙方名下資產的持有情況,符合雙方的一貫意思表示,應視為雙方在離婚時對當時已知的夫妻共同財產已經處理完畢,默認離婚時財產歸屬狀態(tài),即登記在誰名下歸誰所有。據此,法院判決駁回張有為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律分析:
一、離婚時沒有處理的房產,離婚后能夠請求法院分割嗎?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第八十三條規(guī)定,離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在筆者團隊所代理的離婚案件中,有的當事人可能考慮房屋的價值比較高,但又不想因財產分割而影響離婚,便直接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對房產暫不做處理,離婚后另行解決。
也有家庭由于家庭資產長期處于男方的控制之下,女方知之甚少,離婚時甚至不知道房產的存在,更談不上進行分割。
上面兩種情況均屬于離婚時存在且沒有處理的房產,離婚后,男女雙方完全可以請求法院進行分割。
二、既然離婚時沒有處理的房產,離婚后可以請求法院重新分割,法院為什么駁回張有為的訴訟請求?
與上面提到的兩種情況不同,本案中,張有為與張娜二人正式辦理協議離婚手續(xù)之前,在2019年3月就曾寫過一份離婚協議書,并明確約定了房產歸女方所有。雖然這份離婚協議書最終并未生效,但也說明兩人都清楚明白地知道十里堡家園房子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兩人仍然在2020年3月1日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中采用“雙方婚后無共同財產”這種含糊不清的表述,法院最終結合雙方在2019年3月簽訂的離婚協議書及雙方名下資產的持有情況,認定二人在離婚協議書中關于財產分割條款表達的是,各自名下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意思。由于房屋產權登記在張娜名下,故法院駁回了張有為的訴訟請求。
很多人為了快速離婚甚至假離婚,隨便簽一份離婚協議書,并認為只要離婚協議書中未體現出房產分割,就可以等離婚后再請求法院依法予以分割。
殊不知,如果離婚協議書中約定“除上述財產外,無其他財產分割”或“婚后無其他夫妻共同財產”有可能導致財產分割發(fā)生巨大變化。尤其在高房價地區(qū),這一句話可能會造成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損失。
三、明知共同財產的存在,仍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無共同財產,離婚后肯定無法再次分割該財產嗎?
面對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要求法院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請求,法院往往會結合雙方提供的證據以及對其他財產分割情況,核實當事人在離婚時是否知曉該財產的存在,一方是否存在轉移、隱藏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以查明當事人是否有對該財產處分、分割的意思表示。
例如,在(2021)京01民終3252號民事裁定書中,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雙方均確認婚內沒有夫妻共同財產”,即應當理解為各自名下財產歸各自所有且不存在爭議。
但在二審期間,男方提交了一份在離婚當天簽訂的另一份離婚協議書,其中就財產分配約定為:“男女雙方均確認婚內財產在本次離婚協議書中不予處置,離婚后由雙方另行通過訴訟解決。”
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應就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予以進一步審查,于是裁定撤銷了(2020)京0108民初10962號民事判決,將案件發(fā)回一審法院重審。
在(2020)粵01民終8740號民事判決書、(2020)滬0113民初3820號民事判決書中,法院也基本傾向性認為夫妻雙方明知共同財產的存在,卻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為無共同財產的,視為一方對該部分財產權利的放棄并認可按照財產的現狀進行分配,認可該財產由離婚時的權利人所有。
而在(2011)溫平鰲民初字第435號民事判決書中,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夫妻婚姻存續(xù)期間,無共同財產分割”,法院則認為房屋屬于重大財產處置,雙方沒有書面約定如何分割,故認定房屋尚未實際分割,一方起訴請求分割的應予以支持。
因此,在離婚協議中約定“無夫妻共同財產”,看似簡單方便,但很容易產生爭議。
作為一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簽署條款的法律后果,認識到法律的嚴謹性,絕不可無知無畏,更不能耍小聰明,最終很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律師建議在離婚協議書中明確約定全部已知的夫妻共同財產的種類,對房屋、車輛、存款、股權、股票等夫妻共同財產的所有權歸屬做出約定,避免歧義。
如果夫妻共同財產較多,一時難以分清,也需要及時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對剩下的夫妻共同財產暫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