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音樂學院/張正統(tǒng)
在歐洲音樂發(fā)展的早期,小號是作為銅管樂器出現的。當時的小號大多以意大利制造為主,所以人們也習慣將意大利制造的小號稱為“意大利號”。而“意大利號”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文獻記載中的是“Tantalus”(拉丁文di Tantalus)。中世紀早期,在當時的歐洲各地出現了許多名為“piratus”(拉丁文piratas)的銅管樂器。據資料顯示,14世紀初,這種銅管樂器就已經出現在法國和意大利境內了。但當時并沒有用銅做材質制作銅管樂器,而是以貝殼、金屬等材料為主。到了15 世紀,用銅制成的小號才逐漸流行起來。
小號的歷史發(fā)展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每一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演奏方法。最開始的小號主要是作為宗教音樂中禮拜時所使用的樂器,后來逐漸演變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樂器。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演奏歷史中,小號經歷了多個時代與多個風格。從古代時期開始至今,小號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在不同時期中,由于各個時期音樂風格的不同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者對音樂作品詮釋方式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具有當時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奏風格。
小號是西方音樂文化中最古老的銅管樂器,它已經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號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fā)展,小號的演變離不開作曲家們在創(chuàng)作中對各種音樂元素的融合,同時也受到音樂家們對音樂作品風格和演奏技術等方面理解能力的影響。通過分析不同時期小號演奏風格特征和風格演變因素,可以為小號演奏藝術提供科學的指導。例如,在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們逐漸意識到小號具有獨特的音色特點和藝術價值,通過與其他樂器進行結合并加以創(chuàng)新,小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
研究小號的發(fā)展歷史是為了探究小號不同風格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每個時期小號演奏風格的特點,促進對小號演奏風格認識的深入。小號演奏風格是指演奏者所演奏出的樂曲和演奏方法。演奏者可以通過比較分析不同風格的小號,了解每一位演奏者在這一時期內所運用的方法、技術以及樂曲風格。通過對這一系列內容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時期小號演奏風格變化的特點和原因。
巴洛克時期是西方音樂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當時歐洲的藝術文化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這一時期,小號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樂器,成為了器樂合奏中常用的伴奏樂器。
在這一時期,小號開始在音樂領域中發(fā)展壯大。小號這一樂器經過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逐漸被運用于宗教儀式之中;還作為一種伴奏樂器,被用于教堂音樂之中;小號又被用于室內演奏,為室內音樂增添了一些獨特的聲音。
在演奏時,小號演奏者必須不斷地改變其演奏方法和技巧以達到不同的效果。演奏者使用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小號,這體現了樂器制作者對不同類型小號的了解。例如在巴洛克時期早期,演奏者主要使用短管來演奏短號。同時,由于小號在室內樂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因此有許多演奏者將小號作為一種特殊樂器使用在室內樂中。
由于巴洛克時期演奏小號和長號的人數較多,所以作曲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要考慮到這兩種樂器的特性。例如在巴洛克時期中期創(chuàng)作了許多著名的室內樂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巴洛克時期演奏者不同程度上對小號技巧和演奏方法上的了解和掌握。
巴洛克時期小號也開始受到其他樂器的影響。例如,管風琴演奏者開始將長號、短管和管風琴作為一種獨奏樂器來演奏器樂合奏作品。管風琴演奏者也會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小號來演奏一些旋律性樂曲或者奏鳴曲等體裁作品。管風琴演奏者還會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大小型號的小號來表現器樂合奏作品中不同音樂形象和情緒變化。
在古典主義時期,小號被用于教堂音樂。在教堂里,小號常用于演奏彌撒曲和圣歌。這一時期小號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早期教堂音樂中,小號的應用范圍很小。早期的教堂音樂主要以布道為主,旋律大多由木管來演奏,在音樂中較少使用。在這一時期,宗教活動被嚴格限制,在教堂中只能使用木管演奏。到了17 世紀后半葉,人們逐漸發(fā)現小號這種樂器能夠產生許多獨特的聲音效果。尤其是在銅管樂器的配合下,小號能產生與木管樂器完全不同的效果,其音色也更加獨特和豐富。
