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民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Koehne)為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高達5 m,樹冠開展,樹姿優(yōu)美,3—4 月盛花期,傘房花序,具花4~6 朵,花梗細弱下垂,紅花滿枝,紛披婉垂,是春季很好的觀賞花木。垂絲海棠性喜陽光,不耐陰,也不甚耐寒,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適生于陽光充足、背風之處,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或微堿性土壤均可成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帶黏質的地塊生長更好。垂絲海棠生性強健,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術管理,但不耐水澇,盆栽須防止水漬,以免爛根。垂絲海棠采用嫁接育苗,表現成活率高,生長快,現將其培育技術總結如下。
垂絲海棠苗木培育主要采用嫁接方式進行。由于荷澤當地土壤pH 在7.3~8.2,呈微堿性,砧木多選用耐微堿的河北懷來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Makino)。為打破八棱海棠種子休眠,需要低溫層積60~80 d,當地在12 月上旬沙藏,方法是首先剔除種子中雜質、秕種、病蟲粒,種子晾曬3~5 d,之后對種子進行消毒,使用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 min,撈出后用清水漂洗2~3 遍,再使用45℃左右溫水浸泡種子,水比種子多1 倍,不斷攪拌,浸泡24 h,讓種子吸足水分,然后撈出種子瀝水。把撈出的種子與濕潤的沙充分混合,濕沙以手握成團、松手不散、不滴水為宜,種子與濕沙比例為1∶(3~5)。為便于儲藏期間檢查,也可將混濕沙的種子先裝入透氣的編織袋中,最好用透氣的麻袋裝,袋內裝種子高度40 cm 左右,在高燥背陰處挖貯藏溝,溝深、寬均0.8 m,溝長視種子的多少而定。先在溝底鋪10 cm 厚的濕沙,把盛有種子的編織袋放入溝中,每隔1 m 樹立1 個草把通氣,然后蓋30 cm 厚濕沙,最后用土封成屋脊形,防止雨雪水進入儲藏溝。在沙藏過程中,經常查看沙藏的種子是否有發(fā)霉變質的情況,待春季氣溫升高時適量加水,保持濕潤,當發(fā)現種子有萌動,要及時取出催芽,待種子有30%開始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可以混沙子一起播種。
苗圃地選擇在地勢高燥、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為宜。深秋土壤深翻30~40 cm,殺滅地下害蟲,增加土壤透氣性。在第2 年春播前如墑情較差,進行灌溉造墑。3 月初施肥旋耕,同時施入基肥,采用腐熟有機肥60 00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再施入硫黃粉450 kg/hm2土壤消毒以及硫酸亞鐵450 kg/hm2、5%辛硫磷顆粒劑300 kg/hm2作為土壤殺蟲殺菌劑。細耙整平作苗床,床高20~30 cm,床寬100~120 cm,長度不超過30 m,苗床間留30 cm 步道,便于灌溉。
一般3 月10 日左右在山東菏澤經過沙藏的海棠種子自然就萌芽,此時即可播種。苗木行向一般選南北向較好,采用寬窄行,寬行50 cm,窄行30 cm,按行距開溝,溝深2~3 cm。人工將種子和濕沙一起均勻撒入溝內,覆蓋細土1.5~2.0 cm 厚,稍鎮(zhèn)壓,隨后蓋上農用地膜,將地膜四邊壓嚴實,中間每隔一段點土防止風刮開地膜。用種量37.5 kg/hm2。
