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背景調(diào)成綠色能保護眼睛?
流言:有人認為,把電腦或手機的背景色設置成綠色可以保護眼睛,多看綠色植物可以預防近視。但也有人認為,綠光波長較短,長時間注視會對眼睛造成損傷。
真相:目前,還沒有綠色能夠保護眼睛或損害視力的研究結(jié)論。我們看遠處的花草樹木會覺得眼睛很舒服,主要是因為在長期注視近處時,睫狀肌是持續(xù)收縮的,遠眺可以緩解它的緊張狀態(tài),和看什么顏色、什么物體并沒有太大關系。至于綠光波長較短、損害視力的說法,也缺乏科學依據(jù)。電腦屏幕的光,涵蓋紅、綠、藍多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研究表明,在達到一定時長、一定強度的藍紫光照射下,視網(wǎng)膜會受到損傷。綠光雖然波長與藍光相近,但是并沒有研究表明綠光比波長更長的紅光、黃光對視網(wǎng)膜損傷更大。
先吃水果再吃飯,更有利于營養(yǎng)吸收?
流言:先吃飯再吃水果,水果都被正餐“擋在上面”了,不能直接被消化。由于水果本身比正餐更容易腐爛變質(zhì),等輪到水果消化的時候,營養(yǎng)都流失變質(zhì)了,剩下的都是糟粕。所以,要先吃水果再吃飯,這樣更有利于營養(yǎng)吸收。
真相:這個聽起來還挺形象的觀點是不正確的。讓我們想一想,吃飯和吃水果有什么沖突的地方?如果有,那就在于胃容量是有限的,這個吃多了,另一個就吃不下了。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少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以及微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這些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吸收與吃正餐之間并無直接聯(lián)系。對于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建議在兩餐之間進食少量血糖生成指數(shù)較低的水果。一方面,水果中的少量膳食纖維有助于延緩主食中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吸收;另一方面,適時適量的餐后水果對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均衡也是至關重要的。
吃枇杷能止咳?
流言:枇杷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因為藥店里賣的川貝枇杷膏里就有枇杷。
真相:其實,川貝枇杷膏中用到的是枇杷葉而不是枇杷果,因此并不意味著吃枇杷也能止咳。用小鼠做的動物實驗表明,枇杷葉含有三萜酸類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抗炎止咳的作用。還有研究表明,除了枇杷葉,枇杷花對止咳也有一定的效果。該研究也是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的動物實驗,結(jié)果表明,枇杷花的醇提物可以止咳祛痰,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C-纖維釋放P物質(zhì)達到止咳作用?!吨袊参镏尽分幸策M一步說明了枇杷葉才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而枇杷果僅僅是供人們生吃的水果。
長期服用維生素D和鈣片會致癌?
流言: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顯示,營養(yǎng)補充劑不僅對人體健康無利,還可能會引發(fā)各種疾病,增加死亡風險,例如長期服用維生素D和鈣片會致癌。
真相:這項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確實存在,但該研究的結(jié)論之一“過量攝入鈣與癌癥死亡風險增加存在相關性”被自媒體夸張解讀為“長期服用維生素D和鈣片會致癌”,把“相關性”說成“因果關系”,有違事實本身。是否缺鈣、是否缺乏維生素D、要怎樣科學地補充,應到醫(yī)院進行詳細檢查,并由醫(yī)生來判斷。
清洗海鮮易感染食肉菌且無藥可救?
流言:洗海鮮時,會被可怕的食肉菌感染而導致壞死性筋膜炎,這是一種不治之癥。
真相:這種情況很罕見,不用過分擔心。食肉菌也叫“噬肉菌”,可通過食物或者傷口造成感染,導致皮下深層軟組織的嚴重感染,造成壞死性筋膜炎。但這主要發(fā)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慢性健康問題的人群之中,比如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的人或長期酗酒的人。對于不存在以上情況的人士,如果傷口感染不嚴重且及時正確處理,發(fā)生壞死性筋膜炎的風險極低。處理海產(chǎn)品時可戴上手套,避免被劃傷。若不小心受傷,對于小且表淺、無嚴重污染的傷口,可使用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處理傷口后,需要關注傷口狀態(tài)和身體狀況,必要時就醫(yī)。
長期戴口罩會得肺結(jié)節(jié)?
流言:口罩原料包括石油產(chǎn)品熔噴布,經(jīng)光照或者揉搓會產(chǎn)生顆粒物,吸入肺部可導致肺結(jié)節(jié)。
真相:只有PM2.5~PM10的小分子顆粒物才能被吸入肺泡,進而引發(fā)肺結(jié)節(jié)。實驗表明,口罩在強紫外線照射和反復搓捻下,都未檢測出小分子顆粒物,因此不用擔心。事實上,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正確佩戴口罩可保護我們減少吸入有害物質(zhì)。
輸液一定要選右胳膊,選左胳膊容易引發(fā)心肌痙攣?
流言:偏涼的液體從左胳膊進入,可能引起心肌痙攣,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輸液要選右胳膊。
真相:人體左右兩側(cè)靜脈的分布是對稱的,不論從左手臂輸液還是從右手臂輸液,最終都要通過上腔靜脈進入心臟,藥物作用效果并無差異。此外,輸注的液體進入心臟前,會經(jīng)過人體血液和內(nèi)環(huán)境的“加熱”,不會對心臟血管產(chǎn)生強烈刺激。雖然長時間、大劑量輸注低溫液體有可能對局部淺表靜脈產(chǎn)生刺激,但是這種影響非常有限,可通過加強局部保暖來改善。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如患者存在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則可能對寒冷刺激異常敏感,出現(xiàn)心率減慢、低體溫、意識喪失等情況,但通過及時搶救可迅速恢復正常。因此,普通人輸液并不需要糾結(jié)是選左胳膊還是右胳膊。
空腹不能喝牛奶?
流言:空腹喝牛奶,不利于健康,會傷胃,會拉肚子。
真相:空腹狀態(tài)下喝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和乳糖可以提供能量,不會造成蛋白質(zhì)的浪費。有研究表明,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具有抗微生物感染及控制黏膜炎癥的作用。因此,喝牛奶不會傷胃,反而有利于胃部健康。有的人喝牛奶后出現(xiàn)腹脹等不適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自身乳糖不耐受造成的。
(本欄目供圖/銳景創(chuàng)意 特約編輯:李詩雨)