其次,小號的演奏逐漸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17 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中期之間,小號逐漸成為一種專業(yè)樂器。音樂家們通過學習和掌握使用小號的技巧來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演奏效率。18世紀中葉以后,更多的作曲家開始運用這一樂器來創(chuàng)作樂曲或者進行獨奏表演;作曲家們?yōu)楦玫乇磉_作品內容或主題思想經常會在作品中使用小號進行演奏;音樂家們還將小號當作一種輔助工具來使用。
最后,在古典主義時期的歌劇中小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古典主義時期歌劇的演出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小號來進行演奏。作曲家們常常把小號和銅管樂器結合起來進行演奏或與它們配合使用并使其產生獨特效果。例如在莫扎特創(chuàng)作于1627年的歌劇《唐璜》中有一個場景是一個男子在森林中與他的戀人相遇后在樹林中爭吵,這時作曲家們就用小號進行演奏以表示他們之間有矛盾需要解決;再如在《魔笛》這部歌劇中有一場戲是一位年輕女子拿著一只銅管吹出一支帶有顫音的旋律樂曲來表達她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渴望;而在海頓創(chuàng)作于1661 年的歌劇《茶花女》中也有一個場景是一名男子在樹林中與美麗姑娘相遇后發(fā)生了爭吵;另據統(tǒng)計,莫扎特創(chuàng)作于1795 年和1806 年間創(chuàng)作的歌劇《唐璜》和《費加羅婚禮》中都有一段運用小號進行演奏來表達劇中人物心情或劇情發(fā)展等方面內容的情節(jié);此外,在舒伯特創(chuàng)作于1789年和1831年間的兩部歌劇《魔笛》和《帕西法爾》中也有運用小號來進行演奏來表現劇中人物心情或劇情發(fā)展等方面內容的情節(jié)。
古典主義時期小號的發(fā)展不僅推動了當時歌劇和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而且促進了小號演奏技藝不斷進步,使其成為一種比較廣泛使用、適應多種風格演奏的樂器。小號在古典主義時期成為重要樂器之一這一事實是很難改變的。在歐洲中世紀時期,小號曾被用于教堂音樂中,與其它打擊樂器一起使用;而在17世紀下半葉和18世紀上半葉之間,隨著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觀念不斷涌現和推廣,小號被廣泛應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以及交響樂隊中。
浪漫主義時期是小號的第二個歷史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小號在音樂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這個時期的小號作曲家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揮家維瓦爾第,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小號音樂作品;另一位是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他是第一個將小號用于交響樂的指揮家,他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就對小號音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小號音樂的發(fā)展。
浪漫主義時期,小號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浪漫主義時期小號曲目豐富。例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一部使用小號作為主要樂器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這一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肖斯塔科維奇在《第八交響曲》中更是運用了大量小號曲目;同一時期勃拉姆斯也大量在作品中運用小號演奏。在演奏方面,浪漫主義時期小號演奏者可以通過控制音色來塑造樂曲中不同的音樂形象。
從19 世紀80 年代開始,作曲家們開始創(chuàng)作一種全新的演奏方式——管風琴演奏法。例如“銅管風格”就是指演奏者通過控制音色來表現不同銅管樂器所具有的獨特聲音;而“電子風格”則是指演奏者通過調整樂器內部電子設備來表現不同電子樂器所具有的獨特音色;“木管風格”則是指演奏者通過改變音色來表現不同木管樂器所具有的獨特聲音;“石管風格”則是指演奏者通過改變石管音色來表現不同石管樂器所具有的獨特聲音。
在20 世紀初,小號已成為一種十分大眾化的銅管樂器。在音樂家們不斷創(chuàng)新下,小號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例如柴可夫斯基就在《第六交響曲》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而又獨特、極具個性化、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音樂風格。他將小號演奏法融入到交響樂作品中,這也是第一次將小號演奏法運用于交響樂作品之中。
除了使用不同音色組合來塑造音樂形象外,浪漫主義時期小號演奏者還在一些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裝飾音和滑音技巧,使作品更加具有層次感和豐富性。此外,浪漫主義時期還出現了大量新曲目、新作品。這些作品以不同形式對小號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探索。