當幼苗有30%出土時,要及時揭掉地膜;有50%出苗時,每10 d 噴1 次800 倍波爾多液防治幼苗猝倒??;當出齊苗時,每隔7 d 噴1 次70%甲基硫菌靈600 倍液,連噴2 次。當發(fā)生葉部害蟲時,可噴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進行防治。有地下害蟲危害時,可用48%毒死蜱乳油600 倍液灌藥防治。間苗可以分2 次進行,當幼苗長出2~3 片真葉時進行第1 次間苗,第2 次間苗在4~5片真葉時進行。按株距10~15 cm 定苗,留苗15 萬株/hm2左右為宜。定苗后,在5~6 片真葉時,用0.1%尿素葉面追肥2~3 次。當苗長到8~10 片真葉時,追施少量尿素,75~150 kg/hm2左右,30 d 后再追施225 kg/hm2復合肥。每次施肥后澆水,及時中耕鋤草。當砧木地徑粗度0.5 cm 以上時即可嫁接。
嫁接垂絲海棠苗木,采用夏季嫩枝劈接,如果使當年接芽萌發(fā)成苗,砧木八棱海棠在6 月底7 月初進行嫁接,砧木地徑0.5 cm 以上可嫁接,如果砧木不夠粗可以在8月底9 月初芽接,第2 年春季萌發(fā)。嫩枝劈接接穗,應選生長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垂絲海棠發(fā)育枝條。剪取接穗后,立即將葉子剪掉,以減少水分流失,將上部發(fā)育不充實和下部沒芽或接芽較小部分也去掉不用。對砧木的處理,在砧木距地面5~10 cm 處剪斷,砧木下部葉要保留2~4 片作為營養(yǎng)葉,嫁接后能給砧木和接芽提供養(yǎng)分。修整平切口,然后在切口中部縱切1 刀,切口長2.5 cm 左右。而后對接穗進行處理,在接穗下面對稱斜削兩刀,使之側面一面較薄一面稍厚呈楔形,切面要平滑,不起毛刺,削面長2.5 cm 左右。在接芽上部1 cm 處剪斷,接穗上一般留1 個接芽,將剪下的接穗窄面向里插入砧木豎切口,使兩者的形成層對齊,這是嫁接成活與否的關鍵。用塑料布條從下向上依次綁縛好傷口,最后綁接穗上端剪切口,綁縛時一定要露出接芽。
一般在8 月下旬芽接,當年不剪砧接芽不萌發(fā)。選用當年生充實健壯芽體飽滿的枝條作接穗,剪去枝條上的葉片,保留葉柄。左手拿接穗,右手拿芽接刀,在芽的上部0.3~0.4 cm 處,用芽接刀橫切1 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的下方1 cm 處向上斜削1 刀,深達木質部,削到與芽上面的切口相遇。然后用右手輕輕取下盾形芽片,芽片內稍帶一點木質部,在砧木離根際5~6 cm 處,選擇莖桿光滑的地方橫切1 刀,深度以切斷砧木皮層為度,再從橫切處中間垂直向下切1 刀,長1.5 cm,這樣便形成一個“T”字形切口。用芽接刀挑開砧木皮層,然后用左手將芽片立即插入砧木切口,注意芽片上端皮層要緊靠砧木橫切口,用先前挑開的砧木皮層覆蓋接芽。用塑料帶由上部綁縛,逐漸向下纏,露出芽和葉柄,其他處不留縫隙,最后打結。綁扎要松緊適度,不要壓傷芽片。
“T”形芽接15 d 后檢驗是否成活,用手輕輕碰觸葉柄,如一碰即落,芽體新鮮,只要以后芽口保持鮮綠,就有成活的希望;如碰不落,芽片干枯,說明嫁接失敗。夏季劈接20 d 后檢驗成活,2 月后解除綁縛物,沒嫁接成活的可以在春天使用劈接的垂絲海棠,5 月底6 月初解除綁縛物;秋季芽接的當年可不解綁,第2 年早春剪砧時解綁。
對嫁接成活的發(fā)芽后要及時抹去砧木上萌發(fā)的芽和根蘗,減少接芽和砧木芽養(yǎng)分爭奪,促進接芽萌發(fā)生長。抹芽和除蘗要進行多次,才能清除干凈。芽接的要進行剪砧木,在春季發(fā)芽前在接芽上部1.0~1.5 cm 處剪砧,斷面應向芽對面傾斜。
為了利于嫁接成活,在嫁接前7 d 左右澆一遍水,讓砧木苗吸足水分。在早春發(fā)芽前追施復合肥225 kg/hm2,施肥后進行澆水,以后根據墑情合理澆水。及時中耕除草,做好病蟲防治,確保苗木健壯生長。8 月中旬以后一般不再追肥澆水,防止秋梢旺長,推遲落葉期,苗木冬春兩季易凍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