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于浩
研究問題是一項研究的起點,善于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關鍵,它關乎該研究是否具有價值意義以及研究是否能夠順利開展①。作為音樂教育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選擇研究問題決定了研究的方向和范圍及研究成果的價值和水平②。在進行音樂教育研究時,包括筆者在內的音樂教育研究新手經常會出現不知如何選擇或選擇何種研究問題的情況,又或是在選擇過程中混淆音樂教育現象中的教育問題與研究問題的區(qū)別。
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在于研究者對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內涵及來源的認識不夠清楚,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分析音樂教育現象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內涵及特點,厘清二者關系,進一步闡明如何從音樂教育現象中提煉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旨在與音樂教育領域的研究者就如何選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以此提高音樂教育研究新手的研究能力,促進音樂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及整體研究水平的提升。
教育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是從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角度出發(fā),存在教育現象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③④或教育問題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⑤等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二者的關系是教育問題存在于教育現象的時空場域中⑥。在音樂教育領域,音樂教育現象與教育事項被看作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對象⑦,但也有學者從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來源的角度出發(fā),認為研究者應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觀察與分析等方式梳理出研究問題,最后選定研究課題⑧。基于現有研究,可發(fā)現音樂教育現象、音樂教育問題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厘清。綜上,將分別闡述音樂教育現象的內涵、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類型與來源、音樂教育研究問題與音樂教育現象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如何從音樂教育現象中提煉音樂教育研究問題。
教育現象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現”⑨,我們可將教育現象概括為教育活動、教育事業(yè)及教育意識形態(tài)三種類型⑩。從認識論層面范疇來看,教育現象是研究者通過主觀意識認識到的“現象”,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反映教育的外部聯(lián)系,是變動的、外顯的(通過感官可感知)及豐富的?。
基于教育現象的內涵,我們可將音樂教育現象理解為不同層面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外在表現。從宏觀層面來看,音樂教育現象存在于作為國家或社會事業(yè)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如2022 年國家頒布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從中觀層面來看,各級各類學校機構、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音樂教育活動中蘊含大量音樂教育現象,如某學校開設門類眾多的藝術社團、社會音樂培訓機構中的音樂教師流動性強;從微觀層面來看,音樂教育現象是音樂教師與學生日常教學活動的直接外在表現,如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此外,在音樂教育現象中,既可發(fā)現音樂教育的現實問題,又可發(fā)現值得推廣的音樂教育經驗。
作為一項研究的出發(fā)點,研究問題既是研究過程中要致力突破的疑難障礙,又是一項研究的核心因素,是教育研究的根本任務?,能夠推動和促進教育不斷發(fā)展。研究問題包括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中的問題,具有多樣性,經常使用“為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樣”等問句進行表述,可分為陳述性、描述性、解釋性與探索性等類型?:其中,描述性問題是指描述現象、事物的特點與狀態(tài),如喜歡音樂的學生智力如何、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現狀;解釋性問題則關注人們的思想、情感、意圖、態(tài)度等主觀感受如何,通過檢驗事物之間的因果、相關等關系解釋或檢驗某個理論假說,如哪些因素影響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幸福感、有效的音樂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探索性問題是對前人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與概括,形成新的觀點與理論假設。
基于多位學者對研究問題的特點的闡述,我們認為有價值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應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可行性及價值性等特點。
科學性是指所選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要有現實依據和理論依據,以音樂教育實踐為基礎,以音樂教育基本原理為依據;創(chuàng)造性是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應具有原創(chuàng)、創(chuàng)新的特點,通過研究該問題能夠有獨特的發(fā)現,為音樂教育領域增加新知識并發(fā)展前人的研究;可行性是指提出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可以被解答,同時與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所需的外部條件、社會因素相適應,在主、客觀條件下可以進行研究;價值性是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要具有應用價值和理論價值,在理論方面有新的突破或發(fā)展,同時對音樂教育實踐方面有指導作用,符合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主要來源于音樂教育實踐,而音樂教育現象正是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外在表現?!耙粋€研究者要善于從每時每刻發(fā)生的、‘司空見慣’的,甚至是‘熟視無睹’的現象中發(fā)現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者應通過觀察與思考,在音樂教育現象中發(fā)現、提煉及概括出音樂教育研究問題。
1.多個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源于單個音樂教育現象
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來源于音樂教育現象,一方面體現在單個現象中可發(fā)現、提煉多個研究問題。從音樂教育實踐層面看,在“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音樂作品”這一現象中,既可從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目標、過程、語言及姿態(tài)等方面發(fā)現研究問題,又可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結果及反饋方面發(fā)現研究問題,也可從教學內容的選擇、編排等方面發(fā)現研究問題。從音樂教育研究層面看,“音樂教育研究中經常討論‘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這句話”也可看作一個音樂教育現象。有學者根據該現象提出多個研究問題:該話語從何而來?該話語是否具有可信度?該話語對音樂教育學術研究有何警示??因此,從一個音樂教育現象中可發(fā)現、提煉多個研究問題,但為使后續(xù)研究過程更順利、研究結果具有意義,應選擇自身感興趣且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2.單個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源于多個音樂教育現象
另一方面,一個研究問題也可能來自多個音樂教育現象。如根據“國家頒布有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中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出新要求”與“音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存在一系列困境”兩個不同層面的現象,可提煉出“如何促進新時代音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一研究問題。
3.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是基于對音樂教育現象的學術凝練