20世紀初期,小號已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樂器,作曲家和演奏者越來越多地在作品中運用這種樂器。小號逐漸從一種宗教儀式樂器發(fā)展成一種在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和教學領域都能使用的樂器。1913 年,作曲家克萊門斯·施塔克(Claerens Stark)創(chuàng)作了《鋼琴前奏曲》,這部作品是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該作品體現了小號作為一種器樂樂器的重要作用。1914 年,美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創(chuàng)作了《藍色狂想曲》(The Blue Rider),這部作品體現了小號作為一種器樂樂器在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和教學領域的重要作用。馬斯卡尼作為一位意大利作曲家和演奏家,他的作品深受當時的國際贊譽。在20 世紀初,小號不僅僅被當作一種宗教儀式樂器來使用,它還被廣泛運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演奏和教學領域。當時許多作曲家都運用小號來創(chuàng)作作品,小號在他們的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浪漫主義時期,許多作曲家都把小號作為主要的樂器來使用,如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他們通過小號來表現出他們的個人情感、內心感受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的靈感。
20世紀初,小號作為一種主要樂器來使用時,也開始融入到一些室內樂中。一些室內樂作品和小提琴家使用了許多小號,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瑟夫·薩蒂(Joseph Satty)創(chuàng)作的《雙簧管協奏曲》(The Duo Pianological Concerto)以及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創(chuàng)作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The Piano Concerto)。此外,小號還經常與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合作演奏室內樂作品。小號還被運用到許多交響音樂會中來表現交響樂效果。20世紀后半葉時期,一些著名的作曲家都將小號作為主要樂器來使用。例如:舒曼、馬勒、門德爾松等。這些作曲家都創(chuàng)作了許多小號風格的音樂作品(如:《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
在古典時期,小號表現出了嚴謹和莊重的特點;到了浪漫主義時期,小號在節(jié)奏和音色上都有了新的突破;而到了20世紀初,小號更是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樂器。無論什么風格的小號,都代表著這一時期的音樂文化。對于演奏者來說,無論是演奏哪種風格的小號,都需要深刻了解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和演奏特點。
小號有自己獨特的演奏技巧,這是與它的演奏特性和音樂表現能力是分不開的。小號雖然是一種小型吹奏樂器,但是在音色上卻有著很大的表現力。小號在演奏時所使用的技巧多種多樣,如:連音,吐音等,這些技巧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表現。在巴洛克時期小號上使用較多的單音技巧和復調式低音旋律;古典主義時期小號上主要使用雙音、輪奏、單音技巧等;浪漫主義時期則使用更多的連音技法。
雖然每個時期樂器演奏者所運用的演奏技巧都有所差別,但是總體來說,他們都十分重視樂器音色變化,追求表現力。在不同風格中,每個樂器演奏者也會對樂器音色特點有著自己獨特地理解和認識,使樂器具有獨特的表現力。比如巴洛克時期小號演奏中使用較為頻繁的雙吐音、單吐音以及各種復調等技巧等。而在古典主義時期,小號演奏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單音演奏和輪奏,在單音演奏中,演奏者會將低音管演奏出像單簧管一樣清晰流暢、明亮的聲音;在輪奏中,演奏者會使用較大幅度的顫音以及各種音型來表現小號獨特、豐富、多變的音色;在浪漫時期由于受到管風琴和管弦樂等樂器音色變化方面的影響以及自身對音樂表現方面的追求等原因,小號在這一時期也被應用于樂隊合奏。
總的來說,在不同風格中所運用到的技巧和音色特點不盡相同。從演奏技巧上來講,古典時期小號演奏者多使用較大幅度顫音以及音型來表現其獨特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小號演奏者則更多地使用豐富的音型以及漸強、漸弱等多種演奏技巧來表現其豐富多變、細膩獨特樂器音色;20世紀初小號演奏者在演奏時則主要使用單音技巧和輪奏來表現其豐富多變、細膩獨特樂器音色。從音色特點上來講,古典時期小號演奏者注重體現樂器音色變化以符合自己內心情感需求,浪漫主義時期小號演奏者更加注重追求樂器音色變化以符合自己內心情感需求;20世紀初小號演奏者在演奏時更加注重探索樂器音色變化以符合自己內心情感需求,并將樂器音色變化作為一種演奏技巧去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傊?,在不同時期中每種風格所使用到的技巧和演奏風格都不盡相同,所以各種技巧和演奏風格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并且相互作用,共同發(fā)展成如今這樣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完美地詮釋音樂作品、帶給人們豐富藝術享受、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樂器。
小號具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它從一種宗教儀式樂器演變成為了一種交響音樂中的重要擔當,經歷了由盛而衰、由盛而興的過程。小號在音樂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四個不同時期下,小號都呈現出不同形式和特點。無論是什么樣風格的音樂作品都能找到小號的身影,但是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下小號所發(fā)揮出來的作用是別具一格,獨具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