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丹 陳青青 李準 王逸
(上接第一版)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領空享有遇險進入權。對于如何對待民用飛艇,一些多邊條約及國際案例中有核心規(guī)則:即在執(zhí)法中對外國飛艇使用武力必須作為最后手段,且不得超過必要和合理的限度。美方不僅不根據(jù)《芝加哥公約》第25條對外國遇險航空器給予救助,還使用軍隊執(zhí)法且明顯超過必要性和合理限度,中方應當據(jù)此對美提出交涉,并保留采取訴訟等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田士臣指出,按照尚未生效的該公約第三分條,各國必須避免對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此外,根據(jù)《芝加哥公約》第26條,美方應當允許中方指派觀察員在現(xiàn)場參與事故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及時通報中方。田士臣還提到,“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等機構也頒布了很多有關無人飛艇操作的國內法令和指導原則,美國應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定。民用無人飛艇作為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美國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應當尊重涉事企業(yè)對無人飛艇的私有財產所有權。”
“美中關系再添新壓力”
“這場持續(xù)數(shù)日的事件在華盛頓引起政治騷動,給美中兩個世界大國之間本已緊張的關系帶來新的壓力?!泵绹度A盛頓郵報》5日這樣評論道。不少美國媒體稱,“氣球事件”發(fā)生后,美國朝野以及整個社會都予以廣泛關注。美國輿論還稱,國務卿布林肯因此推遲訪華。
對此,中國外交部4日表示,保持各層級接觸溝通是中美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兩國外交團隊的職責之一就是妥善管控雙邊關系,尤其是冷靜、穩(wěn)妥處理一些意外情況。事實上,中美雙方都沒有宣布過什么訪問,美方發(fā)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們予以尊重。
呂祥5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方選擇擊落“氣球”有兩方面考慮,除了顯示自己的強硬態(tài)度,也有對中國技術感興趣的因素,美方可以通過這種不正當方式獲得氣象研究相關技術。他認為,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出現(xiàn)在中國附近乃至中國空海域的美方各種裝備設備,肯定遠遠多于進入美國空海域的中國飛行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刻意不加區(qū)分,對于中美未來處理類似事件及中美關系的影響將比較深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