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彤
《縣委大院》的劇情也許只是現(xiàn)實生活全豹之一斑,無法涵蓋縣委大院中的方方面面,但它反映的基層治理存在的難點、痛點和盲點問題,不僅帶有普遍性和針對性,而且還生發(fā)了許多關于基層工作的有益啟示。
近日,電視劇《縣委大院》火爆出圈,雖然口碑兩極分化,但有一個共識是,這部劇首次將觀眾目光引入一直略顯神秘的縣委大院里,把官場百態(tài)和社會萬象,像畫廊里懸掛的作品一樣一一展示出來,特別是對夾在中間層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時而無奈時而無助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引起基層公務員的強烈共鳴,發(fā)出了“追劇仿佛在上班”的感慨。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縣委大院》的劇情也許只是現(xiàn)實生活全豹之一斑,無法涵蓋縣委大院中的方方面面,但它反映的基層治理存在的難點、痛點和盲點問題,不僅帶有普遍性和針對性,而且還生發(fā)了許多關于基層工作的有益啟示。
郡縣治,天下安。這是中國幾千年來“治大國若烹小鮮”得出的經(jīng)驗之談。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縣域治理的復雜程度和巨大難度早已今非昔比。正是在這樣的千頭萬緒之中,《縣委大院》藝術化地給出了基層治理必須著力處理好兩對關系的答案。
一是處理好潛績與顯績的關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句話說來輕松,背后卻需要領導干部寬廣的胸懷和高敞的格局支撐。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發(fā)展是第一要務的時代要求下,每一位領導者都希望盡快出政績、見成效,定力不足者很容易在現(xiàn)實壓力下跑偏方向,不愿厚積,只想薄發(fā),一心希望通過快錢好賺實現(xiàn)政績易顯,結果換回了帶血帶淚的GDP,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和貽害子孫的山水田園。每個縣都是個大社會,工農(nóng)兵商學一應俱全,基層治理、發(fā)展環(huán)保、安全民生,哪一個都有著漏風的窟窿,哪一個都有著歷史的欠賬,在這個進與退、攻與守的尺度把控上,縣委書記梅曉歌的原則性值得點贊,寧可錯過一個明顯是坑的項目,也要守住環(huán)保的底線,尋找新的、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增長點,無愧百姓與未來。
二是處理好預報溫度與體感溫度的關系?!犊h委大院》對“圍爐夜話”橋段施以重墨,這個本是一個鄉(xiāng)密切干群關系的嘗試,被縣委書記梅曉歌認可后,宣傳部長李唐立刻行動,在未必真正參加過一場“圍爐夜話”的情況下,就迅速提煉出一套完整的“經(jīng)驗”,向書記匯報已經(jīng)總結出“‘圍爐夜話’圍出了感情、圍出了穩(wěn)定、圍出了發(fā)展、圍出了希望,計劃下個月起在各鄉(xiāng)鎮(zhèn)開始推廣”。
反觀村民這一邊,由于“圍爐夜話”日益流于形式,導致其參與熱情驟降,需要村干部許以牛奶、洗衣液等小惠才肯到場拍照留痕。梅曉歌得知實情后,及時給這個初衷良好卻逐漸演變成“花架子”工程的“樣板間”踩了剎車。
為什么本意是開通了解社情民意直通車的“圍爐夜話”,卻成了“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代表作?根源就在于政府預報溫度與群眾體感溫度之間的落差。任何一項決策的出臺,閱卷人都是百姓,他們是否需要和滿意才是最有說服力也最科學客觀的參數(shù)?!皣鸂t夜話”的好經(jīng)之所以念歪,就是因為各級干部只想以表面文章交差了事,以最低的操作難度換回最高的政績效益,全然不顧勞作一天的村民強熬至深夜聽那些村干部扯些不痛不癢的閑篇,而白天真正需要反映迫切訴求時卻見不到村干部的人影,這種南轅北轍的結局是背離“實事求是”法寶的必然結果,也是基層工作有時難贏民心的最大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