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聰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
北京作為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首要窗口,不僅保留有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還展示了中華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通過多渠道的文化展示,北京向世界傳遞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北京的文化窗口作用將愈發(fā)顯著,為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shè)過程中,北京不斷加強同外界對話,積極吸引國內(nèi)外高端文化要素集聚,歷史悠久的古都正日益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與文明對話的高地。
世界文明在此交融,中華文化也從這里走向世界。
在重大國事活動中,世界聚焦北京,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現(xiàn)代中國的風采神韻。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利用主辦承辦、服務主場外交和開展高水平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契機,在集中展示著大國首都新形象的同時,也把當代中國價值貫穿于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縱觀綿延不息的人類歷史,文明從來“無問東西”,只在交流與互鑒中發(fā)展。悠久歷史造就的深厚文化底蘊和開放包容胸懷,讓北京成為尋訪中國文化魅力的首選推介官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首要窗口。
自1961年成功舉辦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來,北京便開始了其成為國際體育名城的輝煌歷程。這一歷史性的體育盛事不僅彰顯了新中國體育事業(yè)的崛起,也為北京搭建了一個與世界各地交流的平臺。從那時起,北京便與國際體育緊密相連,逐漸成為全球矚目的體育中心。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北京作為東道主,多次承辦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級體育比賽。從足球到籃球,從游泳到田徑,北京舉辦過的各大賽事幾乎涵蓋了所有體育項目。其中,中國網(wǎng)球公開賽、北京馬拉松、世界斯諾克錦標賽等知名賽事已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的璀璨明珠。
北京在承辦國際級體育比賽過程中,不僅為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觀眾提供了展示和切磋的平臺,也成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通過這些賽事,北京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展示了中國的精神風貌。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觀眾也在比賽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增進了友誼。
從2008年的奧運會到2022年的冬奧會,從《北京歡迎你》到《一起向未來》,同樣精彩的兩次奧運盛會,不僅讓北京成為一座“雙奧之城”,在世界舞臺上留下了耀眼的城市形象,也為北京留下了豐厚的奧運遺產(chǎn)。“重要的是走過這些橋梁,去參與交流”,“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所言不虛。步入后奧運時代,由奧運盛會連接起的北京與世界之間頻繁的交流,仍在體育、文化、商業(yè)等各個領(lǐng)域進行。通過交流互鑒,北京和世界同時“加快腳步”,相向而行。
文明交流互鑒,藝術(shù)是重要的橋梁。北京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外藝術(shù)交流的重要橋梁。在這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相互交融,為世界各地的藝術(shù)家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讓世界了解中國,音樂是最直觀的方式。1998年10月,首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在人民大會堂奏響,著名指揮家拉斐爾·富呂伯格-德-勃格斯執(zhí)棒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英雄”交響曲如颶風席卷。當最后一個音符飄落,全場觀眾為精湛的演奏熱烈喝彩,掌聲久久不息。那次古典音樂藝術(shù)之旅,讓聽眾久久陶醉其中。25年,迅速成長的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為中國古典音樂行業(yè)引入了全新的國際視野,注入了奔騰不息的活力,并把中國聲音持續(xù)輸送至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