音樂教育現象是音樂教育活動中發(fā)生的事,從中選擇有價值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需要研究者將現象進行概括或提煉。一方面,此舉便于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置于某學科體系中進行研究,如上述“社會音樂培訓機構中的音樂教師流動性強”現象可在教育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體系中討論。另一方面,將現象進行學術凝練后形成的研究問題有利于在音樂教育研究的學術話語體系中進行廣泛交流。如果對研究問題僅是“自說自話”式地表述不利于學界對該問題的討論,故應將音樂教育現象凝練為具有一定共識的學術語言,以便學術探討。
音樂教育現象是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來源,但二者之間存在差異。在選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初學者容易將音樂教育現象中的問題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混淆,直接將研究問題等同于現象中的問題。實際上,音樂教育現象中的問題是相對負面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而研究問題不僅是研究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可以研究正面、積極的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如“優(yōu)秀中小學音樂教師如何成長”“影響學生歌唱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哪些”,或研究客觀中立的現實情況,如“小學生器樂演奏能力現狀”。因此,不能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完全等同于音樂教育現象中的問題,要科學地辨析二者的區(qū)別,以免混淆。
在厘清音樂教育現象與研究問題的關系后,研究者需對音樂教育現象進行概括與“加工”方能選擇出有價值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下文分別從觀察音樂教育現象、聚焦音樂教育研究主題、確定音樂教育研究問題三個步驟來闡述如何從音樂教育現象中提煉音樂教育研究問題。
觀察可分為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作為科學研究手段的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沒有明確目的,而研究中的觀察是有目的和計劃的活動?,本文所指的觀察為第一種。音樂教育現象存在于豐富多樣的音樂教育活動中,研究者可通過無明確目的的日常觀察去發(fā)現各個層面的音樂教育現象,為提煉現象中的研究問題做初步準備。因此,研究者日常的悉心觀察是提出有價值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基礎,也是從現象中提煉研究問題的第一步。
研究來源于日常生活、實際問題、過去的研究和理論?。在音樂教育實踐和音樂教育理論研究的現象中都可以發(fā)現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研究者應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宏觀、中觀及微觀層面的音樂教育現象。在自己或他人的日常工作中可觀察到實踐方面的音樂教育現象,如在學校,“一些學生上課積極主動,另一些學生很拖延”,此類日?,F象均可轉化為研究問題;在音樂教育理論研究的現象中也可觀察到音樂教育現象,如“一篇文獻述評結論中提出的問題”,可直接作為研究者提出研究問題的起點?。
在觀察到各類音樂教育現象后,第二步需要確定現象的學科范疇并將現象概念化,進一步聚焦音樂教育研究主題。
盡管音樂教育現象來自于音樂教育的實踐活動或理論研究中,但多數情況下一個現象可歸屬于不同的學科范疇,將現象放在不同學科范疇內會提煉出不同的研究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先確定現象的學科范疇。研究者首先要了解音樂教育經常與哪些學科相關聯(lián);其次要了解各關聯(lián)學科中的主要內容與結構;最后根據個人研究旨趣和研究的客觀條件選擇適宜的學科范疇。如“音樂師范生想做音樂表演者不想做中小學音樂教師”這一現象屬于音樂教育管理學、音樂教育社會學和音樂教育心理學等不同范疇。
在確定音樂教育現象所屬學科范疇后,需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概念化,即將現象抽象為具體的學術語言和學術概念的過程?!案拍钍侨藗冎饔^上對同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抽象概括”?,對音樂教育現象進行概念化首先需要將現象中的內容逐個拆分;其次通過查閱文獻,參考所屬學科的相關概念;最后將現象抽象為上層概念。例如通過概念化“教師在15 人的班級里比在30 人的班級中教學效果更好,學生也學到更多”這一現象,最終可將研究主題聚焦于“班級規(guī)模及其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在研究初期,可先粗略陳述問題,然后通過查閱文獻,明確界定問題”?。因此,在聚焦研究主題后,研究者需在回顧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煉出新的研究問題,并進一步分解研究問題,這是從音樂教育現象中提煉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第三步。
經過觀察及概念化后初步確定的研究主題或問題很可能已被前人研究,此時研究者需通過回顧與評述相關研究來判斷提出的研究問題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價值性,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與研究空間,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研究問題。在確定研究問題后,研究者還應將研究問題分解為若干子問題,以便理清整體研究思路?。如“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研究”可分解為“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結構、現狀、提升策略”三個子問題。
“如果不善于從觀察中提出問題,不善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科學研究課題就不可能引起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音樂教育現象是不同層面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外在表現,音樂教育研究問題源于音樂教育現象,是對音樂教育現象的學術凝練,但不等同于音樂教育現象中的現實問題。厘清音樂教育現象與音樂教育研究問題的關系,再通過觀察音樂教育現象、聚焦音樂教育研究主題、選擇與分解音樂教育研究問題,則能夠從音樂教育現象中提煉出有價值的音樂教育研究問題。
注釋:
①?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72.
②⑧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12):17-18.
③?雷江華.“現象——問題”對象觀邏輯辨析——兼論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的邏輯關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9):66-69.
④周興國.論“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的科學”[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9(1):82-88.
⑤余小茅.試論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問題”——兼與高鵬、楊兆山商榷[J].學術界,2014(9):115-123+309.
⑥張翔.教育問題:教育學的研究對象[J].當代教育科學,2016(19):8-10+21.
⑦任志宏,張昆.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12):1.
⑨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16.
⑩胡德海.論教育現象[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1(1):1-4.
?高鵬,楊兆山.“教育現象”何以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J].教育研究,2014,35(2):55-60.
?葉瀾.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1):5.
??陳時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5,188-191.
?鄧猛,朱志勇.從話題到問題:教育研究方法芻議[J].教育學術月刊,2013(3):25-29.
??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7,61,129.
?黃毓茜,許冰.由一句話引發(fā)的對音樂教育學術研究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22(4)41-45.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228.
???R.Burke Johnson,Larry Christensen.Educational research:Quantitative,qualitative,and mixed approaches[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14:133-135.
?維爾斯馬,于爾斯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第9 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